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生活主题.改编不能照抄 要消化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富生活主题.改编不能照抄 要消化

报导:谭络瑜
图:张智玟



台湾畅销作家九把刀导演改编自小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大卖座,《等一个人咖啡》也大收旺场,改编小说难道就是现今电影的成功方程式吗?

到底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一个人咖啡》原著小说好看,还是电影版好看?九把刀的书迷和影迷各执一词。即使你因九把刀闹得风风雨雨的出轨新闻对他印象不佳,也不能否认他掌握了用文字与影像打动人心的秘诀。

把小说改编成电影,早已不是新鲜事,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从中西方古典文学到畅销通俗小说,成功改编成卖座电影的例子不少。

为何电影制作公司选择改编小说?马来西亚导演何宇恒表示,小说可以启发电影创作灵感,小说可以提供电影所需的故事题材、情节,小说家可以参与甚至执行电影剧本改编。畅销小说作者已经拥有庞大读者群,也可以为改编的电影与电视带来现成的大批观众。



就电影产业而言,小说改编是必要生产模式,选择改编有潜力的小说或畅销小说,是必然手段,而且往往需要独具慧眼,抢在其他制片或是电影公司之先,以最低成本买下改编权或是优先改编权。另一方面,小说家也会因电影这个能见度极高的产业而水涨船高。一些畅销作家一发表新作,就被电影制作公司买起版权,例如美国知名小说家史蒂芬金与台湾小说家琼瑶。

忠于精神,但可跳出框框

何宇恒本身爱读小说,小学五六年级就把全套金庸武侠小说啃完,在美国留学时逼自己读英文小说,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他的电影创作有一定帮助。

小说和电影本来是不同的媒体,改编,自然不是把小说转成剧本拍成电影如此简单。何宇恒认为,所谓忠于原著的拍摄方法,绝对不是按著小说情节拍摄便可达成,因为更重要在忠于小说的精神风格,在以诚恳的基础上再创造,只有如此,电影与小说才真正能互相冲击结合,释放出不一样的张力和能量。

他本身喜欢的小说改编电影有昆汀塔伦天奴导演,改编自小说Rum Punch的《危险小说》(Jackie Brown),史蒂芬妮梅尔系列小说改编的《暮光之城》,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等。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被许多金庸迷批评完全乖离原著,他却觉得导演大胆摆脱框架,从人物创作出另一个故事的精神非常可贵。

人们对名著一再改编不厌倦,乃是因为每一位导演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不同的想像空间,于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金庸名作被改编了无数次。有趣的是,不同时代的观众有不同共鸣,比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在50、60后眼中可能是胡闹的无厘头,却成为80、90后的爱情宝典。

处理不当 会失原味

一本生动精彩的小说搬上银幕之后,往往并不见得相等的生动精彩。为什么有很多文学名著改拍成电影之后,不但观来索然无味,甚至感觉格格不入?而一些通俗不起眼的小说,反而可以拍成趣味盎然甚至深具艺术水平的电影?

何宇恒表示,把小说文字化成影像是很大的挑战。首先要考虑到小说的题材和形式,有一些表现形式特出且写作风格特殊的小说,要搬上荧幕转换成影像形式,通常来说是相当困难的。电影是声光媒体,小说文字无法直接提供的视觉与听觉内容,是电影重要的载体。动人的电影故事是透过影像(摄影、剪接)、表演(明星、演技)来述说、呈现,声光效果更能吸引观众。

取舍章节,重新创作!

大马中文电影起步较晚,近年开始也有将本地文学作品搬上荧幕的例子,如改编自马来西亚著名漫画家徐有利作品《哥妹俩》,“全民电影”导演周青元监制改编本地作家许友彬著作的儿童电视剧《七天》等。不过,改编本地小说的中文电影,仍未正式出现。

马来西亚出版社平方集团首次主办总奖金超过10万令吉的《魔豆原创短片比赛》,邀请何宇恒担任评审。何宇恒导演的电影曾在国际影展多次获奖,原来他当年拍摄的第一部短片,也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奖。他觉得,现今大马年轻人有很多平台可以让自己的作品让人看见,跟从前他那一代相比,实在很幸福。

技巧重要,态度更重要

他曾受邀担任本地一些短片比赛评审,发现有的作品呈现形式,如演员、影像、音乐、剪接处理手法都很相似,是受学校规范的结果。他鼓励参赛者打破规范,发挥不受约束的创作精神,并期待看到精彩的本地小说改编短片。

