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小博大. 183年馬來屋出“小王” 彭古魯三代人為民服務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地小博大. 183年馬來屋出“小王” 彭古魯三代人為民服務

報導/攝影:姚美芹



◆本期介紹:阿都干尼縣長展覽館 Galeri Demang Abdul Ghani
◆入門票:成人3令吉,孩童1令吉
◆開放時間:早上9時至下午5時30分(週一休館)
◆地址:萬里望
◆電話:06-2841934

這間馬來傳統屋子相信是于1831年,由印尼巨港的一名富賈后裔彭古魯(Penghulu)阿都馬吉所建。彭古魯或縣長在那個年代是備受地方人士所尊敬的“小王”。

這屋子建時連一根鐵釘也沒用上,其結構主要分為涼台、走廊、主屋、睡房、中屋、廚房,以及閣樓。

這屋子之前是地方上人士作為議事的地方,也是村子的行政中心。



彭古魯阿都馬吉3代都是地方領袖,並在這屋子服務地方人民逾百年,直至1978年。

彭古魯阿都馬吉之后是阿都干尼縣長,接著又傳給了彭古魯末納達。由于阿都干尼縣長在任最久也最有名,為此,該屋子也以阿都干尼的名字命名。

據歷史記載,這馬來傳統屋由3名木匠,花了2年時間完成。屋子由3間建築物組成,分別是供議事及討論地方問題的之主屋、供女性住客走動的中房,另一個是廚房。主屋及中屋之間隔了庭院,通常只有與這屋子極為相熟的人,才獲准走到中屋及庭院。

傳統屋設有閣樓,閣樓是專為女孩所設,因為大家閏秀的穆斯林女性同樣是不隨便露面,中屋裡方睡房也為女孩專設;男孩通常都睡在廳房,含有作為保護者的意義。

據知,設在廚房旁的一間上鎖的小房,用途類似現在的警局拘留所,用來羈押疑犯。

龍及蓮花雕刻具中國風

這屋子的特色是充滿了富有隱意的木雕,而且融匯了不同文化的風格,為此經常成為國內外學者與大學生研究的目標。

例如在涼台處的龍及蓮花雕刻,就含有濃厚的中國氣息;主屋的領袖“寶座”有龍的雕刻,在一旁的木雕則類似中國古代大官拍板用的驚堂木。

雖然這裡的領袖不會“拍板”,卻也有判官的權力,地方上的糾紛,都由他來判決。

此外,屋內也可看出具有伊斯蘭及歐洲特色,皆融匯得十分巧妙。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