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動脈.人口劇減 轉型工業區 梳邦新村面目全非

報導:曾健豪

攝影:蔡复丞

全盛時期擁有600個單位的梳邦新村,從早期以耕農為主到今日半數為工業區的小鎮,其風貌早已改頭換面,甚至無人能擔保,已減少約三分一人口的新村能否繼續保存。

迄今,梳邦新村已超過60年歷史,當年首批前來落地生根的居民,大部分都獲得政府給予兩畝土地,自行砍伐再用作耕種或農畜,以鼓勵村民從事農業,居民可說是自給自足。

當時,桔子或人心果算是當地著名產品,直至政府1990年后向當地居民建議,將寬闊的農地改為工業地后,建廠這股趨勢即出現,惟資本不多的村民,便分割土地並租給有興趣的商家。

另一個令村民放棄耕種的原因,則是因為梳邦機場的出現。

村長曾正文指出,因為機場的蓋建,農作物因飛機噪音及污染帶來連鎖反應,影響質量,導致多數居民都放棄耕種。

他說,苟留殘喘的農民紛紛把部分地段出租給商家,畢竟每月收取租金,總好過收成不穩定的耕作。

工廠多外勞倍增

他坦言,梳邦新村沒面對太大問題,只是傍晚時段,街上道路會出現少許擁擠,但相信這是普通現象。

雖然工廠眾多,以致外勞倍增,但梳邦新村的治安未變壞。

他說,外勞在這裡都有正當工作,因此,對方的出現不會讓罪案率上升,惟零星的罪案難以避免。

他補充,在教育方面,該新村有小學,不遠處則有中學,值得一提的是,每次籌款都不會面對太大問題,因當地廠商都願意慷慨解囊。

近巴生港口吸引商家

曾正文指出,基于該區距離巴生港口不遠,商家都願意來到當地設廠,因為首先就解決了交通上的問題。

他說,因為地點適中,所以當地很多商家來當地建廠。

他說,州政府推出非法工廠漂白計劃后,當地許多工廠都得到合法化,相較雙溪毛糯,當地更成功。

不過,他指出,即使以上計劃得到廠商響應,如今,業主都面對困擾,即土地轉換用途的費用高得驚人,平均需要數十萬令吉。

“這無形中對業者產生壓力,導致一些廠商寧遷到雙溪毛糯或依約,也有小型工廠因為費用昂高,最后選擇結業。”

針對該問題,他說,自己將向雪州行政議員歐陽捍華反映,以為廠主尋求解決方案。

居民外流走向沒落

“隨著每年都有居民搬遷,梳邦新村走上歷史的一天也不是不可能。”

曾正文直言,當地名稱上還是新村,惟事實上每年都有村民搬遷,所以最新的趨勢就是人口不斷減少,剩下的是在工廠工作的勞工。

他說,若上述情況持續,梳邦新村在未來10年走入歷史,也是預料的事。

“屆時情況就是,過去600戶人居住的情況不復在,成為名副其實的工廠區。”

他指出,附近地區不斷有房屋工程,因此,搬遷的居民多是選擇這些新房屋,惟其房價也不低,甚至接近隆市的價格。

三分二地已出租

◆顏南(94歲,村民)

之前住在甲洞,早期是開設雜貨店維生,當時只有約200戶人口。

隨著時代進步,地區出現變化是無可避免的事,本身三分二的新村地,已出租他人作工業地。

房地價今非昔比

◆岑國隆(54歲,村民)

當年家人在此開設雜貨店,不過,如今梳邦新村屋價與地價已今非昔比。

希望當地的排水系統能獲解決,別讓雨天來臨時,道路就出現積水。

技術問題沒地契

◆鄧水生(78歲,村民)

從12歲開始住在梳邦新村,大致上沒有太大問題,但住家地契因一些技術問題,已經多年沒有地契,希望該問題能儘快解決。

黃泥路變柏油路

◆黃成(88歲,村民)

猶記得初來梳邦新村時,周遭還是樹林一片,柏油路之前全是黃泥路。

從15歲居住到現在,一些舊鄰居不是搬遷就是已過世。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