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良醫病人轉危為安(下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遇良醫病人轉危為安(下篇)

報導:潘有文
圖:劉潔雲、受訪者提供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醫務人員知多一點點,救病人一命幾率高一些!

有些病症在外國不算少見,普通醫生能適時發現,並轉介病人至專科;但是,這些病在我國卻極為少見,難道大馬人如此幸運,不曾和不會患上這些病?



關鍵或許不在疾病,而在醫務人員身上,如果他們的醫學知識與時併進,即使沒能力醫治病患,也能指點求醫管道,或及早發現及時預防,避免醫生和病人都留下遺憾……

住在吉隆坡甲洞的陳炳強,3年前進行心臟繞道手術后,會定時給心臟科醫生檢查。

去年某日,他的心臟科醫生為他進行例常檢查時,發現他消瘦了些,于是詢問他身體有否不適?未料,宋醫生這一問,發現了陳炳強患上另一個需要治療的病症!

“宋醫生(宋順祝心臟科醫生)問我時,我覺得胖一點或瘦一點很正常,沒有什么特別。但是,他並不認同,叫我做一次檢查。”他指出,醫生第一次檢查后,發現有些不妥。

這可嚇壞了他,但宋醫生認真的再檢查一次,並且叫他進行腹部超聲波掃描。

報告出來后,證明陳炳強胃部后方的大動脈,有一個7公分腫瘤,必須儘快施手術,宋醫生把他轉介至血管外科的何德國醫生。

何德國醫生接手醫治陳炳強后,經診斷確認他患上動脈瘤(Aneurysm),7公分腫塊已超出5.5公分的危險水平,一旦爆開就難以施救,必須儘快動手術去除血管內的血塊。

及早發現病症

“何醫生說,這種病在肚子看不見異狀,按照醫生解釋,如果感覺很痛已到后期,接近血管要爆時刻。當時我就要嫁女兒,最后就等到女兒嫁了才做手術。”在生命緊急關口前,陳炳強不想有任何遺憾,醫生先讓他完成看女兒出嫁的心願。

動脈瘤手術是一個大手術,原本需在腹部動刀,經過繁復手法,去除腹部動脈血管內的血塊,而且可能影響腎臟功能。

“另一個方案是從腹部下方兩側開個小孔,置入鋼線進入體內,至于如何處理則不清楚。總而言之,這個方案風險較低。”他在和家人商量后,選擇這種微創手術,之后手術成功進行。

在我國,動脈瘤治療極為少見,但陳炳強在最危險的時刻,憑著宋、何兩位醫生的診治,前者及早發現病症,后者成功為他完成手術,解除了他的生命危險警報。

動脈瘤隱匿須掃描

動脈瘤分為腹主動脈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和胸主動脈瘤(Thoracic AorticAneurysm),前者在腹部位置,后者則在心臟。

陳炳強患上的是腹主動脈瘤,一般65歲以上的男子,有機會得到這種病。

曾在英國學醫和行醫的何德國醫生指出,英國鼓勵65歲以上的人主動進行超聲波掃描檢查,發現即可跟進治療,由于這種病可能遺傳,如果親人曾患過此病,60歲就要開始檢查。

常人大動脈的直徑約2.5公分,如果腫脹起來會像汽球,越脹越大,血管壁越變越薄,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爆開。

“一般超過5.5公分就要做手術,因為爆開幾率會突然增高。小過5.5公分可以持續觀察。”但是,何醫生指出,動脈瘤腫脹程度小過5.5公分,動手術的風險,比不動手術較高。

動脈瘤每年大約以0.5公分至1公分增長,目前沒有藥物能使它縮小,但有機會讓它放緩增大或維持腫瘤大小。

“動脈瘤要爆開時,肚子會超級痛,這類病人通常是高齡男性,如果患有腎結石,就有30%可能患上動脈瘤。”何醫生表示,動脈瘤並無特別症狀,因此,需要主動接受主動脈超聲波掃描(Ultrasound Aorta)。

此種掃描依靠人手操作,因此,需要一些掃描技巧,不同醫務人員掃描,結果各有差異,何醫生鼓勵想要接受動脈瘤掃描者,最好到擁有血管外科的醫院掃描較為恰當。

“不知為何男性較多患上此症,發病因素包括抽煙、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等。”他指出,不少病人是意外測得自己患上動脈瘤。

忽視小中風后果嚴重

在大馬,中風個案時有所聞,但小中風呢?它和中風(Stroke)有著什么差異?

