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70億打聖戰 政府立法阻國人參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IS 70億打聖戰 政府立法阻國人參與

(吉隆坡26日訊)“伊斯蘭國”組織(IS)擁有的資產總值近70億令吉,加上該組織掌控的軍火、成員及作戰經驗,足以令它在全球展開一場財雄勢大、人多勢眾的聖戰活動。



今日在國會動議提呈的《克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威脅》白皮書揭露,“伊斯蘭國”組織征服敘利亞和伊拉克數個區域后,除了累積近70億令吉資產,每天也從黑市石油收入賺取300萬令吉。

白皮書指出,“伊斯蘭國”組織還另外擁有14億令吉存款,這筆存款是從摩爾斯銀行取回。

“伊斯蘭國”組織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佔領區,控制了價值約30億令吉的歷史古董文物;這些金融來源,進一步鞏固這個組織的地位及擴張其影響力。



首相納吉今日在國會提呈的《克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威脅》白皮書也證實, “伊斯蘭國”組織深遠的影響力,已對國際社會,包括大馬構成巨大的威脅。

不斷招募年輕人

他說,鑑于“伊斯蘭國”組織的威脅日益嚴重,政府將在下季國會提呈新法案,對付參與恐怖組織和武裝活動的大馬人。

白皮書引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估計,憑著財富的激增,“伊斯蘭國”組織在短短兩年內,成功從超過80個國家招募約1萬5000名武裝分子,參與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衝突。

這些外國武裝分子,來自法國、英國、德國、比利時、澳洲、美國、突尼斯、沙地阿拉伯、馬格裡布、約旦、印尼、新加坡、菲律賓及中國等。

白皮書說,“伊斯蘭”組織也成功招募未曾參與恐怖主義的外國武裝分子加入,例如智利和馬爾代夫。

白皮書指出,令國際社會擔心的是,該組織招募武裝分子的能力,遠超多年前在阿富汗的“卡伊達”(Al-Qaeda)恐怖組織。

白皮書指出,“卡伊達”費時10年才成功招募少過1萬名成員,“伊斯蘭國”組織卻在短短兩年就招募到約1萬5000名武裝分子。

大馬成恐怖組織融資樞紐

白皮書指出,若大馬現有法令無法限制協助外國武裝組織的資金流動,大馬將會面臨成為恐怖組織融資樞紐的風險。

它說,澳洲當局已檢測出,該國武裝組織曾經把錢匯入大馬人的戶頭。

“截至本月13日,大馬皇家警察共逮捕了40名嫌犯,其中21人已被控,另外19人因證據不足而被釋放,惟他們仍被警方監督並禁止出國,作為防範措施。”

此外,5名大馬武裝分子已從敘利亞回馬,其中3人被捕,另外兩人接受調查中;根據警方報告指,其中一名被捕者是高度危險人士莫哈末弗茲,別名為阿布達安。

“他常常與另一名大馬人阿布納因接洽,后者是‘伊斯蘭國’指揮官,仍留在敘利亞。”

白皮書也指出,隨著上述3人被捕,預計想要回國的大馬武裝分子將會使用非法途徑回國,導致執法單位無法得知他們是否已回國。

威脅沙東海域安全

白皮書指出,重返我國的大馬武裝分子,增加沙巴東海岸海域的安全隱憂。

它說,目前沙巴東海岸海域已經受到宣誓效忠“伊斯蘭國”的阿布沙耶夫組織的威脅,其中更出現支持該兩個組織的大馬武裝分子,其中5名大馬武裝分子曾躲在菲律賓南部。

它指出,更令人擔憂的是,在沙巴的“伊斯蘭國”組織網絡會蔓延至砂拉越,雖然砂拉越仍處于安全情況,但必須記得砂拉越曾經因共產主義威脅而面對安全問題。

它說,印尼將逐步釋放的250名至300名前伊斯蘭祈禱團成員,也將使大馬安全受威脅,因為部分被扣留者已經宣誓效忠“伊斯蘭國”,包括該祈禱團領袖阿布峇卡。

“被釋放后,他們可能將與大馬伊斯蘭祈禱團余黨聯繫,成立恐怖組織聯絡網。”

它也說,有消息指在敘利亞的大馬及印尼的武裝分子已開始組織東南亞“伊斯蘭國”單位,被稱為“伊斯蘭國馬來群島單位”(Katibah Nusantara Lid Daulah Islamiyyah)。

