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记.悲秋总有几分愁绪
特约:吴庆丰
留学地:上海
今年秋天过得比较平静,近日也较少踏出校园,同学们为毕业论文忙得晕头转向,为论文写作做最后的冲刺。我导师也不时从美国给我打来电话、发邮件,让我抓紧时间把论文写完。但说来惭愧,虽然有时也为论文的进展而着急,但我性格依然“悠哉悠哉”的,该打球时打球,该散步时散步。
秋意渐浓,开始有些冷了,夏天时绿得让人心醉的绿叶和湖水,已呈现了另一番属于秋天绿黄色彩。
在中国,春天和秋天二季是我最喜欢的季节。秋末时分,黄花落叶,容易引起人的悲伤之感。两千多年前,宋玉早已为秋天奠定“悲秋”的基调。
花儿误把秋季当春天
傍晚,我常静静地在湖边走着,杨柳、梧桐树叶子也慢慢地变成枯黄色了,枫叶也红了,偶尔一阵潇潇细雨,多了几分情调。
一些只在春天才开的花儿,误把秋天当春天,傻萌萌地开了几朵。蒋捷的“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不自觉浮现于脑海中,我也没刻意去背诵,只不过是这一阙词,特别应景而已。一些朋友对我说,在一些季节,或在一些特别应景的情景,中小学背过的诗词会自动浮现出来。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比较幸运的,从小身边就有年长的长辈教导,所以自己和年纪较大的教授很合得来,有时和同学到教授办公室闲聊,除了谈谈课业的问题之外,教授还常与我们分享如何待人处事,如何面对和处理别人批评和攻击,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是我们必须得学习的。
老师大气魄的胸怀
月初,我送别到上海出差的朋友后,顺便去探望准备退休的王老师。走到办公室前,大门打开着,原本排得密密麻麻的书柜空了,书本都装进了几个大箱子里,他一看到我,便笑着说:“来得真是时候。”
几天后,王老师给我打电话,交给我一封推荐信,然后跟我的另一个同门一起吃午饭。短暂相聚后,他告诉我们这几天就离开上海,若有学术会议,他会常来上海。吃完饭后,他面带微笑向我们挥挥手,潇洒地离开了学校。与他交谈的过程中,总能感受何谓大家风范,研究者开阔的胸怀,大教授的气魄,但生活却是那么地低调简单。从他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
在平时生活中,管理宿舍的阿姨有时会敲敲房门,给我送来一大碗绿豆汤和八宝粥;有时吃饭,阿姨会悄悄给我加好多菜,有时甚至不收钱,我虽觉得不好意思,但心里感觉温暖,总能感受到平淡但真实的关心和照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毕业离开后,会非常想念大学生活,怀念阿姨的照顾和关怀。
学校一直让我有家的感觉。当每次拖着行李外出几天,总会习惯地回头看看一眼。每次回到上海,总是立刻飞奔回到学校。楼里阿姨看见我们回来,总会亲切地笑着说:“回来啦!”
我心里总会暖暖地吐出一句“终于回来了!”然后洗澡,美美地睡上一觉,醒来后吃顿饭,喝杯咖啡,到湖边散步,然后到图书馆看看书,继续做自己的事。
身在异国他乡的你,经历了种种酸甜苦辣,是否愿意写出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呢?稿件内容可记叙自己经历难忘的事,或身边所见所闻。
欢迎电邮副刊《留学记》[email protected],并附上中英文名字、联络电话、通讯地址及异国生活照最少四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