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斋‧“韩语情缘”系列·七 回基往事(一)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兰陵斋‧“韩语情缘”系列·七 回基往事(一)

初到韩国,我总是对这里的“坑坑洞洞”感到好奇。我住的地方叫“东崇洞”(Dongsung-dong),据说因位于朝鲜时代的崇教坊(今成均馆大学一带)以东而得名。上学的地方叫“回基洞”(Hoegi-dong),其由来则复杂许多。



据说朝鲜王朝被废黜的国王燕山君的生母废妃尹氏曾葬于此地,其墓称“怀墓”。因其为“废妃”,故除去燕山君在位时曾一度被尊为“怀陵”,通常仅称“怀墓”。于是,这一带有了“怀墓洞”的名称。后来因为觉得“怀”字笔划繁多,改为韩国汉字音里的同音字“回”,变成“回墓洞”。再后来,又因嫌“墓”字不吉,最终改为“回基”。回基洞,这里是庆熙大学所在之地,也是我为日后的韩语能力奠定基础的地方。

两位老师教法独特…

第一天到庆熙报到,我们就得参加国际教育院的分班考试。先是笔试,然后进入教室与老师单独对谈。我被分到初级的后半段。庆熙的教材一共有六套,与韩语水平考试的六个等级对应,如此算来我应属于第二级。



我们这一班共有两位女老师,她们当时都是韩语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但本科专业并不相同。每逢周一、三、四来上课的池绪媛(Ji Seowon)老师是西班牙语系毕业的,能说流利的英语和西班牙语。她的西班牙语不仅能用来讲解韩语语法,甚至还能用来训斥班上那个无心向学的智利同学。负责在周二、五上课的朴善姬(Bak Seonheui)老师则是国文系(即韩文系)科班出身,当时只会说简单的英语和汉语。

两位老师不同的学术背景与性格,如实地反映在她们的教学风格上。池老师活泼开朗,上课时特别注重与学生互动,决不会让学生有闲著的机会,每教一个新的语法点,就会让学生们互相对话、反复练习。与池老师偏向简略的语法解释不同,朴老师则比较“学院派”,用相当正统的方式来解释语法,能兼顾许多课本上没有提到的例外现象。当然,其上课气氛也较为沉闷,有时甚至会陷入“自说自话”的危机。

但对于我这个念过语言学的人来说,这种教法反而更受用。我学韩语不是为了追星泡妞,不能停留在“只要对方听得懂就可以”的阶段。一年后,我将要利用这种语言来吸收新的知识,要用它来发表报告、撰写论文,因此绝对有必要全面了解这种语言。或许是因为有这种要在短时间内掌握韩语“压迫感”,其他外国同学觉得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内容,在我看来则是“钜细靡遗”的语法解说,每次上朴老师的课都如沐甘霖,听得津津有味。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