編採Blog‧順應自然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編採Blog‧順應自然

文:副刊記者筱柔



生、老、病、死,是人類生命初始與終結的循環過程。然而,大部分人通常只學會了迎接新生命的喜悅和經營前半生,對於人生后半部的“老”、“病”、“死”,我們總是不知該如何面對與承擔,甚至連坦然接受也未必辦得到,更多時候,我們往往陷入了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尤其逐漸衰老或生病的是家人,我們更是不知所措。

生病了該怎麼辦?要不要放棄急救?怎麼面對死亡?身后事如何處理?大部分人都忌諱談論這些事,等到疾病或死亡突然降臨,才開始陷入慌亂思考的狀態或追悔從前。

事實上,生命本來就是沒有退路的進行式,死亡只是前進的必然結果,分別在於現代醫療科技的發展,在某個程度上拖延或扭曲了自然的生死過程。



因此,當生命進入最終階段,我們習慣把一切寄望在“先進醫學”或醫護人員身上,卻忘了生死這件事,從不由人,我們能做的,只有學習如何更從容地接受、面對和承擔。

記得某個受訪者曾告訴過我,當生命走到盡頭,“放棄急救”不見得是件壞事,反而讓病者擁有了安詳離世的可能。

然而,我們都知道,放手絕非易事,其中一個原因在於,我們從來不敢也不願與家中老人或病人談論,當肉身衰退到無可逆轉時,他們希望用什麼樣的方式從容地轉身退場。

所以,一旦關鍵時刻來臨,陷入兩難的是家屬。唯一肯定的是,死亡無法預演,機會也只有一次。因此,無論是搶救到底或順其自然,任何決定都只是家屬在當下最好的一種選擇,沒有對錯之分。

比較理想的選擇,是提前討論死亡這件事,當然,如何在不令老人(或父母)誤會是詛咒或分家產的情況下,好好討論面對死亡這件事,是另一個需要更謹慎思考的難題。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