将几万字的小说拍成10分钟的短片,是一种挑战,经常出现的陷阱是,如果仅仅把原著精华情节呈现出来,可能就会变成拍MV。如何取舍情节,甚至彻底抛开整个故事架构进行再创作,都考验创作者“说故事”的功夫。

“掌握拍摄技巧固然重要,但创作者如何看世界的态度更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你创作的东西是什么。”他的启蒙导师、已故马来导演雅斯敏尤索夫的电影呈现出她个人视野,与对这个世界真诚的热爱。

其实,小说改拍成电影,导演的诠释角度和拍摄方法才是真正重要的关键所在。改编不能照抄,而是消化、吸引,要避免照搬原著,改编者必须看大量的创作文学,沉淀、过滤后,才会有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的声音。他说:“一部10分钟的短片,就是自己的宇宙。”


金庸梁羽生跨时代受捧

有些武侠经典小说,跨时代经历几十年,一再被无数次重拍,其中以金庸及梁羽生的作品尤甚。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今年再度搬上大银幕,由黄晓明及范冰冰主演,而最新改编金庸小说的电视剧《神雕侠侣》,也在今年推出……

金庸作品中最早改编为电影的,是1958年胡鹏的黑白粤语片《射雕英雄传》,上映后反应不俗,从此开了改编金庸小说拍成电影的先河。

197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同时促进了电影业。承接60年代后期兴起的华语武侠片,梁羽生和古龙的武侠小说也被改编成电影,导演张彻成名作《独臂刀》和《射雕英雄传》、《侠客行》、《飞狐外传》、《碧血剑》和《神雕侠侣》,风潮所及,无疑壮大了武侠片的发展。

80、90年代影视界纷纷重新演绎金庸小说作品,一时间上映了数十部新版本,如许鞍华导演《书剑恩仇录》、胡金铨、徐克等合作的《笑傲江湖》。

至今,金庸小说改编为电影历经四十多年,数量虽多,但质量参差。原因是金庸小说本身不易改编,加上编剧和导演不约而同地偏爱长篇大作,及对解读原著和电影表现方式的偏差,更令影片难以成功。如场景方面,金庸作品一般的描写时间长达数十年,空间纵横千里;群雄聚会、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等,均使电影调度困难重重。

在内涵方面,金庸小说规模宏大的格局及其精妙深广的象征寓言意境,也教导演难以把握,以致改编精品并不多。

琼瑶称霸文艺片时代

台湾电影在小说改编而言,有三段值得回顾的重要时期,其中有两段是关系密切的小说改编电影高峰期。

第一是19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也就是台湾电影黄金时期。此时期以文艺片与武侠片为最主要类型。以琼瑶小说改编电影为例,从1965年的《哑女情深》至1983年的《昨夜之灯》,改编总数就有为数约50部之多,之后更有持续电视剧的改编。

第二是1983年至86年的新电影时期。此一时期以现代文学及乡土文学小说改编为主,短短4年间,改编小说总数超过30部。第三段历史是小说改编几乎从台湾电影产业消失的90年代至小说改编电影《父后七日》爆红前的2010年。

在这段时期里,由台湾小说改编的台湾电影屈指可数,其中《少女小渔》(1995)与《天浴》(1998),改编的是中国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两篇作品。接下来便是九把刀时代,2011年他执导改编本身自传式小说的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4年《等一个人咖啡》都大热卖座。

世界名著也曾是宠儿!

上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好莱坞黄金年代,把文学名著搬上银幕一时蔚为风气,十分盛行,从19世纪的一些经典小说如《红与黑》、《咆哮山庄》或《包法利夫人》,到20世纪40、50年代美国作家海明威当红时的一些小说作品如《战地春梦》、《太阳依旧上升》或甚至《老人与海》等,纷纷改拍成电影走上银幕与世人见面。

60、70年代仿彿所有文学名著已被拍尽,好莱坞的风向突然转向当代的一些通俗小说,比如像《毕业生》、《教父》、《飞越杜鹃窝》等等,不胜枚举。到了80年代,某些二十世纪作家写的小说作品,突然又吸引住电影导演的注意,如英国导演大卫连拍摄《印度之旅》。近年卖座的好莱坞大片如《达文西密码》、《魔戒》、《哈利波特》、《断背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是改编自小说。


