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秘密‧甘蜜胡椒足迹(中篇) 新山街灯文化街拱门设计 到处可见甘蜜胡椒 | 中国报 China Press

零秘密‧甘蜜胡椒足迹(中篇) 新山街灯文化街拱门设计 到处可见甘蜜胡椒

报导:黄慧琪
(新山5日讯)甘蜜和胡椒就像是“发展的种子”,让新山得以茁庄成长,朝国际大都市目标前进,因此,甘蜜和胡椒也成了新山市景建筑的设计题材。



不说不知,虽然新山已找不着甘蜜和胡椒园,可是这两种植物却是经常在我们的身边出现。

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馆长林源福告知《中国报》,许多人会把新山街灯、移民局玻璃花纹、陈旭年文化街的拱门等的设计,误以为是普通的花和叶子,其实,但叶子和花蕊就是甘蜜和胡椒。

他说,甚至是新山市政局徽章上,也有用甘蜜和胡椒作为设计图案。



他透露,甘蜜与胡椒的图案甚至也用于皇家信物、用具和装饰等,这些都足以证明这两种植物对新山发展历史的重要性。

“这些常在我们生活周遭出现的历史痕迹,却也是后裔最容易忽略的一环。”

其实,作为大马南方门户的新山,主要关卡即苏丹依斯干达大厦(关税、移民与检疫中心)的屋顶,其形状设计便是以“甘蜜叶子”作主题。

曾负责南方门户工程的公共工程局前顾问黄锦仁便曾透露,新山早期盛产甘蜜,所以在新山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上,也以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作设计。

种植业让人口增逾10倍

椒蜜种植业,让柔州人口暴增逾10倍!

根据文史记载,1836年的柔佛苏丹王朝,人口仅2万5000人,随着甘蜜和胡椒种植的发展,到了1884年增至10万人,1894年再增至35万人口,华裔更占了一半以上人口。

据了解,19世纪中叶,柔州约有1200个甘蜜种植园,19世纪后期,从事甘蜜的园主达1万5000人。

1844年至1910年辉煌种植期

甘蜜与胡椒的种植辉煌期,是在1844年至1910年间!

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登陆前新加坡时,岛上早有20处甘蜜园丘,当时的甘蜜主要出口国为中国。

当时遇上欧洲工业革命,皮革和纺织业高度发展,对于甘蜜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但欧洲因为土质与气候的关系,种植甘蜜的成效不大,唯有向外地进口。

英国人便鼓励岛民种植甘蜜及其他种植,甘蜜的市价暴涨。

1824年当英荷条约之后,作为自由贸易港的新加坡短时间内就取代廖内,成为甘蜜和胡椒的贸易中心。

为了促进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英国于1834年取消甘蜜的关税,甘蜜因此成为新加坡的主要经济作物。

到了1844年,柔佛天猛公依布拉欣推动港主制度,港主陈开顺带领着一批人到新山开发种植业,当时是由潮州商人垄断了这行业。

甘蜜的种植盛况一直到19世纪末逐渐走下坡,1920年代港主制度结束后消失殆尽。

从印尼廖内群岛传入

华裔并非最早种植甘蜜的族群!

据了解,最早种植甘蜜的地方在印尼的廖内群岛,后因中国不少潮籍商人到廖内群岛从事海贸活动。

约1740年时,有不少华人在廖内民丹岛种植甘蜜。

根据马来文献记载,甘蜜原始于马来人的传统行业,17世纪中叶开始,便已成为苏门答腊、马来半岛西海岸、西爪哇早期海上贸易的项目之一。

随着需求增加,18世纪中,开始有许多武吉斯人和华人联营和开发新的甘蜜园。

“武吉斯人和马来人种植甘蜜,开垦数百处园丘,再由华人进行生产工作,甘蜜业的发展促使廖内人口的增加,从东面爪哇和苏拉威西来的商船,以当地商品换取甘蜜。”

一世纪之后,甘蜜的种植业渐由华人从廖内传到新加坡和柔佛。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