參與聖戰的大馬人

1.拉昔夫莫哈末阿里夫(Razif bin Mohd Ariff)
33歲,曾在巴基斯坦及也門求學,是名建築承包商;于2012年10月18日,在黎巴嫩前往敘利亞途中,被軍事情報人員逮捕。

2.莫哈末拉辛(Muhammad Razin Sharhan bin Mustafa Kamal)
24歲,前學院生,與拉昔夫在黎巴嫩被捕。

3.耶茲蘇法赫(Yazid bin Sufaat)
50歲,前軍官,前大馬聖戰組織(KMM)成員,前內安法令扣留犯;于2013年2月,利用面子書招攬成員加入敘利亞聖戰而被警方逮捕。

4.旺莫哈末阿貴爾(Wan Mohd Aquil bin W.M Zainal Abidin)
35歲,前音樂人,別名是阿克爾。

5.沙米米(Syamimi Faiqah binti Sulaiman)
20歲,前學院生,前往敘利亞與阿克爾結婚。

6.莫哈末阿吉夫胡先(Muhammad Aqif Heusen bin Rahizat)
22歲,負責安排大馬武裝分子從伊斯坦布爾前往敘利亞,已在敘利亞被殺。

7.烏米卡宋(Ummi Khalsom binti Bahak)
24歲,私人界員工,欲與阿吉夫結婚,惟前往敘利亞之前被捕。

8.哈山布沙馬(Hassanbusamah bin Suleiman)
30歲,沒有固定工作,前往敘利亞之前被捕。

9.阿末塔米米(Ahmad Tarmimi bin Maliki)
26歲,工廠員工,今年5月在伊拉克安巴爾成為自殺式炸彈襲擊者。

10.哈末洛菲(Mohd Lotfi bin Ariffin)
46歲,伊斯蘭學校創辦者、前馬聖戰組織(KMM)成員,前內安法令扣留犯,今年9月在敘利亞被殺。

11.再南哈力特(Zainan bin Harith)
52歲,自僱人士,前馬聖戰組織(KMM)成員、前囚犯,今年8月在敘利亞被殺。

12.法德蘭沙希迪(Mohammad Fadhlan Shahidi bin Mohammad Khi r)
21歲,前涼亭學校(Sekolah pondok)學生、今年9月9日在敘利亞被殺。

《克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威脅》白皮書.納吉號召全民站同一陣線
擬新法令對付恐怖主義

首相拿督斯里納吉今日在國會下議院提呈《克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威脅》白皮書,強調政府將會制定新的法令及加強現有的法令,全面對付國內恐怖主義的威脅。

他說,政府將在下一季召開的國會下議院會議,提呈這項新法案,因而促請全國人民須與政府站在同一陣線,拒絕任何激進思維。

他說,政府相信中庸之道思維,是最能保障大馬多元種族的和平及和諧。

他指出,白皮書也加強現有法令,包括援引2012年國家保安(特別措施)法令(SOSMA)、1959年防範罪案法令及刑事法典,以對付恐怖組織及武裝分子的威脅。

納吉說,政府也繼續與國際充分合作,對抗激進、極端、恐佈分子及武裝分子帶來的威脅。

納吉今日是向國會下議院提呈這項白皮書動議時,這樣指出。

國會下議院院長丹斯里班迪卡阿敏允准朝野政黨各派3名代表參與辯論。

須維護國家和平

納吉續說,政府尊重人民以人道危機立場,關注敘利亞及伊拉克發生的衝突,且政府也秉持言論自由原則及基本人權,包括使用社交媒體,不過,最重要是確保它不會危害到國家安全。

他說,政府意識到僅依靠法令,未足夠對抗“伊斯蘭國”的激進思維,因而他希望各族大馬人不會受激進思維影響。

“我呼籲全體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及父母,拒絕足以破壞國家未來的激進思維,否則我國長久以來取得的和平及和諧,將變得毫無價值,我們必須維護它。”

將斬首圖上網
譴責慘無人道

納吉譴責伊斯蘭國組織慘無人道,不惜將活生生及毫無反抗能力的人質斬首,甚至把這種斬首行為上載至社交媒體。

他說,伊斯蘭國組織殘暴的殺害婦孺,甚至在沒有給予辯護機會下,隨心所欲及肆無忌憚的殺害任何人。

他說,在本月,伊朗的安巴爾就發生有322名人士被殺害,當中50人是婦孺,顯示該組織毫不猶豫的殺害任何人。

“伊斯蘭國組織的殘暴行為已喪失人道,活生生的殺死多名美國藉及英國藉人質。”

