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文化之旅‧第四篇:武庙之冠 千年建筑保留明清风格 解州关帝庙争取申遗
报导:苏莲珍
武庙之冠──解州关帝庙,朝向申遗之路迈进!
解州关帝庙位于运城解州镇,创建于陈末隋初(589年,即关公死后300年),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曾重建,获喻为中国最大的关帝庙,也就有了“武庙之冠”美喻。
它与洛阳关林、当阳关陵齐名为“中国三大关庙”,理所当然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讲解员乔蓉指出,该庙位置距离关公故里常平村仅8公里,所以解州人民也深受关公文化薰陶。
带动旅游发展
解州关帝庙有1400年历史,因屡毁屡建,至今建筑大多保留较后期的明清两朝风格。
申遗,一直是解州关帝庙的目标,2012年启动“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至今仍努力落实此目标,希望带动解州的旅游文化发展。
如此壮观又具有千年历史背景的关帝庙,申请世遗之路都如此艰钜难行,回头看看拥有逾百年历史的柔佛古庙,申请世遗之路相信更是漫长的挑战。
解州关帝庙建筑布局分三部,前部是结义园,中部为主庙,后部为寝宫。
崇宁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关羽获封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
殿上有三位清朝皇帝御书的牌匾,即康熙的义炳乾坤、咸丰的万世人极、乾隆的神勇。
设于殿上的关刀,又称青龙偃月刀,重82公斤,明代铸。
御书楼
原名八挂楼。抬头向上望,可看见八挂形状,它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为纪念康熙“御书”予关帝庙,改名御书楼。
春秋楼(又名麟经阁)
始建年代不详,明清两代曾重修,整体建筑为二层三檐歇山式,有罕见的“悬柱挑梁”设计,估计至少有420年历史。
内有镇庙之宝,即关羽夜读《春秋》的“真身”像,并设于二楼神龛内,定眼看去,真身象栩栩如生,眼睛似在直盯着你。
罕见“藻井”
春秋楼顶部的八卦“藻井”(也称胆),由408个木头环环相扣,有防火作用,一般藻井都是凹状,这凸出设计是至今是全中国孤例。
由于环扣的木头只要移动一块便会全部散落,400多年来未曾有人敢移动考究,以致此“藻井”如何打造仍是一个谜。
寝宫
踏入寝宫建筑时,大门两旁有“胡人牵狮塑像”,胡人属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意味着关羽也受少数民族崇拜。
站在庭前,远处看4棵1400年树龄的桑树树梢,彷如一条飞龙,桑树两旁的印楼掌“文”、刀楼掌“武”,意味着关公文武双全。
午门
只有皇帝大殿才有午门,关羽于明代封帝,因此该庙设有午门,午门前会设有戏台。
雉门
左右有钟鼓楼,文官走东门入,武官走西门进,皇帝走中间,因此中间门道一直关闭,直到1994年中国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跨门后才开放。
端门(三门)
进入端门前,有个搭在一起的三根石柱,称三分砥柱石,意指抵达此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即便是皇帝都需下轿,步行走入大殿。
新山市关公文化之旅考察与交流团总协调孙华称,此砥柱石在大马演变成洪门结义的手势。
新闻辞典
解念害
“解”怎么念?
运城解州关帝庙因地近常平村,也常被视为关羽故里,有的人把“解”念成“jie”,也有人念“xie”,但两种念法都不对。
解在这里念成hai(与“害”同音),是当地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