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6個州的董聯會要開特大罷免董總署理主席鄒壽漢,隨著有連署州屬退出倒鄒特大,這倒鄒特大氣勢頓時受挫。
雖然“出師表”說明只是倒鄒,但多數人心裡都清楚,董總主席葉新田絕對不會讓倒鄒成功。
為什么呢?這就是從歷史中總結出的“清君側”教訓。
在古代,清君側就是要清除君主身邊那些誤國誤君誤民的奸佞臣宦,不管是文攻或用武,搞出清君側這動作,除了是皇帝拿出衣帶詔去求救兵來清君側,不然多數的清君側其實都沒有或得不到皇帝本人的支持與同意。
為什么呢?很簡單,在皇帝眼裡,身邊親信才是最親最可信的,任外頭多少人罵他們是奸臣,在皇帝眼裡他們是忠臣,更何況越陷入“孤家寡人”處境的領袖,會越緊緊與身邊的親信站在一起。
所以,雖然喊的口號是“清君側”,但在皇帝眼裡,根本就是要“清君”,加上身邊親信哭爹喊娘的,硬是把自己跟皇帝綁一起,讓皇帝深信清君側只是藉口,真正目的是要拉自己下台。
不難猜想,“倒鄒”特大看在董總當權領導眼裡,恐怕也是要“清君”,于是不管是為了華教,或為了自己的領導,都要全力反擊。
祭出“表決關中考統考”特大,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棋高一著的策略。
首先,把所有的爭議與矛盾,都歸于關中,完全不談過去葉鄒領導下跟華教同道諸多的問題,于是問題仿彿不再是領導作風有問題,完全只是關中課題。
衝亂“倒鄒”佈局
其次,把關中課題放大到獨中乃至華教存亡,所以要投支持票的,就要面對很大壓力。如果表決通過,那就是集體責任了,就不關自己的事了。
再三,既然鄒壽漢之前已公開說,針對他的根源在于關中;那如果表決通過了,倒鄒就不應再繼續,因為華教要團結了;如果表決不通過,那么就說明鄒的路線是正確的,倒鄒更是師出無名,畢竟沒理由還再來一次特大吧?
第四,推出“關中特大”奇招,衝亂“倒鄒特大”佈局,讓“勤王軍”陸續趕來助陣,爭取時間分化對方陣營,爭取更多華團當和事佬,只要和事佬越多,意味著“倒鄒”力量會弱化及淡化。
所以,森州華堂會長劉志文說得有理,他認為董總主席葉新田的“關中特大”是一石二鳥,其中“一鳥”就是要拖延特大,令華社對這些爭執感厭煩,最后特大無疾而終。
從“倒鄒特大”到“關中特大”,確實讓整個課題焦點都轉向了,顯然,這“關中特大”是一石多鳥之計,確實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