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器吻上彗星 探生命起源,人類又創舉!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探測器吻上彗星 探生命起源,人類又創舉!

(德國‧柏林13日綜合電)歐洲太空總署(ESA)于大馬時間週四凌晨,作人類首次將探測器降落彗星創舉。



雖然面對目標彗星表面引力弱,加上奇形怪狀和在疾馳之中,但耗資13億歐元(約53.9億令吉)的無人科學探測器“菲萊”號(Philae)仍能成功著陸,並發回信號,讓人類能首次直接探索彗星這種宇宙間的最古老星體,從中嘗試查找地球生命之源。

“菲萊”號于大馬時間週三午4時半與母體軌道器“羅賽塔”(Rosetta)號分離,降落22公里以下的彗星“67P丘爾尤莫夫—格拉西緬科”(67P/Churyumov- Gerasimenko)表面,于大馬時間週四晨零時5分左右完成,位于德國的總部收到信號后,各人都熱烈拍掌擁抱慶祝。

歐洲太空總署署長多爾丹說:“這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步。”



2004年3月升空的羅賽塔號于今年8月6日進入67P軌道,並為菲萊號找得一個名為“阿吉爾基阿”(Agilkia)、稍為平坦的約1平方公里橢圓形著陸點。

ESA太空控制中心週三在著手降落前,發現菲萊號推進系統失靈。由于彗星的引力低,100公斤重的菲萊號在降落時可能反彈入太空,因此其頂部設有推進器,旨在將它向下推,貼著彗星表面。67P目前距離地球逾5億公里,正朝太陽飛行。

未固定仍能傳訊

菲萊號要靠射出的冰螺釘和一對魚叉裝置,插入彗星表面2.5公尺深以固定機身,同時以時速3.5公里、像人類踏步似地慢慢下降。

菲萊號雖然順利著陸,但歐洲太空總署表示,用以勾住彗星表面的鉤釘裝置沒有射出,恐要觀察是否會“飄走”。

菲萊降落彗星任務主管烏拉梅克說,菲萊號降落在彗星具有柔軟物質的地方,但沒有固定住。菲萊號降落時可能曾彈開又著陸,“所以我們可能不是一次著陸,我們登陸了兩次。”

但他指出,許多跡象顯示,除了出現不預期的回彈,菲萊在幾近完美情況下登陸彗星。

他強調工作人員目前很樂觀,因為菲萊號仍在持續送回訊號。

歐美日爭探“宇宙時間囊”

科學家早對彗星和小行星感興趣,因為相信它們形同“時間囊”般存留著太陽系起源,行星和衛星形成的線索。

歐洲太空總署(ESA)、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均欲一探究竟。

太陽系的彗星主要來源于海王星外“柯伊伯帶” (Kuiper Belt)與 “奧爾特雲”(Oort Cloud)之間;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則是小行星密集區域。儘管它們都圍著太陽打轉,但軌道偶然會受引力干擾至靠近某顆星,而太陽系星體上的隕石坑都是受彗星、小行星撞擊的證據。

很多研究均指向太陽系早期的地球既熱且乾干,惟彗星、小行星撞擊后才出現生命所需的水和碳基分子,並于形成后近10億年、即距今約38億年前,開始出現生命。

除了ESA的探索彗星“羅賽塔”號任務,日本JAXA繼2010年藉“隼1”(Hayabusa)號送回離地球約3億公里的系川(Itokawa)小行星樣本,今年稍后將發射“隼2”號,準備2018年飛抵小行星1999JU3,2020年載樣本回歸地球。

NASA則定于2016年作OSIRIS-Rex探索小行星1999 RQ36任務,擬2019年抵達開始取樣,到2023年回歸地球。

動300科學家法德主要資助國

羅賽塔探測器是歐洲太空總署的一項國際合作任務,透過對直徑4公里的冰球體——67P彗星進行分析,破解太陽系演變之謎。

該計劃耗資約13億歐元,法國和德國為主要資助國。法國自計劃開始以來一直透過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積極參與,與全球航太大國展開多項合作,該中心也在這場經濟外交中,扮演決定性角色。