创作瞄准青少年市场

也许因为九把刀很红,既是畅销小说家又是卖座电影导演的形象太成功,访问小说作者伊卡之前,我脑海中浮现的影像就是:一个满年轻,看起来很像九把刀的男子。

他,果然很年轻,穿着潮服,像个时尚文青,和九把刀一样戴着黑框眼镜,另一个与九把刀的共同点是:他也写小说。伊卡虽然出了两本小说,远远比不上九把刀作品数量,但能够出版小说,可是梦想成真,一切都得来不易。

33岁的伊卡毕业自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曾经在吉隆坡尊孔独中担任华文老师。据说他第一天到平方集团出版社应征当编辑时,完全不是现在的形象。平方集团中文部总编辑吕毕姗(Albbie)回忆面试伊卡时,他穿着斯文的衬衫西裤,手里还提着一个公事包,一副老师的模样。那后来怎么变成潮青?伊卡笑道,现在的打扮比较符合出版社的文化,也是自己感觉最舒服的样子。

教了五年书,2011年,他辞去老师的工作,离开校园进入出版社当编辑,负责漫画的文字编辑和写专栏。他一直很想出小说,也曾经参加过比赛,曾经获得林语堂文学奖。当Albbie宣布出版中文小说,编辑同事有机会写小说时,他感觉特别兴奋,终于有机会出版自己的小说了!

魔豆原创小说的目标读者是中学生,恰恰是伊卡曾经最熟悉的对象。他在当老师的五年里,每天与青少年为伍,对青少年的问题、思想和故事最熟悉不过了,过去教书经验成了最好的创作素材,写青少年小说得心应手。“我曾经立志要写一部可以带进校园的小说,现在梦想实现了。”

科幻情节讨论现实

他先写了第一本《只有我听得到》,故事是说一个患有脑癌的青少年,无意中获得超能,运用超能力认清了自我,实现人生梦想。小说获得好评,反应良好。他很快又出了第二本小说《你知道吗?原来他曾经来过》,内容是一个来自都巿单亲家庭的男生,与一个来自新村的女生偶然相遇,他们得到一个由爱神丘比特化身的婴孩,展开一段奇幻经历,故事讨论家庭问题,也描述纯真友谊。

他写小说有清楚的目标设定,一.对象,读者是小学四年级到中学生。二.内容:贴近中学生。三.背景,加入本地元素,例如他第二本小说背景令人联想到适耕庄。四.文字,采用规范中文,不会文皱皱,也不粗俗。

忠于精神,但可跳出框框

小说出版后一年,没想到现在有机会被改编成短片,身为原著者,伊卡觉得不可思议又充满期待。他认为:“现在很多电影改编自小说,同一种文体可以变成不同平台上的作品,一个idea可以在不同舞台上使用,这是很有趣的事。”

“但如果只是把文字转化成影像,那意义不大。我更期待参赛者可以抓住小说精神的部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说不定改编的短片比原来小说更精彩。”

作者创作小说,想必脑海中都有男女主角的影像,改编者找来的男女主角未必符合原著者的“心水”。对于这一点,伊卡倒表示他无所谓,即使短片导演找来“丑丑”的主角,只要把角色诠释得好就ok。说到这里,Albbie透露,伊卡对于小说配图人物可是非常有要求哦,连女主角头发长短,也一定要和他想像中的一模一样。

伊卡解释,因为小说是属于自己的创作,所以有要求,但改编成另一个媒体,就完全放心交由别人去自由发挥。他以日本推理小说《古书堂事件手帖》为例,小说改编成漫画非常相似,但再改编成连续剧时只取人物和故事主轴,情节大幅度更改,结果被原著粉丝骂翻,但伊卡却觉得改编得很好。“我鼓励再创作,如果有参赛者把我的作品重新诠释得更好,我会更感动。”

记者问他未来是否有可能自己来当导演,把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短片或电影呢?他笑答没想过成为第二个九把刀。“我很开心看到大马创作舞台上百花齐放,但自己就不需要跨平台去证明自己。”不是每个写小说的人都想成为九把刀,伊卡还是很满足于用文字构造自己的想像世界。


打造大马版九把刀!