無視人質家人哀求

“我無法想像,他們如何可以對毫無反抗的人質斬首,更無視人質的家人苦苦哀求釋放人質,而最令人震驚是,伊斯蘭國組織對斬首人質舉動,不感一絲后悔。”

納吉說,伊斯蘭國組織卻自豪把斬首短片公諸與世,這令人氣憤,也使受害者家人更憎恨伊斯蘭。

他說,我國對伊斯蘭國組織有鮮明立場,把該組織列為恐怖組織;參與伊斯蘭國組織的大馬穆斯林也壯烈犧牲,他們不是殉教,而是與其他穆斯林互相殘殺。

“我國是倡導中庸之道,因而我國有責任揭開伊斯蘭國組織的激進行為,有違伊斯蘭教義和國家憲法,基于此,政府會加強解釋真正聖戰的精神,並糾正西方國家把伊斯蘭與恐怖主義,相提並論。”

錯誤詮譯伊斯蘭教義
呈書旨在揭IS真面具

納吉說,政府提呈白皮書,旨在揭開戴著伊斯蘭面具的“伊斯蘭國”組織真正面目,它們的戰鬥手法是源自基地組織,而后者已被國際視為恐怖組織。

他說,伊斯蘭國組織錯誤詮譯伊斯蘭教義,特別是在“聖戰”概念上,伊斯蘭國組織認為只有通過“聖戰戰鬥”,才可以建立“伊斯蘭國”。

“上述組織憑著源自伊斯蘭聖戰團體‘薩拉菲聖戰組織’的極端及暴力行為,與‘聖眾派’(ahli sunnah wal-jamaah)背道而馳。”

納吉解釋,真 正的聖戰意義,是達到伊斯蘭法目標原則(Maqasid Syariah),包括可保護國家安全、維護宗教及伊斯蘭信仰、生命、尊嚴、后裔及財物。

“伊斯蘭國組織利用穆罕默德從麥加遷移麥地那的概念,呼籲穆斯林遷移到敘利亞及伊拉,實際上,該組織旨在招募更多人士協助它們擴大征服更多地區。”

他指出,人民必須瞭解,伊斯蘭國組織宣揚的聖戰,只是政治衝突及教派衝突,與真正的聖戰,是沒有關連的。

“伊斯蘭國組織卻把這種衝突視作為‘終結戰爭’,這僅是要達到其議程、目的及惡意意圖的捷徑;目前約有1萬5000人,加入該組織的鬥爭,成了該組織利用來達到議程。”

擁軍訓和戰鬥技巧
回國武裝分子具威脅

納吉指出,隨著武裝分子從敘利亞和伊拉克回國后,我國面對著安全的風險,而最令人害怕的是,這些回國的大馬武裝分子,具備了軍事訓練及戰鬥技巧,甚至有能力私下展開攻擊行動。

他說,這些武裝分子通過在敘利亞訓練,掌握自製爆炸物知識,他們也具備策劃任何時間都可發動攻擊的潛能,以致無辜者喪命及摧毀公共設施。

“我們最擔心是,這些武裝分子跟本區域武裝組織建立網絡,例如他們可以與菲律賓南部的阿布沙耶夫恐怖組織配合。”

他說,阿布沙耶夫恐怖組織基地很靠近沙巴東部,這將危害該地區的保安;目前僅發現有5名大馬嫌犯,匿藏在菲律賓南部。

“倘若伊斯蘭國組織成功在沙巴建立網絡,該組織是不可能入侵到砂州,危害砂州安全。”

他說,這是一項重大挑戰,因為“伊斯蘭國”組織利用社交媒體散播激進思維,以招攬更多人士,特別是年輕人參與該組織;該組織甚至通過多種外國語文遊說及招募其他人加入組織,包括使用印尼語。

“這是‘伊斯蘭國’組織行使的一種吸引更多人士加入的策略,更展現了同情本區域的穆斯林。”

納吉說,在此情況下,政府是時候採取適當的行動,遏止伊斯蘭國組織入侵大馬。

痛心年輕人無辜被犧牲

納吉指出,武裝分子組織招募人民遷移至敘利亞及伊拉克,令穆斯林面對嚴峻考驗。

“我們正處在一個路口上,我們必須致力維護伊斯蘭、種族及國家,相信很多人因為不瞭解伊斯蘭國組織,以致容易被其激進及極端思維所利用。”

