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健共融需感同身受(完結篇)

報導:涂素燕

攝影:盧淑敏、劉金富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一些殘障人士因為生活自理、溝通、社交、認知等障礙,往往遭社會隔離在外。

他們需要的不是社會人士的同情,而是真正的理解和同理。

許多擁有殘障孩子的家庭,家人長期照護殘障孩子,承受很大壓力,同樣需要社會的理解和同理……

殘障人士在這個社會,往往被視為“弱勢族群”,許多人認為必須用包容和體諒的心態對待殘障人士。

但出于同情的包容和體諒,往往建立在自我感覺良好和優越感上,有時候對殘障人士來說,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勢,未必顧及他們的感受和真正需求。

再說,要是只是出于道德責任才包容殘障人士,長久下去誰都會累。

殘障人士和他們的家庭,需要的是真正的理解和同理,一個殘健共融的社會。

這個世界並不屬于特定族群,殘健共融本來是理所當然的,不應該是個願景。

然而事實上,在這個社會,殘障人士往往生活在主流之外,許多育有特殊孩子的媽媽都不約而同說道,一般人並不容易真正接受殘障孩子,特別是那些肢體和智力有重度障礙的孩子。

需社會人士接納

劉惠珠的女兒是腦麻孩子,女兒小時候,她也曾帶她參與一些社團活動,但她坦言:“正常的孩子很難接受特殊孩子,所以,他們有時候還是要跟同類一起溝通。”

她表示:“我們一群媽媽也經常在討論,應該如何讓社會人士接納我們。”

她說,其實殘障家庭的心聲,往往只有育有殘障孩子的家庭,才能明白理解。

“我們也不能責怪別人不接受我們、理解我們,我們自己只能從困難中學習,做好自己,不做可憐蟲。”

鼓勵和支持卸下心防

星期六下午,在愛‧關懷之家星星音樂班里,一群殘障孩子正在采排,他們受到邀請,將在一場宴會獻唱。

他們邊唱邊舞,有些孩子跳得似模似樣,有些手舞足蹈,展現屬于自己風格的舞姿。

老師說:“唱得很好!”志工大力鼓掌,孩子都表現得很興奮。

在另一個小房間里,幾位殘障朋友則在玩玩具保齡球。

志工安排大家分成小組比賽,所有人輪流丟球。

他們拿起球時,都認真瞄準,小心翼翼把球丟出,只要打倒球瓶,一旁的志工就大聲喝采,他們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這種看似單調的孩童游戲,大家玩得不亦樂乎,當志工說換人時,他們都捨不得放下手中的球。

這些殘障朋友,並不是一開始來到團體就能夠融入,如此活潑開朗的。

愛‧關懷之家關懷組負責人張燕淋說,許多孩子剛來到這里,完全不睬人,志工跟他們說話,他們也沒有反應。

“這些孩子,在家里都會跟家人交流。”有些孩子就算不能說話,也會用手語,或其他只有家人之間了解的肢體語言,跟家人交流。

可是來到團體活動,他們卻沒有自信表達自己。

所以,志工需要使盡法寶逗他們,讓他們“卸下心防”,逐漸融入團體,接觸他們。

久而久之,孩子只要看到志工,才會高興的大聲叫“哥哥”、“姐姐”。

熱心志工讓媽媽透透氣

許多重度殘障孩子,日常生活都很單調沉悶,平時少有機會接觸人群。

一些肢體或智能有重度障礙的孩子,要主動參與團體或接觸人群,並不是容易的事。

一些孩子就算有機會接觸他人,也可能因為溝通障礙,無法用一般方式跟普通人溝通。

但對健全的人來說,只要願意,大家可以主動破冰,對他們伸出友誼之手。

在愛‧關懷之家,有一群熱心的志工,長期在服務殘障人士,從跟殘障人士的接觸,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給予他們所需協助。

愛‧關懷之家在周六為殘障孩子辦的音樂班、潛能訓練班,活動進行時,都需要志工協助才能順利進行。

參與音樂班、潛能訓練班的孩子,有些肢體障礙嚴重,可能無法舉起手、身體無法動彈,除了指導老師,一定要有人在旁照護他們。

招募志工協助

張燕淋說:“開始時,潛能訓練班上課時,都是媽媽在一旁照顧孩子。”

她認為,媽媽平時照顧孩子已經很辛苦,為了讓他們休息,也讓孩子獨立,他們決定由志工照顧孩子,讓媽媽透透氣。

為了照顧這群孩子,志工需要接受一些基本訓練,像操作輪椅,怎樣抱、搬動這些孩子。

目前有一群固定的志工班底,但是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能保証可以每周報到,一直以來,他們都在招募更多志工方便輪替。

只要真心溝通沒障礙

很多殘障孩子,儘管面對肢體障礙還是認知障礙,他們的心並沒有障礙,一些孩子即使心理有障礙,但只要我們真心、耐心對待他們,他們總會回應我們。

比如跟一些腦麻孩子、唐氏兒交流,只要願意以他們的方式,嘗試跟他們溝通、聆聽他們,他們都願意敞開胸懷,讓別人走進他們的世界。

張燕淋感慨地說:“外面的世界,很多人都是戴著面具做人,這些孩子卻很真實。”

只要能夠讓他們打開心房,他們就會自然表達自己的情感。

她本身工作忙碌,仍然堅持每周抽出時間到愛‧關懷之家服務孩子,朋友時常覺得她是在折磨自己。

但她認為,自己的付出並不是單向的,反之,自己也得到很多,一直以來,這些孩子和媽媽的笑容,給了她很大鼓舞。

馨媽交流會小敘充電

除了殘障孩子需要這個社會的關懷,育有殘障孩子的家庭,家人長期照護孩子,身心俱疲,同樣需要社會的支持。

為了讓媽媽偶爾有個充電的空間,愛‧關懷之家特別為一群殘障孩子的媽媽成立“馨媽交流會”。

該中心每年都會為媽媽們舉辦交流會,像“休閒茶會”、一日遊這樣的節目。

張燕淋表示,媽媽們常年要照顧孩子,很難走得開,所以,中心為她們辦的交流活動,通常都是一日遊或者茶會小敘。

雖然時間很短,但媽媽們都很珍惜這個難得的小休時刻,大家都會打扮得漂漂亮亮,心情愉快地參與。

媽媽們也會趁著交流會,分享日常照顧孩子的“甜酸苦辣”,互相勉勵,彼此學習。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