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多為沙石又常下雨 金馬崙受風化侵蝕

報導 : 丘惠萍

獨家專訪 : 大地工程師劉少雄碩士

(吉隆坡29日訊)大地工程師劉少雄碩士說,金馬崙泥土多數是沙石,會面對風化侵蝕;金馬崙過去的土崩問題,也是自然界及人類破壞所造成。

他形容,土是屬于靜態的,一般上,土崩是因為水在推動,造成泥土移動,若少下雨就很少有土崩;但金馬崙就是常年下雨的地方。

他指出,基本上,土崩源于坡面太陡,支撐強度有一定限制,稍微一點誘因就會造成下坍,水量過多會把土體沖蝕成流動性比較高的狀態;再多一點就變成雨水為主的破壞,也就是水災。

劉少雄在台灣國立大學修讀土木工程系學士,及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土木系研究所碩士,他在接受《中國報》專訪時說,任何天然物體都會受到自然破壞,也就是風化侵蝕。

“風化過程就是陽光、雨水和溫度,將原本岩盤,侵蝕變成石頭,再從石頭分解成沙土,至最細的粘土。”

粘土堆積河床變淺

“石頭透水性很高,而石頭沖蝕性也很強,因為它有硬度,沖蝕過程把大石頭沖蝕成小石頭,最后變成沙和粉狀粘土。粘土是最基本或最細的部分。”

“然而,最小的走得最遠,如上游泥土被沖到下游;水裡有沙石,沖蝕力是非常強,會與河道產生磨擦,沙石磨成粘土,堆積在河床,也會導致河床變淺。”

劉少雄:永續經營金馬崙

努力修復環境資源

劉少雄促請政府及人民,應該互相配合永續經營金馬崙,在金馬崙環境破壞未惡化前,努力修復環境資源,千萬不能耗竭下一代的資源。

他說,過度開伐或開發,會破壞最基本的天然植被保護層;現在已經看到后果,即土崩洪災的發生,土崩之后曝露的泥土的土質很差,貧瘠,岩石裸露,表示土層及保水功能很少,雨水一下來就直接流到下游。

“植被破壞,生態惡化是一定的,上游泥沙余積在下游,河床會變淺,引起洪災及河流改道。因為河流會找最容易的地方流。”

他強調,自然有破壞現象,像人一樣有生長及生命週期,祇是人為破壞將自然環境的生命週期變短,卻沒有很好的替代方案維持自然界平衡。金馬崙的生命週期有多長,視乎政府及人民的努力了。

發展破壞保護層

土壤變得很脆弱

劉少雄說,金馬崙的保護層(植被)目前已受到人類發展破壞,加上自然界循環的土體風化及破壞,當地土壤已變得非常脆弱。

他說,當興建很多道路,水分無法流到地下去,地面水多,也會造成閃電水災。

他講述,土壤像海棉,水流進來,慢慢把水排放到下游,因此水量減少流進河流;水進入泥土會往下滲透,直到地下水,然后開始側向流動,這也是土壤保水的一個過程。

“過度的砍伐森林,森林植物會蒸空,沒有植物,多余水分會沖蝕地面,剩余的流到地下水;不管在地面或地下的水流都會大大增加植被受破壞的程度。”

他說,地吸引力法則,水往低流,泥也一樣,因此土坡是最危險的,因為土質鬆散,上面破壞的土體堆積在下面,一遇有水便一觸即發。所以,山腳下的土壤是比較脆弱,比較容易土崩,不宜居住。

“金馬崙很多外勞就是住在山坡附近,危機四伏。”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