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嘉欣:國民和諧的公敵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董嘉欣:國民和諧的公敵

一年一度的巫統大會,說來說去仍是陳腔濫調。每每這個時候,非馬來人的公民權和教育、馬來人特權、馬來人主權和統治者地位都會被搬出來,在大會中重述無數次。



巫統婦女組主席莎麗扎要求巫統黨員勿質疑非馬來人的公民權,認為唯有尊重非土著在國家的權利,非土著才會停止質詢土著特權。

相較莎姐,巫青團長凱裡措辭相對強烈。雖然他聲明多源流教育受保障,卻叮囑非土著遵守承諾,即社會契約下以土著特權和馬來統治者主權來換取公民權,及不關閉各源流學校的政治條件。

他說,國家的面貌因為馬來族群打開大門給其他族群而出現巨變,馬來人犧牲很大。若馬來人未挑起他們所給予的東西,非馬來人也不應挑起課題。



凱裡強調巫青不是種族主義,只是捍衛馬來族群的權益,矢言要捍衛至最後一滴血。

莎姐的勸告是“敬人者,人恆敬之”,凱裡說的是“我不犯人,人勿犯我;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大馬獨立57年,類似話題仍舊敏感。朝野政黨大會都會大談捍衛族群權益,不斷有人申訴自身族群受威脅,呼籲族群團結在某某旗幟下,齊身捍衛權益。

到底是真敵人,還是假想敵?敵人,往往是被自己製造出來的。

當政客不斷提出各族要和諧團結,正正反映和諧團結的目標尚未達成。

只能異中求同

夫妻爭吵的時候,最常見的詞彙就是“舊時”,不是重述以前對方有多好,就是自己以前對對方有多好,來比較對方現時態度上的轉變或忘恩負義是多麼可恨。

不斷回想過往,因為感覺兩人已沒有共同的未來。結果,只能從親家變冤家。

兩個人的相處是異中求同,講求互補互愛,不是同化或忍受,更不是施捨與報恩的關係。

阻礙人民邁向國民和諧的公敵,是計較和埋怨。化解的方法,只有接受和展望。

糾結在過去,不著重眼下積極改善,最後就會失去未來。夫妻不同道可離異,然而大馬人卻是同一條生命線,未來不管如何,終究是要一起度過。

試想想,若沒有各族攜手合作,大馬能有好明天嗎?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