納吉指出,早前有報導指26歲的大馬人阿末達米尼,為了“伊斯蘭國”組織而視死如歸,成為自殺式爆炸者,他也是首名做出這種行為的大馬人。

他說,阿末達米尼理應是供養家人,但他卻選擇做出違反伊斯蘭教義的行徑。

納吉指出,除了阿末達米尼,還有4名大馬人于今年在敘利亞被殺害。

“我很傷心及同情死者的家人,我擔憂參與該組織人士人數,繼續增加,目前已確定有39名大馬人身在敘利亞,另外40人,若執法當局未採取行動扣捕他們,他們也會淪落到相同下場。”

納吉續說,在澳洲悉尼也有1名17歲改信伊斯蘭的青年阿都依米,離家加入伊斯蘭國組織,他挑戰澳洲政府及其他國家攻擊他們。

“原本在求學的學生,卻突然成為武裝分子,這反映著伊斯蘭國組織擁有強大的說服力。”

內長派定心丸不濫用
新反恐法專注防恐

內政部長拿督斯里阿末扎希說,全新的“反恐法令”(Akta Anti Keganasan),將專注于防恐措施。

他說,政府制定全新法令對抗“伊斯蘭國”(IS)和其他恐怖組織的入侵;他向反對黨議員大派定心丸,指無需擔心新法令被濫用,因那主要是對付恐怖分子。

他說,新法令與2013年防範罪案(修正與擴大法令範圍)法令、2012年國家保安(特別措施)法令(SOSMA)和刑事法典不同,這些是證實后才用以對付犯罪者,但新法令趨向于預防作用。

防罪案小組擁最終權力

他說,新法令依據上述法令模版,包括依據國家安全為理由而實施預防性扣留,也會納入法案中,但是部長並非擁有最終權力,而是防範罪案5人小組將有最終權力。

阿末扎希是今日在國會走廊召開記者會時指出,反對黨擔憂新法令內涵蓋的預防性扣留問題,因為新法令框架與內安法令不同,新法令主要是對付武裝分子和恐怖分子。

他保證新法令不會被濫用。

他強調,新法令是極度迫切需要,首相也指示在下一季國會召開前,必須提呈國會,但不排除在情況有變時,召開特別會議提呈這項新法令。

“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確實存在,且正在威脅國際各國的安全,它(恐怖活動)不只是在泰國或東南亞周邊,而是威脅國際,因此大馬政府認為有必要立即採取應對措施,包括結合國際情報組織局資訊共享,例如一旦發現在我國有伊斯蘭國分子培訓大馬人,我們也立即和其他國家合作打擊。”

扣40武裝意識形態人士
包括從敘利亞回國公民

白皮書指出,大馬警方早前鑑定有39名公民參與敘利亞和伊拉克武裝組織,同時,扣留40名武裝意識形態人士,包括從敘利亞回國的公民, 該批從敘利亞和伊拉克回國的武裝分子,將為馬來西亞帶來風險,因為該批人士或私下展開攻擊。

因此它建議政府必須立法與行動打擊參與恐怖主義活動的大馬公民,并強化現有法律以有效執法。

白皮書指出,隨著伊斯蘭國組織日漸具有挑戰性,政府必須盡快壓制該武裝組織影響力,因這些活動將對國家安全帶來非常大的威脅。

“數個國家已經加強反恐怖法令,同時國際組織及知名伊斯蘭學者,也議決或發表反伊斯蘭國意識形態和行動的言論,大馬也應該支持這項議決和支持聯合國的立場。”

該白皮書強調,該組織立場與大馬憲法是完全敵對的,因為馬來西亞推崇多元社會及各族與各宗教之間保持中庸的方針。

或觸發武裝組織重活躍

白皮書指出,該組織出現或會重振其他區域武裝組織聖戰精神,一直以來是有關國家保安機構致力壓制的,大馬方面也同樣面對相關威脅,或同樣觸發大馬武裝組織重新活躍,這將引起國人憂慮。

白皮書說,因為國內武裝組織包括伊斯蘭祈禱團、奧馬烏納(Al-Maunah)、大馬聖戰組織(KMM)、沙巴伊斯蘭組織成員(Darul Islam Sabah)和新卡伊達(Tanzim Al-Qaeda)恐怖組織,都曾大力鼓吹“薩拉菲聖戰”(Salafi Jihadi)主義。

