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相納吉改稱商討后才決定1948年煽動法令存廢,馬華總會長廖中萊在馬華代表大會上指“煽動法令可檢討甚至廢除”,政府欲保留煽動法令的意圖早露馬腳。
納吉在煽動法令存廢議題上立場大逆轉,頓時令數度重申支持廢除煽動法令的馬華陷入尷尬。馬華署理總會長魏家祥轉向支持保留該法,較后雖說不排除與國家和諧法令兩法並行,惟類似法令並行可能性不大,亦屬多此一舉。
廖中萊在9月曾披露內閣一致認同取代煽動法令的國家和諧法案必須比現有法律更好,以保障國家安全和國民和諧,可納吉如今竟無需通過內閣商議,便可決定保留煽動法令。
法令存廢決定不需事先商討,事后才來討論,國陣成員黨與內閣閣員仿彿只是一個政策意見提供者,而非決策參與者。
當初納吉矢言廢除煽動法令,廖總稱讚政府落實民主化政治轉型,如今保留和修訂,轉型算是成功、半成功還是破功?
納吉在巫統場合宣佈國家政策,做法有欠妥當。馬華前總會長蔡細歷曾對納吉單在巫統最高理事會議議決后,宣佈取消發出賭球執照的做法感到不滿,認為重要政策應在內閣會議定奪,不然人們將誤以為國陣成員黨屈從巫統。
還能讓人信服嗎?
巫統此番又作出相同動作,屈從之說是誤解,或是驕縱養成的惡習?
現時的朝野政治,光說沒納入競選宣言不算承諾,競選宣言也不算是承諾,宣佈了的決策也不算是承諾。
有句話說,即使最后沒做到,至少作出承諾那一刻抱持真心。事實上,人們哪曉得某人作出承諾當兒,是懇切真誠或言不由衷?
納吉堅持廢除過后又不廢除,馬華堅定立場在首相宣佈后即時轉變,未能堅持到底,往后再談堅持,還堅持得了嗎?
再談承諾,還能讓人信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