羅賽塔任務動員了300多位歐洲科學家,其中包括許多法國科學團隊。羅賽塔探測器完全以太陽能為動力,自2004年在庫魯發射場由亞里安五號火箭發射以來,已繞行地球三周,火星一周,里程超過65億公里。

本任務旗艦角色羅賽塔軌道飛行器,把菲萊著陸器置于彗核表面之后,將繼續對彗星進行研究,至少持續到2015年12月。

彗星67P形似鴨仔會“唱歌”

“羅賽塔”號為投放“菲萊”號而靠近彗星“67P/丘爾尤莫夫—格拉西緬科”之際,意外發現它的“歌聲”。科學界雖戲稱其外型似浴缸黃鴨仔,但其實它黑漆漆得儼如黑天鵝。

“羅賽塔”號用來分析彗星周圍等離子環境、檢測磁場強度的磁力計,在8月與彗星軌道會合后,錄得67P以5.5萬公里時速飛行時,發出一連串介乎40至50毫赫、像冒泡的低沉聲響。

歐洲太空總署的科學家尚未了解聲音的來源,但推測是源于彗星活動釋出中性粒子到太空中,並在離子化(ionisation)過程中產生電荷,可能因此造成“唱歌”效果。

67P時速超過13.5萬公里,上有巨石、峽谷和峭壁。此外,日漸飛近太陽的它已現彗尾,包圍著彗核的氣體和塵埃,現時相當于每秒有5公升水蒸發噴射而出。

天體物理學家相信,彗星乃約46億年前太陽系形成時殘余的塵埃、冰塊形成,懷疑它含有水和有機分子,地球上的水和有機物亦是從它而生。

67P以1969年發現它的烏克蘭天體學者丘爾尤莫夫和格拉西緬科為名,大概每6.45年造訪地球一次。

登陸彗星任務名稱
暗藏古埃及玄機

歐洲太空總署(ESA)登陸彗星的任務當中,所有名稱其實都內含玄機,箇中暗藏ESA欲解破太陽系形成之謎的宏願,解開此謎語的鑰匙盡在古埃及當中。

ESA早前讓民眾從150個提議中,選擇一個命名為探索器菲蘭的登陸地點,結果由Agilkia脫穎而出。菲蘭原本是位于尼羅河的島嶼,是古埃及健康及婚姻女神、伊西斯的神廟所在。亞斯文水壩于20世紀落成,水淹菲蘭,而神廟亦隨之而遷往尼羅河島嶼Agilkia。

而運送探索器菲蘭的羅塞塔號的名字由來,亦與古埃及脫不了關係。尼羅河三角洲的港口城市羅塞塔上有一塊大理石碑,製于公元前約196年,刻有法老托勒密五世詔書,名曰羅塞塔碑。

21種設備拍3D影像分析彗星

菲萊登陸器和母船羅賽塔號將居于67P彗星和太陽之間,利用21種不同設備拍下3D影像、分析彗星化學組成和電性,甚至調查彗星內部結構,探索地球和太陽系起源。

外表與小型雪櫃接近的“菲萊”號配備10套儀器,可拍照、挖掘地表下樣本予以加熱,分析彗星的化學成分、溫度和密度等。

菲萊登陸彗星表面后,將展開為期4個月的探測任務。菲萊將到67P彗星的冰冷表面採集樣本,有望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重要線索。

新聞辭典
彗星

彗星,俗稱掃把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SSSB),當他朝向太陽接近時,會被加熱並且開始釋氣,展示出可見的大氣層,也就是彗髮,有時也會有彗尾。

這些現象是由太陽輻射和太陽風共同對彗核作用造成的。彗核是由鬆散的冰、塵埃、和小岩石構成的,大小從P/2007 R5的數百公尺至海爾博普彗星數十公里不等。

彗星要到離太陽相當近時才會被發現,出現肉眼可見的彗星機會極少。

截至2013年7月,已知的彗星有4894顆。在彗星中較為有名的乃是哈雷彗星。它每隔76年就會再折回來,最近一次接近太陽是在1986年,下次來臨則要等到2062年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