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記.悲秋總有幾分愁緒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留學記.悲秋總有幾分愁緒

特約:吳慶豐



留學地:上海

在中國,春天和秋天二季,是我最喜歡的季節。秋末時分,黃花落葉,容易引起人的悲傷之感。兩千多年前,宋玉早已為秋天奠定“悲秋”的基調……

今年秋天過得比較平靜,近日也較少踏出校園,同學們為畢業論文忙得暈頭轉向,為論文寫作做最后的衝刺。我導師也不時從美國給我打來電話、發郵件,讓我抓緊時間把論文寫完。但說來慚愧,雖然有時也為論文的進展而著急,但我性格依然“悠哉悠哉”的,該打球時打球,該散步時散步。

秋意漸濃,開始有些冷了,夏天時綠得讓人心醉的綠葉和湖水,已呈現了另一番屬于秋天綠黃色彩。



在中國,春天和秋天二季是我最喜歡的季節。秋末時分,黃花落葉,容易引起人的悲傷之感。兩千多年前,宋玉早已為秋天奠定“悲秋”的基調。

花兒誤把秋季當春天

傍晚,我常靜靜地在湖邊走著,楊柳、梧桐樹葉子也慢慢地變成枯黃色了,楓葉也紅了,偶爾一陣瀟瀟細雨,多了幾分情調。

一些只在春天才開的花兒,誤把秋天當春天,傻萌萌地開了幾朵。蔣捷的“黃花深巷,紅葉低窗,淒涼一片秋聲。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不自覺浮現于腦海中,我也沒刻意去背誦,只不過是這一闕詞,特別應景而已。一些朋友對我說,在一些季節,或在一些特別應景的情景,中小學背過的詩詞會自動浮現出來。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比較幸運的,從小身邊就有年長的長輩教導,所以自己和年紀較大的教授很合得來,有時和同學到教授辦公室閒聊,除了談談課業的問題之外,教授還常與我們分享如何待人處事,如何面對和處理別人批評和攻擊,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對于這些問題的處理,是我們必須得學習的。

老師大氣魄的胸懷

月初,我送別到上海出差的朋友后,順便去探望準備退休的王老師。走到辦公室前,大門打開著,原本排得密密麻麻的書櫃空了,書本都裝進了幾個大箱子裡,他一看到我,便笑著說:“來得真是時候。”

幾天后,王老師給我打電話,交給我一封推薦信,然后跟我的另一個同門一起吃午飯。短暫相聚后,他告訴我們這幾天就離開上海,若有學術會議,他會常來上海。吃完飯后,他面帶微笑向我們揮揮手,瀟灑地離開了學校。與他交談的過程中,總能感受何謂大家風範,研究者開闊的胸懷,大教授的氣魄,但生活卻是那么地低調簡單。從他身上,我們學到了很多。

在平時生活中,管理宿舍的阿姨有時會敲敲房門,給我送來一大碗綠豆湯和八寶粥;有時吃飯,阿姨會悄悄給我加好多菜,有時甚至不收錢,我雖覺得不好意思,但心裡感覺溫暖,總能感受到平淡但真實的關心和照顧,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學生畢業離開后,會非常想念大學生活,懷念阿姨的照顧和關懷。

學校一直讓我有家的感覺。當每次拖著行李外出幾天,總會習慣地回頭看看一眼。每次回到上海,總是立刻飛奔回到學校。樓裡阿姨看見我們回來,總會親切地笑著說:“回來啦!”

我心裡總會暖暖地吐出一句“終于回來了!”然后洗澡,美美地睡上一覺,醒來后吃頓飯,喝杯咖啡,到湖邊散步,然后到圖書館看看書,繼續做自己的事。

留學記徵文

身在異國他鄉的你,經歷了種種酸甜苦辣,是否願意寫出來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呢?稿件內容可記敘自己經歷難忘的事,或身邊所見所聞。

歡迎電郵副刊《留學記》[email protected],並附上中英文名字、聯絡電話、通訊地址及異國生活照最少四張。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