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國文勿操之過急
教育部研究讓有能力的華小與淡小採用國小的國文課程綱要與試卷,出發點是好的,但鑒于華淡小教學媒介語不同,必須三思而后行,以免規劃不當,為華淡小教師與學生增加不必要的教學壓力,更招致捍衛母語教育人士批評。
華小與淡小,是國家教育體制的一部分,並以母語為教學媒介語,數十年來,在強調母語教育之餘,也根據教育部的規定,讓學生學習國語,並配合教育部的強化國文教育政策,增加國文節數,確保學生能掌握國文,並以國語溝通。
義務學好國語
由于華小與淡小使用不同的課程綱要,國文科的內容比國小淺白易懂,國文試卷考題也較國小容易,語文掌握能力好的學生,在升上國中時,則如魚得水,但語文不好的學生,則因教學媒介語“驟變”,無法趕上中學課業,一些學生甚至被迫輟學。
華淡小是否適合採用國小的課程綱要,見仁見智,從教育角度而言,當然是以母語學習新知識最有效,捍衛母語教育者則認為這違反多元教育政策、本末倒置。
給華淡小空間
熱愛母語教育者捍衛母語教學、堅持採用華淡小的課程綱要,並沒有錯;要提高華淡小學生的國文水平,補課、上國文補習班是可行的辦法,但是,我們仍然面對非巫裔踏入社會后,不論在工作上,或在政府部門辦理公務時,無法以良好國語溝通、處理文件的問題。
馬來文是我們的國家語文,學好國文國語是公民的義務,教育部也有充分的理由要人民掌握國文、提高國文水平,但搞好國人的國文掌握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部不能操之過急,而應給華小與淡小空間,逐步提高學生的國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