“武裝意識形態擴張令人感到擔憂,國人看似容易受到影響加入伊斯蘭國,因嚮往壯烈犧牲,接受在敘利亞的戰爭是末日之戰,及同情敘利亞穆斯林所受的苦難。”

白皮書指出,伊斯蘭國組織在國內外有3萬1500名成員,同時控制著敘利亞和伊拉克數個區域,鞏固的資金來源,而此武裝組織利用社交媒體爭取支持率,讓我國面對一定的挑戰。

白皮書說,伊斯蘭國殺害兩名美國公民的殘酷行為上載至社交媒體,除讓敵人感到恐慌,也打擊伊斯蘭教的形象,更加劇全球的該宗教的恐懼。

安理會通過2反恐議案

白皮書說,國際社會對付“伊斯蘭國”組織採取的行動,包括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兩項反恐怖主義議案,議決成員國必須抑制恐怖分子行動、融資及招募成員。

白皮書指出,處理聖戰案件,可加強現有法律,讓執法單位執法更有效,但對于新崛起的威脅,如“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必須草擬特別法律對付涉及者。

它也說,伊斯蘭大會組織總秘書依亞阿敏,在一份文告中譴責“伊斯蘭國”組織對伊拉克的基督徒的暴行,阿拉伯國家愛聯盟總秘書納比也在一份文告中促採取軍事及政治行動,對付威脅阿拉伯國家主權的武裝活動。

“東協支持聯合會安理會通過的議案,及譴責所有破壞性、殘暴和恐怖主義的行動,及重申落實東協打擊恐怖主義的契約。”

糾正免污蔑伊斯蘭形象

《克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威脅》白皮書強調,政府不能輕視“伊斯蘭國”的威脅,因為這些恐怖組織深遠影響國家安全,必須致力防範以避免大馬人民參與聖戰活動。

白皮書指出,這些好戰武裝分子具備軍事訓練,包括自製爆炸物、有能力私下展開攻擊行動,及在我國成立“伊斯蘭國”組織單位,更能與本區域武裝組織建立連繫網絡。

它說,儘管大馬擁具備打擊激進分子與恐怖分子經驗,但用來對付聖戰組織卻難奏效,因為他們拒絕聽外來的意見。

白皮書指出,政府及全民必須糾正由“伊斯蘭國”組織污蔑的伊斯蘭形象,造成西方社會將伊斯蘭和恐怖主義劃上等號。

錯誤詮釋聖戰濫殺無辜

白皮書說,“伊斯蘭國”組織對伊斯蘭教義已作出錯誤詮釋,特別是聖戰,而且該組織強迫非穆斯林繳稅,否則將受折磨或驅逐甚至在不給予抗辯機會下,任意處死他人。

“伊斯蘭國組織認為,唯有通過聖戰才可以建設伊斯蘭國,但其實此見解與跟聖訓伊斯蘭學者是敵對的,根據后者,聖戰意義更為深遠,包括保衛國家、捍衛宗教的聖潔、保護生命、家庭及后裔、維護個人尊嚴和財物,同時這也是馬來西亞伊斯蘭學者和伊斯蘭法律專家的立場。”

白皮書指出,該組織也歪曲默罕默德從麥加到麥地那遷移的原意,他們促支持者遷移至敘利亞和伊拉克,不過讓留下的家人繼續受苦,這並不符合伊斯蘭教義所強調,先保障家人福利,才考慮其他事情。

“伊斯蘭國組織將與他們立場不一致的穆斯林視為異教徒,并視殺害他們為合法途徑,這完全是錯誤的,因該宗教教義強調的是手足之情及社會和諧。”

白皮書引述聯合國在伊拉克代表團的報告指,該組織于今年10月,至少殺害1273人,他們也毫不猶豫殺害遜尼派同族。

前身為“伊拉克伊斯蘭”

白皮書指出,阿馬斯里有很大夢想,在2006年10月挑選新名字“伊拉克伊斯蘭”(ISI),並委任阿布奧馬巴格達迪為“伊拉克伊斯蘭”領袖。

白皮書說,兩人在2010年4月美國展開的軍事行動中喪生,由現任“伊斯蘭國”組織領袖巴格達迪接任“伊拉克伊斯蘭”的領導。

它說,巴格達迪在2013年4月宣佈把“伊拉克伊斯蘭”改為“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以反映成立包括伊拉克、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塞浦路斯、在土耳其南部的哈塔伊及在埃及的西奈半島在內的哈里發伊斯蘭國家。

