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開放但不隨便(第2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90后開放但不隨便(第2篇)

報導:潘有文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開放看待隱私,但不是不重視隱私!

90后的人,在自我個性較強和較為自我的群體特點下,只要覺得科技產品和應用程式沒有踩到他們的底線,就能自在使用科技和互聯網。



但是,90后一代的個性特點,往往也成為爭議,讓人對他們“另眼相看”。

24歲的趙倩蓉和22歲的趙倩沁兩姐妹皆是90后,對于使用科技網絡和帶來的隱私課題,有著相似的看法,也有各自的堅持。

以手機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藍色雙勾事件為例,這個引發侵犯接收信息者隱私的爭議,趙氏姐妹倆都不認為是問題。

“沒有影響,沒有分別,不覺得侵犯隱私。“趙倩蓉表示,每個人都有選擇回覆訊息與否的權利,因此不會特別在意。

至于妹妹趙倩沁對于這個即時通訊軟件的做法,也沒有反對意見,但她相信這或需要視各人性格而定,有人會較為介意,也有人認為那沒什么大不了。

回不回復別人的訊息,屬于個人自由,但如果是上司發給下屬的短訊,若不及時回覆,會否擔心后果?在這個問題上,趙倩沁的反應或是90后一代的特有個性之一。

她指出,即使是上司的Whatsapp短訊,如果真的無法即時回覆,她也不會勉強自己,而是之后再來交待原因,她用了一句個性十足的話說:“之后才算(才來看如何)!”

設立安全網保護自己

個性較強和自我的90后,不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並不代表置個人隱私于不顧,反而在某些時候,他們一旦發現問題,就會為自己設立安全網,保護自己的安全和隱私。

2008年,趙倩蓉開始使用面子書,由于還未熟悉,因而未設定限制功能,以致許多不認識的人,都成了她的朋友;此外,一些人玩網上游戲會邀請她一起參與,或者請求一些游戲上的協助,讓她有些抓狂。

一段時間后,她才熟悉如何在面子書設定自己的朋友圈,並且不讓不相熟的人加為朋友;許多人都以為90后都在比較誰的面子書朋友數量,事實上,90后開放但未必隨便的自我個性,讓他們在某個程度上,更想保障自己的隱私。

一些有用的應用程式,能夠有效幫助自己,雖然使用時,需要透露自身位置,但這並不讓趙倩蓉覺得那是一種侵犯隱私的行為。

例如,在不少駕駛人士中相當風行的手機軟件──位智(Waze)社區交通導航應用程式,由于需要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偵測駕駛人士所在位置,並且可以互相分享路況,以及向其他駕駛人士發出提醒,這個功能透露了使用者行蹤,但趙倩蓉認為並不能定義為侵犯駕駛人士隱私。

然而,這不代表她贊成任何時候,都可以分享個人行蹤或私事,而是必須視情況而定,大前提依然是不讓自己處在危險情況。

安全為大前提

許多人每到一處,都愛在網絡上“打卡”(Check In),告訴親朋好友,甚至不相關的追蹤者,知道自己的行蹤,她並不太認同。

“我不屬于這類人,我還是比較注重自己的安全和隱私。”但她強調,有人想以此分享自己所在位置,那是個人權利,但這不會是她的選擇。

一種米養百樣人,不能把90后的人一概而論,但在某些明顯的特質上,90后這一群年輕世代,雖然面對科技網絡的衝擊,出現各種特殊的處理問題方式,但也有一套自我衡量事物的標準。

網上攻擊是個大忌

在互聯網上,誰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有人甚至喜歡隨意評論他人,結果鬧得不歡而散。

每個人都會適度保護自己的隱私,如果不是朋友或好朋友,不會輕易透露或分享;但是,有些人往往在沒有進一步瞭解對方時,霧裡看花,似是而非情形下,就給予不當的評價。

趙倩沁在社交網上,一個不太熟悉的朋友,肆意攻擊她的人格,惹怒了這個90后,直言反擊自不在話下,才一丁點友誼也化為烏有。

以友情為基礎的分享,或會抱括個人隱私,那是一種好友間的信任,如果不知就理,就胡亂在網上攻擊朋友,這對90后而言,可能就是一個極大的忌違,一般上個性較強的90后,怎能忍得下這口氣?

內心情感不擺上網

趙倩蓉雖然是90后,但也像一些70后或80后,有寫日記的習慣,記錄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她10歲開始寫日記,不喜歡別人偷看她的日記,同時造就她不喜窺探他人私隱。

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有人把寫部落格或面子書,當成公開的日記,在情緒低落時,記錄內心的不悅或悲傷。

“或許有人喜愛看這些私人情感,但我就不太愛看這類文字。”她表示,以文字抒發這類較為負面的情感,文字內或會有一些修飾,而且這些事情未必要寫上網,透露給不相關的人知道。

在她看來,這種方式不實際也不實用,她不明白為何要向陌生人或不理解自己的人,說出這些內心的情感。

科技產品隨手可得

當許多人的焦點,都聚焦在90后,是否在科技世代注重隱私時,已經逐漸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時代“崛起”的00后(2000年以后出生),或更需要受關注。

這一群中小學生,目前使用科技產品的情況,不亞于90后,甚至更早接觸,以及更容易沉迷其中,這是連趙倩沁這個90后也在擔心的事。

這個世代的小孩,由于雙薪家庭因素和科技產品普遍使用,隨時可通過網絡交朋友,對他們而言,這是一件極為有趣的事,但卻有著不知如何保護自身安全和隱私的潛在危險。

趙倩沁以大姐姐的身分,苦口婆心警愓他們小心謹慎一些,但他們是否聽后放在心上,就不得而知了。

科技和互聯網越來越發達,越來越把個人隱私“晒”在太陽底下,一代更擔心一代,每個世代都對下個世代不放心。

物質不能滿足孩子

作為一位80后,莫淑卿從社會角度看看70后、80后和90后,在大環境影響下,家庭變化對不同時代帶來的影響,以及看待隱私也有所不同。

她所知道的70后小孩,父母都在追求衣食住行的平衡,小孩也沒有太多要求,基本上只要有得玩耍即可。

“80年代的大環境底下,我們的原生家庭,母親很多是全職家庭主婦,兄弟姐妹多。人與人的互動,在從小吵鬧和打罵中建立起來。”她說。

至于90后,雙薪家庭越來越多,00后的小孩更多來自于此,生活指數高漲,父母長時間工件維持家庭收支平衡,影響陪伴孩子的時間。

“這影響了不同年代的孩子使用網絡的時間和依賴度,追求被關注的程度。”她指出,現在的孩子要求的不只是物質上的事物,還要求愛、關心,甚至更多東西。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