为了鼓励改编本地小说成为影像的风气,“魔豆原创”大胆地创办《魔豆原创短片比赛》,让参赛者以魔豆19本小说的故事,拍出不超过10分钟的短片。

非一般原创精神,鼓吹原创改编。为原创而生的平方集团出版社主办总奖金超过10万令吉的《魔豆原创短片比赛》,一推出即引起了瞩目。

属于平方集团麾下的“魔豆原创”,标榜的正是当今得令的流行文学。风格清新有趣的“魔豆原创”,在短短一年间便出版了19本小说著作,并迅速挤入大众书局十大畅销排行榜,一跃而起成为大马中文青少年小说领域的一匹黑马,也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大马版“九把刀”。

为了进一步把这股原创精神发扬光大,“魔豆原创”大胆地在7月杪宣布创办《魔豆原创短片比赛》,宗旨是把“魔豆原创”的文字创作化为影像,带起原创改编的创意理念。

平方集团邀请了大马音乐界创作才女宇珩为宣传大使,也大洒银弹,大方送出10万令吉给有理想、有想法的创作人。10月拉队北上南下,展开一连串的造势活动和分享会,为的是让媒体和短片发烧友了解更多,一起为原创精神努力。

《魔豆原创短片比赛》评审的名气都掷地有声,他们分别是得奖短片和导演何宇恒、电台DJ和资深编剧林丽叶、资深编剧巫绍祺,以及平方集团中文部总编辑兼魔豆主编Albbie吕毕姗。

坚持,才能实现梦想

Albbie在2003年加入平方集团,曾参与《漫画王》和《POPCORN》创刊策划,现为中文部总编辑。她在2009年开始执行《X-VENTURE》系列策划,并负责编书、故事编剧和撰写专栏。她正着手策划《糖果工房》系列漫画,以及新品牌《魔豆》少儿成长小说。

谈起小说,她就特别兴奋。“我其实也在写自己的第一本小说,但只写了四章就因为工作太忙碌而搁下了,迟迟未能完成。”虽然她暂时未能成为小说作者,但能为别人做嫁衣,一连出了超过20本小说,也算了不得呢!

关于小说梦,她透露了童年趣事。话说她小学四五年级的志愿是:“写故事的人”,却被老师取笑:发梦要趁早,你不行的。她信心大受打击,但又不甘心,于是私下偷偷拿同学来做练习。“很好笑的是,当时我会去问同学有什么梦想,然后就会发挥想像力,把他们的梦想写成一个故事,然后再给回他们看。”自己写故事,还会“无成本发行”给自己的读者看,她笑说当时太单纯,竟然没想到可以把故事卖给同事。

这段童年往事,原来是一个预示。“现在回想,我觉得老师说得没错,梦想是要很坚持才会实现的。”

不想用糖衣包装现实

进入出版社后,Albbie一直忘不了出小说的梦想,但因为时机未成熟而搁置。“想了十多年的梦,终于去年成功说服老板,实现出版原创小说的梦想。”魔豆原创小说作者有的是特约作家,有的来自平方出版社编辑部。2013年8月出版第一本,到今年11月,一年多的时间里面,魔豆原创就一口气出了22本小说,第23、24本正在印刷中。

魔豆原创小说的目标读者是中学生,少年文学作为衔接幼儿文学和成人文学的桥梁,内容贴近青少年现实生活。她表示小说内容并没有特别设定,虽会过滤一些敏感元素,但却不会有所限制。她举例,《只有我听得到》里面的男主角有个烂赌的爸爸,故事里也出现在地下赌场;《你知道吗?原来他曾经来过》的男主角来自单亲家庭。“我们不想用糖衣包装现实,不让青少年对现实生活有童话般的想像,而故事反映的可能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

鼓吹改编风,今验收成果

出了一系列小说,Albbie把梦做得更大。“平方集团一直强调原创,我们已经出版了漫画、小说,接下来还可以做什么?”她说:“我自己读小说的时候,脑海里很自然会出现许多画面,于是我想不如让有能力的人,把小说文字化成影像。”于是,《魔豆原创短片比赛》诞生了。

《魔豆原创短片比赛》鼓吹改编风气,让参赛者改编魔豆原创19本小说的故事,把小说文字化成影像,改编成不超过10分钟的短片。组别分为中学组和公开组,奖金从5000令吉到2万令吉,最佳剧本奖除了奖金还送相机。短片比赛有如此丰富奖金,实属少见,Albbie笑言,希望重赏之下有勇夫,鼓励更多年轻人投入创作。

2014年11月30日这一天,正好是比赛的截止日期,Albbie感到特别兴奋,迫不及待想早点看完所有参赛作品,就像每一次她收到作者写的最新小说初稿,总是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每一部注入心血和时间完成的创作,都是一份惊喜的礼物,她期待着这一次的原创短片比赛带给大家许多惊喜。

更多有关《魔豆原创短片比赛》的最新消息,可以浏览www.gempakstarz.com:或面子书专页:I.Love.MagicBean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