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之旅‧潮州感懷之旅

文、圖:徐悠

我是潮州人,對潮州這個地方並沒有太多情感,如果說有什么,那也只是文化上的情感。

我的爺爺來自廣東省揭陽市,我的父親3歲就來到南洋,即現在的柔佛新山。父親直到去世,都沒有回過潮州,而我在一次工作的關係,經過了父親的出生地,也真正看到了家族的出處。

“廣東省揭陽縣炮台蛟龍橋鄉”,父親過世前抓在手上的紙條,留下了家鄉的地址。

抵達潮州市的開元寺,就覺得它的建築風格就像新山的柔佛古廟;裡面有著藝術家劉海栗題字的牌匾“度一切苦厄”,這就是寺廟保護一方水土的承諾吧?

明朝的金漆木雕供桌,在寺裡的一隅,述說著它的滄桑,細膩的雕工,據說是潮州獨有的木雕特色;解說員透露,這台供桌曾在文革時期被村民埋在土裡,以防被毀掉。

潮州藝術造詣非凡

在潮州,可以看到很多造詣非凡的藝術品,包括木雕、刺繡和陶瓷。

歷史的功過難以定論,但保護供桌的行徑卻是當時人們苦難的片影。

最難忘的,還是潮人文學家饒宗頤的紀念館,從他的書法作品中,我們隔著時空神往,他寫道:借古人之形骸,寫胸中之塊壘,情之所至,天籟自鳴。

那是何等的情操?我猜,那是物我兩忘的境界吧!行經一座廣濟門,有一座約兩百多年的古橋——湘子橋,據說它的原歷史有五百多年。它有兩三種不同的傳說,其中一個就與仙佛合力造橋有關,這橋頗具傳奇色彩。

博物館裏的游子家書

湘子橋算是潮州的重要地標吧?

那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古橋。橋邊儷影雙雙,藝人街邊賣唱,年輕情侶講的都是很悅耳的潮州話,大馬年輕潮州人大概都不太會講潮州話了,我想。

陶瓷之都大多人指的是景德鎮,潮州其實也有一個陶瓷之都,指的是楓溪區。那裏頭的陶藝作品,令人嘆為觀止,自不在話下。

我去潮州時是10月,天氣微涼,街景很像新山。不,應該說,新山這個小汕頭很像潮州。據說在澄海鹽灶這個地方,在正月十八或十九的時候,就會有游神活動,規模就像新山的柔佛古廟眾神出游。

潮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地球的哪個角落,總會有文化實體化的東西,例如:生活習慣、語言習俗、建築廟宇等。還有那些食物的煮法,如菜甫蛋、鵝肉、蚵仔煎。小時候,阿嬤總是煮這樣的菜,只是在潮州,吃得更道地。

到了潮州的僑批博物館,看到當年許多離鄉游子的家書,突然有種感傷,這些信都是南洋客的血淚,而我過去從不曾體會。

天涯咫尺,很難想像,地球的不同角落,有著同一群文化背景的人,在各自生活著。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