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說:電光石火──當馬大生撞開牢籠
學生 葉福炎
當馬大的學生撞開禁錮的牢籠,你選擇逃離?還是繼續雙手撐著倒塌的牢籠呢?我相信,這件事情必然會引起社會的兩個極端反應:一、嘉許並讚揚學生的行為;二、謾罵這群學生是出來鬧事的。無論站在光譜中的哪一角,他或她背后所具有的意識形態,都是值得討論。
今日,馬大學生撞開的,不僅僅是一扇門而已,他們正在爭取的是一個大專學府應當具有的學術自由風氣。馬大學生會邀請民聯領袖安華入校演講,校方何需大動干戈,百般阻撓?我也曾在學校聆聽高雄市長陳菊、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等,各種不同背景的政治人物及領袖的演說,並無感到不妥。這關于一個國家的思維箝制問題。
這並非鼓勵大家為了想要爭取某種東西,撞門、拆窗,甚至還有肢體上的衝突。紛紛輿論中,為何總是急著將學生運動污名化?不論是台灣318學生運動、香港佔中運動,甚至馬大學生為爭取學術自由的運動,他們究竟爭取些什么東西呢?永遠有人不願意討論它。眾聲嘩然,我苦思于此、惱于此,卻不得其解。
無可否認,馬來西亞社會在經歷一場513事件之后,處于太平盛世。然而,這只是社會噤聲,而得以平靜的假象。一杯咖啡烏、一手油條,每天在批判政府的聲音,此起彼落。油條吃完,咖啡喝完,走人。我們在咖啡店尚有人為我們收拾,若每一個世代都不為未來爭取應有的權益,我們的國家將會走向何方?
爭取得付出一定代價,這都有歷史作為借鑒。我想,批評馬大學生的所作所為,並無益于社會的發展。馬大學生撞開禁錮思想的牢籠,或許沒有遠大的目標——只為了校園的學術自由,你何需害怕這樣“暴力”的撞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