拒絕領導脫離基地組織

白皮書說,2014年2月,由阿亞曼阿查娃希里領導的卡伊達基地組織,因巴格達迪迫使所有在敘利亞的基地組織庇護下的組織向他宣誓效忠,拒絕阿查娃希里的領導,阿查娃希里宣佈“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已不是基地其中一部分。

它指出,“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成功征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幾個城市后,令此組織在2014年6月29日宣佈成立“伊斯蘭國”組織。

白皮書續說,巴格達迪于2014年6月29日表明,“伊斯蘭”組織目標,是通過軍火鬥爭成立哈里發伊斯蘭,及視其他伊斯蘭未跟隨伊斯蘭教義。

安理會通過2反恐議案

白皮書說,國際社會對付“伊斯蘭國”組織採取的行動,包括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兩項反恐怖主義議案,議決成員國必須抑制恐怖分子行動、融資及招募成員。

它續說,政府之前已通過各項法令來打擊恐怖分子,包括援引2012年國家保安(特別措施)法令(SOSMA)、1959年防範罪案法令及刑事法典。

白皮書指出,處理聖戰案件,可以加強現有法律以讓執法單位執法更有效,但對于新掘起的威脅,如“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必須草擬特別法律對付涉及者。

它也說,伊斯蘭大會組織總秘書依亞阿敏,在一份文告中譴責“伊斯蘭國”組織對伊拉克的基督徒的暴行,阿拉伯國家愛聯盟總秘書納比也在一份文告中促採取軍事及政治行動,對付威脅阿拉伯國家主權的武裝活動。

“東協支持聯合會安理會通過的議案,及譴責所有破壞性、殘暴和恐怖主義的行動,及重申落實東協打擊恐怖主義的契約。”

卡伊達為“伊斯蘭國”組織根源

白皮書說,卡伊達(Al-Qaeda)基地恐怖組織為“伊斯蘭國”組織根源,后者的最高領袖包括曾入獄的武裝分子,即“伊斯蘭”組織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伊斯蘭國”組織軍事指揮官阿布奧馬(Abu Omar al-Shishani)及“伊斯蘭”組織發言人阿布莫哈末(Abu Muhammed al-adnani)。

白皮書指出,43歲的巴格達迪,曾于2004年至2009年被監禁在伊拉克的布卡營;該營扣留過2萬4000名來自復興黨(Parti Ba’ath)的民主主義者及反美國佔領的其他遜尼派。

這些在布卡營的武裝分子,共謀發起成立“伊斯蘭國”組織概念。

2004年向奧沙馬宣誓效忠

白皮書指出,卡伊達基地恐怖組織由阿布慕薩阿查卡威(Abu Musab al-Zarqawi),于1999年成立的加馬爾他維德沃爾馬聖戰組織起步;這個聖戰組織于2004年,向奧沙馬宣誓效忠,並改名為在伊拉克的卡伊達基地組織(AQI)。

白皮書說,阿查卡威于2006年1月,將伊拉克6個武裝組織結合在聖戰者協商會議(MSC)下,包括在伊拉克的卡伊達基地組織。

“阿查卡威于2006年6月7日,在美國展開的軍事行動中死亡后,聖戰協商會議宣佈委任阿布阿益阿馬斯里為領袖。”

因同情敘居民而參戰

白皮書指出,大馬人是基于同情在敘利亞的遜尼派居民,因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殘酷和壓迫統治而受苦,才會加入“伊斯蘭國”聖戰活動。

它說,尤其一些于2013年6月,在駐馬敘利亞大使館前,所發生涉及千人的示威活動,加上反阿薩德演講者的煽動,進一步加強國人欲前往敘利亞參戰的情緒。

“雖然該些大馬人是基于人道主義使命,才前往敘利亞,但他們 因為同情並受‘伊斯蘭國’思想影響,才紛紛加入聖戰活動。”

白皮書指出,其他因素包括部分人民相信參與敘利亞戰爭是殉教的方法,並能一圓阿拉所給予承諾,即殉身后能上天堂。

但它也指出,惟第106次全國伊斯蘭裁決理事會議決,在伊拉克及敘利亞參與“伊斯蘭國”的穆斯林已違反伊斯蘭法,他們的犧牲並未歸類成殉教,因為該組織在穆斯林之間互相殘殺。

