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講堂‧電子教學 共享智慧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大講堂‧電子教學 共享智慧

報導:方俊心
圖:盧淑敏、受訪者提供



電子教學風吹得正夯,然而除了使用電腦下載作業、做作業和交作業,還有在課堂中使用簡報教學,它還能變出什麼花樣來呢?

如果所謂電子教學只能讓大家上下載作業,或只是老師在教室前使用簡報(powerpoint)教學,那無怪乎社會對它的認同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了。

今天我們的生活能跟科技緊密結合,原因之一,電子產品能夠替我們減少機械化、重複性高的工作,同時用更具有經濟效益(省時、省力、省錢)的方式助我們把這些工作做好。少了這些負擔,我們可以把省下的心力花在其他地方,提升生活素質。

電子教學的情況亦雷同。要是它不能完滿這些目標則形同虛設,更甭談耗費大量財力物力推動,結果卻比推行之前更糟。



大專院校的電子教學可以使出什么花樣?甫獲得“2013年國家學術獎—教學組(應用科學項)”的得主,泰萊大學電子教學學院主任,林志龍有話要說。

教學錄影雲端分享

大專的課程,有些一上就兩個小時,在人類有限的專注力下,一百分的課聽進耳裡可能只得二三十分。為了能夠在課后複習,把講課過程錄下是很多學生做過的事情。

隨著儲存檔案方式變革,錄製的內容從卡帶逐漸變成mp3檔案,最后干脆成了有音有像的影片。以前,有些好心的學生偷偷把影片上傳到視頻網站,“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再過些年,很多學校和教育網站竟都響應了這個做法,而且更大方——錄製老師講課的過程,上載到自備的雲端,跟全世界分享。學習不限于教室內的概念至此完全印證。

林志龍表示,錄製講課內容,讓學生得以在課后重看,是電子教學裡的一大趨勢了。把重複講課的時間省下,講師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學重點上,同時有更多時間關心學生,跟學生交流。

“當學生在課堂上有聽不懂、或跟不上的地方,他們可以把時間記錄起來,過后再看回錄影。有問題想見老師,老師也會問,‘你看過錄影了嗎?’這能提升老師的教學效率。”

而對于缺課的學生來說,這也是很不錯的學習方式。有時學生忙于各種活動或比賽,不得已會缺課,這也可以讓學生跟上學習進度。或有人擔心,學生因此翹課,完全依賴影片學習,林志龍說,“學生的反應是,‘老師,你以為這是韓劇嗎?’他們也會覺得如果不去上課,一直看教學影片是很沉悶的。”

他曾看過學生在健身室裡邊運動健身邊看影片,讓他對錄製課程內容的做法更有信心。

利用科技提升學習效果

“電子教學的目標,是希望老師能充分利用教室裡的科技,更有效、更系統化地教學,”慣用英語的林志龍堅持使用華語跟記者交談,“我們希望每位學生都能體會混合式的學習法(blended learning),利用科技提升學習效果。”

上兩週,林志龍才在孟買舉行的“2014全球學習技術大會”榮獲電子教學卓越獎(Global LearnTech Congress & Awards 2014,Excellence in eLearning),這是他繼早前的國家學術獎、蘋果卓越教師獎(Apple Distinguished Educator)后,又一獎入袋。

他說的混合式學習法,指的是教學中有百分之三十由電子教學代勞,另外百分之七十仍是傳統教學,因而“師生間不是沒有互動的。”透過這百分之三十,學習得以在群體中進行,同時更個性化、自我導向的意味更濃。

“如何鼓勵學生不只是在班上,而是隨時隨地學習呢?利用科技,就能夠做得到。”

電子教學室老師放下權威

在學習過程裡,同儕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利用電子設備讓同儕間相互的影響力發揮至最大值,是電子教學不可忽視的部分。

為了設計出一個良好而且操作簡單的電子教學教室,林志龍表示,他們曾到香港、新加坡和澳洲取經,希望所設計的教室能夠讓老師充分利用兩個小時的實習課(tutorial class),過程中學生能夠有參與感,不只向老師,還向同學、向世界學習。

經設計和改造的課室裝潢明亮,學生們分五組,一組五人環桌而坐,大家各有一部電腦,桌邊各有一台電視。林志龍認為,這樣的教室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

傳統上,老師是教室裡的權威,他決定了學生應該學什么;然而電子教學的教室,允許學生隨時連上網找資料或跟同學討論,學生更能主導或主動探索自己所要的學習內容。

再來,“草莓族的抗壓性頗低,他們很容易受挫,很害怕出錯,讓他們在全班同學前展演(presentation),他們可能沒信心。小組式的空間卻會使他們更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

至于電視的功能,是讓小組成員能夠自由地把自己電腦熒幕所見跟電視同步,跟組員分享。而且有了各自的電腦后,學生也被鼓勵在實習課堂裡加緊完成功課,回家再溫習。“傳統上,大家都是把功課帶回家做的。”

如此的教室對老師來說不無挑戰,除了必須不斷在課室裡走動之外,他們也必須確保課堂內容是紮實的,“如果課堂很無趣,或學生沒事情做,學生就會上面子書,”因此,這樣的課室也推動著老師提升教學效率。

網絡速度成重要因素

推動電子教學的初期,不免碰到來自講師的一些障礙,“有些講師不喜歡被錄影,他們可能會覺得,你是在查我嗎?因而故意不用麥克風。”這些都需要靠著不斷的培訓和分享來克服。“我們必須跟講師解釋,其實所做的一切都是從學生角度出發,並不是為了監視講師,也不是為了炫耀學校的設備有多先進。”

除此以外,務必確保硬體設備足以支援,而且把過程簡化,盡量別增加講師的負擔,比如讓講師自己錄影、上載影片。另外,要是網絡太緩慢,很可能功虧一簣。

“通過大家的回饋,我們發現電子教學有助于講師改善教學,跟學生建立良好互動;而學生們也覺得採用了電子教學后,個人的溝通與合作能力提升了。”

追求5C提升個人素質

大專院校是青少年離開中學、步入職場前的學習場所,肩負著傳授學生求職技能的使命。林志龍勉勵眾學子,“進了大學(大專),我們不該再追求五個A了,而是要五個C。”

第一個是溝通技巧(communication skill),我們得學會跟人交流,適切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第二是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懂得運用綜合性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第三與人合作(collaboration skill),除了跟老師也跟同學合作。第四是創意(creativity),這個不用多說了;最后則是適應不同的文化(culture adaptation),尤其身在多元種族的國家,加之地球村環境,這樣的能力有助于個人日后成長。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