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喝六堡经验丰富(下篇)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华人喝六堡经验丰富(下篇)

报导:许雅玲
摄影:卢淑敏



华人先辈迁徙南洋的淘金年代,一并把喝茶习惯带到大马。

中国茶类何其多,为什么大马华人偏偏对六堡茶,具有非常深厚的消费基础和品饮经验?

原来这除了口味习惯,也和六堡茶适合长途运输,口味不变或更好,还有保健脾胃的功效有关……



大马茶界达人林平祥老师表示,“大马华人拥有丰富的喝老六堡的经验。”

也许,有人会有异议:是吗?但我从没听过六堡茶……

“小时候,喝茶的人家,家里大人一大早便会冲泡一大壶的六堡茶,从早上喝到晚。就算家里不喝茶,一家老少到茶楼,员工都是冲泡用蒸笼先蒸软的六堡茶,大家喝了都不自知。”林平祥说。

1847年和1880年,霹雳州的拉律和近打谷发现蕴藏丰富的锡矿,吸引大批来自岭南两广的华工移民。

很早以前,中国岭南村民便懂得喝六堡茶的保健功效:去湿健脾、调理肠胃,尤其矿场华工,必定冲泡三两铝罐,提着下坑采矿。

“矿场瘴气、寒气、湿气都很重,在风吹雨打中,流大汗,容易生病,在大热天时又容易中暑,矿工从经验总结:喝六堡茶,工作最舒服。甚至,还把六堡茶叫做救命茶,有这个茶就可以活命。”

甚至,矿场为了招徕矿工,打出有六堡茶喝的广告。当时,矿工喝的便宜六堡茶消耗极快,矿主都是大批纳入六堡茶。

老六堡是遗留下来的

直至70年代,锡矿业日落西山,六堡茶滞销,以行销六堡茶发迹的陈春兰茶行,在80年代中期歇业。那个时期,矿主和茶楼遗留的六堡茶最多。

林平祥说:“矿场关闭后,矿主都不急卖掉六堡茶,都遗留给子孙,到了今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才有这么深厚的老六堡喝。所以,大马的老六堡,是遗留下来,并非计划性的收藏。”

林平祥继续说:“当年,就算进口三百多吨,被矿工喝掉很多,留下来的有限。遗留下来的老六堡,还是比收藏的老普洱少。现在也有人买一些好条件的新茶来收。在好的条件存放,50年后有顺醇老茶喝。”

考究起来,大马并非产茶制茶国家,只是终端消费者,但是,因为没有地缘性的喝茶习惯,接触很多茶类,喝茶经验尤其丰富。尤其是得益于两广华人移工的消费和传播,大马六堡茶文化的传承,未曾出现过“断代”。

泡出好茶能发扬光大

去年,从六堡茶原乡广西梧州,前来大马采集老人家口述历史的彭庆中坦言,“大马是六堡茶的第二个故乡。从矿场消费到家庭日常饮用,大马华人更懂得六堡茶的价值所在——保健养生、调理肠胃,以及长距离运输的魅力。”

那么,接下来,大马华人应该在珍贵的品饮经验上,将老六堡文化发扬光大?

说到这点,本地的林平祥和茶知己东主邱顺昌,还有来自梧州的彭庆中,不约而同表示:“泡出更好的六堡茶。”

好的器具好水好炭,都是让老六堡深厚品饮空间更上一层楼的做法。

再讲究一点,只用十八丁红树林熏30天的炭、富含胶原蛋白的好水;再奢侈一点,用明朝紫砂馆“养”茶,更能凸出老六堡的“柔,清、润”风味。

锡矿业带动六堡茶

也是广西梧州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的彭庆中披露,“六堡茶是传统名茶,从宋代开始,广西开始生产六堡茶,直至明清两代,得益于大马华人华侨的消费,六堡茶得到大发展。大马锡矿业带动了广东人所钟爱的六堡茶销售,六堡茶产量和出口量得到飞速发展。这个阶段直至抗战开始的1937年,可以称之为六堡茶的第一次大兴盛时期。”

中国发展经历各种起伏,六堡茶的传承亦发生断代,以至连广西人都不知道六堡茶的存在。抗战号角响起后,六堡茶产量骤减,甚至停产。

“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困苦,肚子里没有油。茶有消脂去油健脾效用,如果饭都吃不饱,还去喝茶,那就太超过,甚至于六堡茶制作,仅够出口。现在,人民生活水平高起来,肚子有点油水,要消脂减肥保健养生,才发现:噢,我们身边有这么好的名茶。”

早期,六堡茶的外贸,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每年产茶季节,六堡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在九城集结,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以最低成本运达广州,才从广州转口香港,外销南洋和世界各地,形成独特的茶船古道。

这条曾经熙熙攘攘、舟楫来往的“茶船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兴衰沉浮。运送到广州,再转口香港,外销南洋和世界各地。

新旧法兼容无冲突

1974年,中国普洱茶的渥堆工艺达致成熟。后来,国内专家制定标准:渥堆工艺制作的,才准叫黑茶(包括普洱茶、六堡茶等)。实际上,六堡茶的渥堆工艺,比普洱早了16年,现在,古法六堡茶亦面对这个定义问题。

“把古法丢弃,普天共庆不能叫六堡茶,那天下还有什么茶,有资格叫六堡茶?历史上还没发明渥堆工艺之前,茶农用传统工艺,制作出这么优秀的六堡茶,我们还是需给其一席之地。”

茶商为何要在1958年研发六堡茶渥堆工艺?原来,六堡茶不属于高价值茶类,必须等待下水期和船期,以便运输出国。六堡茶从梧州送抵大马港口,大约耗时一年至一年多。六堡茶在船上颠沛一年,经历自然发酵,形成口感浓重的红汤。

后来,运输时间缩短,自然发酵不足,无法形成大马华人喝惯的风味,影响销量。为此,渥堆工艺才应运而生,重现华人最爱的红汤。

“早期六堡茶,长途运输,品质不变,越陈越香,这跟茶青和工艺相关。只要肯包容,我们既有现代渥堆工艺的品种,还有古法工艺的品种,更有一些中间发展过程的品种,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产品,都是六堡茶世界中的一部分。”

感谢广西梧州的广生祥,坚持制作古法六堡茶,并把古法工艺收集整理,传承下来。

品饮六堡两走向

“我喝过存放40年的古法六堡茶,口感实在太精彩了!老茶确实带给身心无限愉悦。”彭庆中说。

40年老六堡尚且如此,岁月更久远的老六堡,感受如何?老六堡要收多久才能达到到最佳赏味时期?

“我去过一名九十多岁老茶农的家里采集资料,他6岁便在茶庄做帮工。好久没人和他谈六堡茶,说得兴奋,他从内屋拿出一包茶,很珍惜地说:这茶,现在做不了了,送给你爸妈喝。”他说。

原来,茶农朴实,高兴起来,便乐意分享珍藏老茶,“我喝过最老的六堡茶,存放了八十多年,茶叶颜色偏淡,但仍喝到茶气茶韵,以及老气横秋的滋味。”他说。

茶叶品饮,有两条抛物线的走向:纯感官的色香韵口感,还有岁月带来的艺术刻度。

“六堡茶的存放,从十多年往上走,到了40年,会慢慢走平,另一条抛物线,即艺术层面的种老气横秋会慢慢上升。老茶的品质到位、工艺好,加上存放得当,收藏80年或100年也没问题。”

关键只在于茶客的取舍:你想品饮十足的沧桑感,还是丰润的茶气茶韵。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