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馬頭條】漁民禁拖網作業.漁民掙扎破網求存 “換掉部長!”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北馬頭條】漁民禁拖網作業.漁民掙扎破網求存 “換掉部長!”

報導:劉振儀
(檳城4日訊)“什么都不用改,不用換,換掉部長就可以了!”



農業及農基工業部長拿督斯里依斯邁沙比里日前宣佈,政府將從201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漁民使用拖網作業,一律改用圍網后,引起檳島B區拖網漁民的高度不滿,認為部長的決策不可行。

其中,擁有B區拖網漁船的船主鍾賽明直斥沙比里,擔任農業及農基工業部長以來,已推行多項向B區漁民開刀的政策,包括去年實行的38毫米網尾措施,及今年在半島西海岸四州(檳城、吉打、雪蘭莪和霹靂),實行的重新劃分捕魚區措施。

他說,如今該部再從B區漁船開始,要求在1年內一律改用圍網的決定,再次引起漁民強烈不滿,因此認為,唯有換掉作出此決定的部長,才可解決漁民的問題。



他昨日在檳城拖網漁民公會副主席張輝達陪同下,在峇都茅漁業發展局碼頭接受《中國報》訪問,如是置評。

漁民無法負擔

他說,檳島約有100艘B區拖網漁船,只有2、3艘船使用圍網,所以幾乎所有漁民受此政策影響。

他也從多角度解釋,拖網漁船不可能改裝成圍網。第一,使用圍網的漁船面積較大,但現有的拖網漁船較小,難以改裝成使用圍網;二,一面圍網的價格需20萬至30萬,漁民根本負擔不起;第三,慣用拖網技術的漁民,不懂得圍網作業;第四,拖網漁船一般只有4個員工,圍網漁船需約20人,船主去哪裡請這么多員工?

他說,若拖網漁船不能改裝,而需購買新圍網漁船,則需上百萬令吉,漁民根本無法負擔,因此痛批部長沒顧及漁民實際的情況與困境,也堅決反對此政策。

張輝達:部長沒與漁民溝通

曾有的溝通文化,去了哪裡?

張輝達說,自從沙比里擔任新部長后,農業及農基工業部推行新政策時,都沒跟漁民商量,不如以往的部長,都會先與漁民溝通的做法。

他說,無論是之前的38毫米網尾措施或重新劃分4州捕魚區的措施,該部都沒諮詢漁民意見。

至于改用圍網的新政策,他說,漁民也只是從報紙知道這項消息,也還未收到該部的白紙黑字通告。

他指出,儘管該部的決策是為了保護海洋資源,但他認為,為官者必須和漁民商量,在逐步實行政策管制捕魚時,給予漁民更多時間處理其他問題,如賣掉漁船,甚至思考其他出路。

“不賠償不換船”

張輝達和鍾賽明以公會的名義促請農業部,若要強硬執行改用圍網的新政策,需賠償漁民的損失。

張輝達解釋,一些漁民經濟能力不好,貸款購買漁船,如今農業部決定改用圍網后,漁民未在還清貸款,而農業部禁止使用拖網漁船,漁民賣船也賣不出的窘境下,該怎么辦?

鍾賽明也解釋,一艘拖網漁船的價格約50萬至100萬,視船隻的配備而定,并重申,除非獲得賠償,否則決不換船。

“你們要禁的話,可以,那賠償到我們滿意為止吧,若船的價錢是50萬,就賠50萬,可以嗎?”

他說,該部去年實施38毫米網尾措施后,漁民已花1萬多令吉換網,加上今年的油價兩次調整,漁民的負擔越來越重,卻未獲部長體諒。

鍾賽明:拖網收穫較穩定

為何多數漁民使用拖網?

鍾賽明解釋,使用拖網捕魚,漁獲比較穩定,因為漁船是拖著網行走,繁多種類的魚都落網,漁民的收入比較穩定。

“圍網不同,捕捉到成群的魚類,所以若幸運,有魚群的話,捕捉到的魚就多,沒魚群的話,就捕不到魚,所以圍網漁船的漁獲不太穩定。”

他說,除了漁獲,圍網漁船的成本高,需要的人手多,也是讓漁夫甚少使用的原因。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