小中風原名為短暫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TIA),症狀與中風相似,皆是由靠近頸動脈(Carotid Artery)的血管,帶血進入腦內時遇血管阻塞,即會造成腦部中風。

“小中風症狀與中風一樣,講話有問題或說不出口、口齒不清、身體一邊會麻痺無力、臉和嘴巴歪一邊,此外,眼睛也會短時間變盲。”何德國醫生列舉兩者的症狀。

但是,與中風不一樣的是,小中風是可逆(Reversible)情況,即在24小時內,所有症狀都會全部好轉,許多人覺得,即然已恢復正常,就不再理它。

“當他們去看普通醫生,后者也不肯定是什么事,就讓他們回家。”他指出,有些醫生轉介這類病人去神經內科(Neurology),但相關醫生也不知如何診治,沒有掃描病人身體狀況,只給病人吃藥。

如果人體頸部血管阻塞,血液不暢通,阻塞處的血塊會裂開,血塊上了腦血管,就會形成小中風,這是一種中風警告。

“發生一次小中風已很嚴重,如果一個星期出現兩三次,那是超級嚴重!”何醫生指出,這類病患極高可能在兩個星期內中風。

他說,中風原因,20%與腦血管爆開出血(Hemorrhagic)有關,80%是血管阻塞(Blocked Artery),小中風多是頸部血管阻塞有關,其他可能包括心臟跳動不佳。

如果能在小中風兩個星期內,掃描頸動脈和腦部,即時開刀取出血塊,就會大大減少中風幾率。

醫者民眾醒覺意識低

動脈瘤爆開,30鐘內要動手術,否則病人會因體內流血過多而死。

在英國,病人在家中動脈瘤爆開,有50%病人來得及送到醫院救治,其中只有一半可以得救,因此,動脈瘤爆發生還幾率低。

“大馬病人的動脈瘤爆開時,因為交通時常阻塞,估計時間上趕不及救援。”何德國醫生指出大馬和英國的交通情況,也是動脈瘤病人發病后,能夠存活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指出,一般醫生對于動脈瘤的認知有待提升,因此,極少大馬普通醫生會發現這種病症。

“及時發現減少風險,如果沒有醒覺意識就很難。”何醫生的一番話,就是要提醒大眾,尤其是上了年紀,有必要認真看待動脈瘤這種病。

缺少認知小中風威脅國人

在何德國醫生的診所,極少有小中風轉介病例,即使其他醫藥中心,也少有人因小中風求診,更別說進行小中風手術。

“我在英國看到很多這種小中風的個案,大馬卻少見到這類小中風轉介個案,可能是沒有普通醫生轉介。”何醫生相信少有普通醫生發現這類病例,或根據病人症狀順籐摸瓜找到問題。

他認為大馬應有不少小中風病人,因為有不少中風病例,而且也有許多糖尿病、心臟病、高膽固醇、抽煙和高血壓群體,這些人都中風高風險群。

“英國普通醫生知道病人的小中風症狀后,立刻轉介至相關專科醫生。他們的系統較佳,小中風是一種普通常識,就像大馬人知道心臟病的症狀。”但是,他指出,大馬人卻不知何謂小中風,這是最大的問題。

他指出,大馬能執行小中風手術的醫生極少,只有血管外科醫生可以操刀,大馬的血管科醫生只有近20人,但不是全部血管醫生都有能力進行小中風手術。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