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統婦女組大會日前通過一項令人感到意外的議案,即一致認同教育部應將阿拉伯文、中文或淡米爾文列為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的必修選修科目。由于華社長期警惕巫統這個“單元教育政策”,歧視華文教育的元兇,所以對巫統婦女組大會通過的上述“親華社”議案不知所措。沒有任何華基政黨、文教組織及社團給予正面回應,儘管對巫統決策層來說,這只不過是婦女組的一項建議。
如果國小列中文及淡米爾文為必修選修科,中文教育遍地開花是好事。對于居住在鄉區或馬來區,住家鄰近沒有華小及淡小,逼不得已進入國小就讀的華裔學生來說,也是聊勝于無的好消息。但在這些華印裔稀少的社區增建華小及淡小,甚至需求不高的微型小學及中學,也是有必要的。
根據《我來自華小》本土人文紀錄片去年的資料,位于北霹靂泰國邊界的仁丹新村,居民人數從五、六千人跌至兩、三百人。當地公立華小因此演變成微型華小,只有30名左右的學生,非華裔生人數大約是華裔生人數的三倍。而吉打新中華小的學生人數共有21位,其中巫裔生19名,印裔生兩名。微型華小仍有存在的必要及價值,然而,微型華小如今成為華社的沉重負擔而入城求存,這也是巫統單元教育政策不平等對待華淡小的結果。
華小真金不怕紅爐火
如果巫統婦女組真正要展現她的民主開放作風,應促教育部把華淡小列入國家教育體系,與國小享平等地位,同時鼓勵同志們把子女送去就近的華淡小受教育,更能有效促進國民團結。不過,一旦華小因優質教學脫穎而出,成為巫裔學生首選而爭相進入就讀,自掏腰包辦學的華社,難免感覺心裡不平衡。
即使假設巫統婦女組老謀深算,以為把華文列為國民學校必修課,就能吸引大批華裔就讀,進而使華小沒落,兜個圈子消滅華小,我們也不妨歡迎她的陰謀,畢竟當下大多數華小真金不怕紅爐火,不怕競爭。巫統婦女組在一片“華小阻礙國民團結論”中提案引華淡文教學入國民學校,應予正面看待,一些有實力及潛能的國小及國中也不容忽視,畢竟國內仍有數量不少的華裔學生在國民學校就讀,一味排斥國小及國中,同樣不利國民團結。
華社是否對未來的華小可能出現眾多不諳華語的老師及校長而不安,而原本就短缺的華小師資是否會被調派去國民學校教華語而使情況惡化?“教育機會均等”問題已經成為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的核心問題。唯有依循民主原則發展教育,減少政治干預,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