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說:電光石火──消失的書店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師生說:電光石火──消失的書店

老師 許志明



在馬來西亞推廣閱讀,是一件感傷的事。說感傷,是因為在這片蕉風椰雨的土地上,讀書(面子書例外)從來不是主流,以致于我們的閱讀風氣還未稱得上普及,就要隨著世界潮流步入衰退。

實體書店難經營,早已不是秘密。先別說街頭巷尾那些本來就苦苦支撐的獨立書店,就連大型連鎖書店,都是一間接著一間停止營業。2011年,美國第二大連鎖書店BORDERS GROUP申請破產清算,同年北京第三極書店走入歷史。有人估計,自2007年開始,中國有上萬家書店關門。而台灣誠品集團的成功,行內人都知道不易複製,更何況書漸漸不是誠品的主要獲利來源,房地產才是。

曾幾何時,一間好書店可以視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的日子漸漸遠去。



隨著電子書、平板電腦和網絡書店興起,人們的閱讀習慣正在改變。這股暴風已經把歐美很多書店吹得七零八落。就我個人來說,雖然還買還看實體書,但已經不再購買印刷版雜誌。想看的雜誌都是通過IPad網絡訂閱,除了省時省錢,主要還多了網絡延伸閱讀和實體書做不到的多媒體影音效果。

如今,馬來西亞中文報也開始積極推廣電子報,今年年底各大報都以免費或低價搶進華文中小學市場,象征數碼閱讀的號角正式吹響。

問現在的中學生和大學生最近讀了什么書,十之八九都答面子書。要說他們不愛閱讀,看起來不像,只能說是閱讀的型態和生態都改變了。習慣了網絡閱讀的輕薄短小和跳躍節奏,所謂大塊頭嚴肅主題的書,更加找不到讀者。

再過幾年,等這些九零后、零零后都當家了,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會受到更大擠壓。不過,也別太悲觀,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正如電報和BB call雖然被智能手機取代,但是人類想要溝通聯繫的本能並沒有改變。也許實體書最終會變成藝術收藏品,但我相信人類求知的本能依然會存在,那時候,書店或許是另一種廟堂。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