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文化之旅‧第四篇:武廟之冠 千年建築保留明清風格 解州關帝廟爭取申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關公文化之旅‧第四篇:武廟之冠 千年建築保留明清風格 解州關帝廟爭取申遺

報導:蘇蓮珍
武廟之冠──解州關帝廟,朝向申遺之路邁進!



解州關帝廟位于運城解州鎮,創建于陳末隋初(589年,即關公死后300年),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曾重建,獲喻為中國最大的關帝廟,也就有了“武廟之冠”美喻。

它與洛陽關林、當陽關陵齊名為“中國三大關廟”,理所當然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講解員喬蓉指出,該廟位置距離關公故里常平村僅8公里,所以解州人民也深受關公文化薰陶。



帶動旅遊發展

解州關帝廟有1400年歷史,因屢毀屢建,至今建築大多保留較后期的明清兩朝風格。

申遺,一直是解州關帝廟的目標,2012年啟動“關聖文化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至今仍努力落實此目標,希望帶動解州的旅遊文化發展。

如此壯觀又具有千年歷史背景的關帝廟,申請世遺之路都如此艱鉅難行,回頭看看擁有逾百年歷史的柔佛古廟,申請世遺之路相信更是漫長的挑戰。

解州關帝廟建築布局分三部,前部是結義園,中部為主廟,后部為寢宮。

崇寧殿

北宋崇寧三年(1104),關羽獲封為“崇寧真君”,故名崇寧殿。

殿上有三位清朝皇帝御書的牌匾,即康熙的義炳乾坤、咸豐的萬世人極、乾隆的神勇。

設于殿上的關刀,又稱青龍偃月刀,重82公斤,明代鑄。

御書樓

原名八掛樓。抬頭向上望,可看見八掛形狀,它是在清朝乾隆年間,為紀念康熙“御書”予關帝廟,改名御書樓。

春秋樓(又名麟經閣)

始建年代不詳,明清兩代曾重修,整體建築為二層三檐歇山式,有罕見的“懸柱挑梁”設計,估計至少有420年歷史。

內有鎮廟之寶,即關羽夜讀《春秋》的“真身”像,並設于二樓神龕內,定眼看去,真身象栩栩如生,眼睛似在直盯著你。

罕見“藻井”

春秋樓頂部的八卦“藻井”(也稱膽),由408個木頭環環相扣,有防火作用,一般藻井都是凹狀,這凸出設計是至今是全中國孤例。

由于環扣的木頭只要移動一塊便會全部散落,400多年來未曾有人敢移動考究,以致此“藻井”如何打造仍是一個謎。

寢宮

踏入寢宮建築時,大門兩旁有“胡人牽獅塑像”,胡人屬歐亞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意味著關羽也受少數民族崇拜。

站在庭前,遠處看4棵1400年樹齡的桑樹樹梢,彷如一條飛龍,桑樹兩旁的印樓掌“文”、刀樓掌“武”,意味著關公文武雙全。

午門

只有皇帝大殿才有午門,關羽于明代封帝,因此該廟設有午門,午門前會設有戲台。

雉門

左右有鐘鼓樓,文官走東門入,武官走西門進,皇帝走中間,因此中間門道一直關閉,直到1994年中國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跨門后才開放。

端門(三門)

進入端門前,有個搭在一起的三根石柱,稱三分砥柱石,意指抵達此門“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即便是皇帝都需下轎,步行走入大殿。

新山市關公文化之旅考察與交流團總協調孫華稱,此砥柱石在大馬演變成洪門結義的手勢。

新聞辭典
解念害

“解”怎么念?

運城解州關帝廟因地近常平村,也常被視為關羽故里,有的人把“解”念成“jie”,也有人念“xie”,但兩種念法都不對。

解在這裡念成hai(與“害”同音),是當地方言。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