同時,它也指部分國人也受到“伊斯蘭國”宣傳影響,認為敘利亞戰爭將會導致末世之戰。

“‘伊斯蘭國’利用可蘭經句子穆罕默德言行錄吸引穆斯林的支持,導致很多人深信不疑。”

用社交媒體招募成員

白皮書指出,“伊斯蘭”組織利用社交媒體如面子書、Instagram、優管及推特,爭取支持力和招募新成員,特別是年輕人,以完成他們的目標。該組織利用各種語言,包括英文、法文及印尼文作宣傳,吸引全球穆斯林加入聖戰。

白皮書指出,“伊斯蘭國”組織從2012年加入敘利亞衝突至今,已控制兩個城市作為行動中心。

在伊拉克方面,“伊斯蘭國”組織估計控制了900萬至1300萬人口的地區,這些地方擁有伊拉克近11%的石油及天然氣存庫。

捕11圖襲擊大馬嫌犯

白皮書指出,受激進思想影響大馬人或會策劃襲擊大馬,警方于2015年4月28日逮捕了11名嫌犯,調查顯示他們正策劃在吉隆坡娛樂中心、雪蘭莪酒廠及布城政府大廈放置炸彈,其中一名被捕嫌犯已購買鋁粉製作炸藥。

“參與伊斯蘭國的大馬武裝分子回國后,可能會繼續進行恐怖主義活動,包括設立組織及進行恐怖襲擊。”

年輕人最易受影響

警方調查顯示,年輕人是最容易受“伊斯蘭國”宣傳影響的一群。

“我國須避免大馬成為恐怖主義溫床,若‘伊斯蘭國’繼續在我國宣揚思想,我國的和諧情況將受威脅。”

它也說,參與敘利亞及伊拉克戰爭的武裝分子,在回到各自國家后,繼續使用社交媒體聯繫,他們或會在大馬或跨國界單獨行動或集體行動。

安華:勿用來對付其他人
怕新法令再版內安法

國會反對黨領袖拿督斯里安華說,他原則上贊同政府制定新法令對付伊斯蘭國組織及恐怖組織,但卻擔憂新的法令會淪為政府對付異己的再版“內安法令”。

安華在國會下議院,辯論《克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威脅》白皮書動議時指出,政府制定新的法令,作為打擊大馬人參與伊斯蘭國組織,他原則上同意此舉。

需闡明用意

他說,原本說明使用內安法令對付武裝共產主義分子,但內安法令最終卻被用作對付許多人,當中包括巫統的部長。

他指出,上述事項的確曾經發生過,原本用意是建造國家安全的法律,卻淪為對付不應該受對付的人士;基于此,他促請政府需闡明及解釋新法令的內容及用意。

納吉週三在國會提呈《克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威脅》白皮書,獲得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附議。

新法令不是再版內安法
希山拒答是否未審先扣

(吉隆坡26日訊)國防部長拿督斯里希山慕丁說,首相拿督斯里納吉提及新法令與已廢除的內安法令不同,新法令主要用來打擊恐怖活動或武裝分子,唯他不願透露新法令是否有“未審先扣”元素。

他是今日在國會走廊召開記者會時,受詢及新法令是否如內安法令有“未審先扣”的元素,他不願正面回答。

他說,首相提呈白皮書對抗恐怖組織的入侵是符合時宜的,特別是武裝分子和恐怖組織的威脅是一個國際現像,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他說,與其他國家配合與資源分享非常重要,如澳洲、紐西蘭、英國和其他國家公民涉及的案件都應該被分享,包括背景和相關資料。

提及澳洲已拒絕曾經參與聖戰活動的公民回國,大馬會否倣傚澳洲,不讓大馬籍聖戰人士回國,甚至撤銷他們的國際護照。

他說,是否容許聖戰人士回國不在國防部的權限,不過這些人擁有作戰經驗及嚴格軍事培訓,國防部一定會密切關注他們的動向,一旦他們回國,將會採取行動。

他說,將在近日與美國情報單位討論伊斯蘭國的威脅、恐怖活動全球化以及分享資訊,大馬武裝部隊已密切關注是否聖戰人士進入我國,政府有必要採取積極及預防措施。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