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心看待 無需驚慌(第3篇)
報導:涂素燕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但許多家長,還是會忍不住“棒打鴛鴦”。
孩子的戀愛,是成人人生的倒帶。
試著用平等角度看待,也許就不難理解孩子的內心,自己也不會驚慌不安……
中學生談戀愛很普遍,可是,許多家長還是緊張。
維哲中學時,學校一些同學談戀愛被家長發現,因而被逼轉校。
他說:“家長如果反對孩子談戀愛,幫孩子轉校算是一個方法。”
一些學生情侶,因為轉校被逼分開,平時無法見面,日子久了確實會漸行漸遠分手。
不過,這招並非萬試萬靈,有些小情侶,會通過手機或社交網站維繫關系,除非家長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機及電腦。
他認為,家長“棒打鴛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相信每個反對孩子戀愛的家長,都不會為了“反對而反對”,他們的本意都是不希望孩子過早面對感情傷害,留下人生遺憾。
可是,他們的好意,有時反而給孩子的青春期帶來“遺憾”。
越反對越反彈
心靈導師黃沅承表示,許多時候,孩子只是單純的想談一場戀愛。
“校方不認同、家長反對,社會的種種道德觀,對他們施加的壓力,反而讓孩子單純的戀愛,變得不單純。”
青少年時期是叛逆期,他說,家長越反對,孩子越反彈,到最后他們是真的在戀愛,還是為了跟家長對抗?
他認為,父母師長如果能夠引導孩子了解戀愛是怎么一回事,不評估他們的行為,由他們自己做出取捨,孩子以健康的心態做出決定,就算談戀愛,問題也不會太嚴重。
要是父母師長總是對孩子指指點點,不準這樣,那樣不對,反而會把孩子往外推。
有些孩子會瞞著家人偷偷摸摸,個性極端的孩子,為了“愛給父母看”,甚至會有更激烈的行為。
父母扮演要角
這些孩子可能為了對抗父母而离家出走,或覺得愛得淒慘而割脈、自殘。
是的,談戀愛就有失戀的“風險”,沅承說,如果孩子是單純的戀愛,失戀也是單純的。
要是孩子可以對家人坦承自己的戀情,失戀以后,他們可以回到家里,告訴家人,有一個抒發的管道。
“在家庭的支撐之下,失戀可以化成青少年成長的養分。”
他覺得,孩子談戀愛是不是問題,關鍵在于父母是打壓還是傾聽,如果父母願意接納和傾聽孩子的內心,孩子最終會回到他應該走的道路。
過來人身分 陪孩子戀愛
成年人看孩子的戀愛,有時看到的是自己人生的過去。
因為自己是過來人,知道年少、年輕人的想法,總是不夠成熟,現在回看當時的許多抉擇和判斷,已經覺得不靠譜。
也可能因為自己跌過、撞過、傷過,不想孩子重蹈覆轍。
可是,我們往往忘記了年少時的感受、青春的情懷、那種不計算的純真。
我們自己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才走到今天,變成今天這樣的一個成年人。
黃彩芬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總是牢記著“自己也曾年輕過”、“自己也走過這段路”,跟孩子站在同樣的高度,去理解他們的心態。
她有三個兒子,老大梁津銘、老二津慷、老么津維,從小學起就異性緣特別好,尤其是老二,非常受女生歡迎。
她笑說:“他們小時候,我跟‘kakak’(女佣)幫他們整理書包,時常都會‘整理’出一些情信,當然我沒有去看那些內容。”
孩子們對這些事並不以為意,收到的情書也隨意擺放一旁,倒是媽媽會細心地幫孩子把信收起來。
三個兒子都是十多歲開始談戀愛,孩子們談戀愛,都會向她坦承,她不反對,也不擔心,只是陪著孩子去學習戀愛,包括分手的時候,也是陪著他們一起面對、走過。
孩子中學時約會,都是她當司機,載他們到約會地點,放下他們,過后又去接他們回家。
“孩子的女朋友都是我的朋友,他們分手以后,再見不是朋友,可是,我跟這些女孩子還是朋友,有一次老大分手,我比他還傷心。”
現在,她三個兒子已經分別24歲、21歲和20歲,三兄弟還是會跟她分享自己的感情生活,傾訴工作、生活上的喜怒哀樂。
不避諱討論性教育
老大15歲時初戀,並沒有親口告訴黃彩芬,反而是舍監“打小報告”。
“那位女生是他學校的同學,兩人都是華樂隊。”
他就讀的學校禁止學生談戀愛,可是媽媽覺得青春期的孩子談戀愛很正常。
她記得自己當時這樣跟孩子說:“你是媽媽的寶貝,對方也是她媽媽的寶貝,要好好對待對方。”
當時她並不擔心孩子會“偷食禁果”,老大住在學校宿舍,宿舍有許多規矩,男女學生沒有什么機會單獨相處。
平時要從學校外出,或回到家里,多數是媽媽當司機,小倆口約會,也是媽媽接送。
最重要的是,學校很早就為學生辦性教育課程或講座,“一些講座是給家長的,家長跟孩子都可以一起學習,獨中在性教育這方面真的辦得很好。”
所以,母子平時都會談到這方面的話題,她一直都會跟三個孩子分析這方面的常識。
“孩子小時候,我就會買一些兩性、性教育的書籍,他們看,我也看,看完以后不明白的地方,我會跟他們分析,大家一起討論。”
孩子們中學談戀愛時,她會跟他們分析太早有性行為帶來的一些影響,也會跟他們討論一些避孕措施。
“我都跟他們說,希望他們把持得住,不要‘搞出人命’,這樣才可以好好享受校園戀情。”
中學談戀愛 未必壞事
中學時期就有戀愛經驗的吳鑫俊認為,中學談戀愛並沒有什么不妥,戀愛也是一種人際關系,每個人都需要經歷這種階段,這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學習。
現在看回頭,他坦言自己中學時期的戀愛,有許多問題處理得不好,導致他跟女友關系都不長久。
可是,這些經歷是一種學習,讓他成長不少,更有把握去處理日后的兩性關系。
也是“中學生戀愛族”的哲維認同,戀愛可以讓一個人成長。
父母一般都會反對孩子談戀愛,他不明白,父母為什么只會想到負面的那面,不往好的那面去想?
家長覺得學生談戀愛會影響功課,可是這因人而異,他覺得戀愛可以是學習的動力。
許多學生情侶會一起討論功課,在課業和情感上互相扶持。
他中學時期的成績,都是“低空飛過”,剛好不用留級那種,戀愛過后,兩人經常一起溫習功課,成績反而進步了。
“談戀愛也可以讓人學習,如何跟對方相處,照顧對方。”
家長擔心孩子太早戀愛會受到傷害,可是他說,這是每個人遲早要面對的問題,每個人都需要自己學習如何處理感情,分手過后,如何放下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