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思老家的故事.時代巨輪將輾平寧靜天地 最後的暹羅村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鄉思老家的故事.時代巨輪將輾平寧靜天地 最後的暹羅村

整理:蔡愛卿
91歲的萬迪在午后總會躺在客廳的躺椅上睡個午覺。他居住的暹羅村其實被浮羅池滑的車水馬龍包圍,但只要走進這個小村來,就是安靜天地。有時候他穿過住家旁籬笆的一道小門,就來到檳城著名旅遊景點睡佛廟的範圍。他會掃掃地上的落葉,或到父親的墓前看看。



“最近蚊子多,落葉要常常掃才行。”持著一根拐杖的萬迪先生站在樹下這么對我說。歲月走到這裡,理應是他安渡晚年的時候。但他不知道還能在老家住多久。這棟父親留給他的房子,這塊他從小就居住的土地,也許不久之后就被人用來建酒店了。

生于1924年的萬迪目前是村裡年紀最大的人了。他擁有11個孩子,目前5個孩子與他同住。這個思維仍清晰的老人,還曾在2007年獲得檳城古跡信託會頒發活古跡獎。沒錯,萬迪是傳統暹羅歌舞表演默諾拉(Menora)的傳人,衣砵傳自他的父親已故占迪老先生。

萬迪是檳城土生土長的暹羅后裔。大約100前祖父帶著他的父親從泰國宋卡南下,先是到了亞羅士打,較后再移居檳城。他出生時一家人住在廣東民路,不過沒多久就搬進暹羅村,一直住到今天。



萬迪出生時,曼谷巷還沒出現。那裡是一塊空地,有幾棵紅毛丹樹。附近的小孩子常常在那裡玩。萬迪還記得自己常常去空地上放風箏呢!

與華社來往密切

他的兒時玩伴,有暹羅、緬甸及華裔小孩,他的流利福建話就是在那時候學起來的。像他這種在本地出生長大的暹羅后裔,多數都能說一口流利福建話。而好像其父親這種從暹羅南來的人,雖然也會說一些,但就不那么流利了。

信奉佛教的暹羅后裔,與本地華社的來往一向密切,這與多數暹羅后裔皆會說福建話有很大關係。暹羅廟有許多華裔信徒,從泰國來的高僧也受到華裔崇敬。華裔參與暹羅廟進行的法事、與泰國僧人的溝通等,皆需要通過會說福建話的暹羅后裔。

早年喬治市不同族群皆聚居在信印的宗教場所周邊,暹羅人也一樣。不過根據萬迪了解,最多暹羅人聚居的就是睡佛廟后方的暹羅村。其他地區的暹羅廟周邊雖然也有暹羅人居住,人數並不多。因此,那裡成為檳城唯一也是最后一個暹羅村。

學會傳統醫療
自製藥粉

萬迪是父親唯一的兒子,也繼續了父親的衣砵,成為一名默諾拉演員皆班主。不但如此,他也學了父親的傳統醫療技術,懂得自己制作藥粉。

他家的客廳一角,掛著一張泛黃的化驗報告。這是早年他自制的藥物化驗報告書,以證明裡面不含有毒成分。他說,以前人們西醫生並不普遍,看醫生也不方便,多數人們都會求助傳統醫師。他們除了替人看病,也自己採藥制藥。

在浮羅池滑尚未快速發展時,他還能在附近地區採到草藥,有些草藥則必須從泰國買進來。這些草藥他都是在曬乾后研磨成藥粉,再包裝成小包出售。

默諾拉就是老一輩檳城人所說的“暹戲”,今日比較不容易見到。萬迪帶領默諾拉劇團時,常常受邀到各地演出,浮羅山背、阿依淡、威省一帶、吉打港口皆留下他們的足跡。

他說,一團默諾拉至少要12人,而邀請他們去表演的不只是暹羅廟,許多華人廟宇的神誕也邀他們去演。

雖然萬迪有11個孩子,卻沒人有興趣繼承他的傳統技藝。在他退休之后,他將默諾拉劇團傳給威省峇眼亞占的暹羅后裔。

在睡佛廟
受教育出家

萬迪的家緊鄰睡佛廟。這座廟與他們家族關係密切,不但是他受教育的學校,也是他出家的地方。

萬迪記得父親曾經說,在他們初到檳城的時候,這座暹羅廟宇就存在了。不過那裡的睡佛像還沒有建起來,也沒有如今日般堂皇的建築物。

萬迪接受的基礎教育,來自睡佛廟的僧人。他沒有上過現代意義的學校,到了上學的年齡,父親就讓他去向睡佛廟的住持學習泰文和頌經。他記得一起上課的共有5個小孩。

他們上課的地方,其實是僧人居住的小屋。每個上課的小孩都獲得一塊寫字板,他們就用粉筆在上面練習寫泰文。峇迪至今仍收藏著那塊寫字板呢!

暹廟僧人提供的教育是免費的,孩子們平日就到廟裡去幫忙做些雜務。萬迪記不起自己在那裡讀了多久的書,只知道該會的都會之后,就不必再去上課了。而且,在那裡讀書是沒有考試的哦!

逼遷須有妥善安頓

住了一輩子的老家,有萬迪最熟悉的環境,最重要的是非常便利。他走到路口就可以買到食物和各種日常用品,附近就有診療所和醫院。他不敢想像,萬一要他住進公寓,是否還有這些對老人家的便利。

他說,他沒有其他房子,只有這一間父親留給他的。如果要他搬,就得為他先做好打算,總不能叫他在一個月內搬走。

他說,暹羅村一向是一個很平安的社區,居民都互相認識,村裡的孩子都是他看著長大的。他們與居住在附近的緬甸人關係也很好,廟宇有活動時,一定互相來往。

在車水馬龍的浮羅池滑大街,若沒有穿過那條巷子,斷無法想像裡頭還有一個安靜的暹羅村。萬迪先生最終可以在這裡安渡他的晚年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霹靂律暹廟
潑水節熱鬧

檳島的暹羅廟宇並不多,除了睡佛廟外,其他的還有位于霹靂律以及青草巷的暹羅廟,這些都是萬迪常去的地方。他提到霹靂律暹羅廟以前稱為三角田暹廟(福建話),這名字今日幾乎已被遺忘。

霹靂律暹羅廟是潑水節時最熱鬧的地方之一。萬迪年輕的時候,人們都稱那裡為三角田暹廟。而且暹廟邊的洪福寺,當年原本也是另一間暹廟。

他說,位于青草巷的人稱峇都蘭章暹廟,睡佛廟人們則稱浮羅池滑暹廟。這三間暹廟都是檳城名氣比較大的。

在睡佛像建起來前,暹廟后方是塊空地,種有很多紅毛丹、山竹和椰樹。每當水果季節時,承包果園的華人叔叔會來採收果子,椰樹就承包給印度人。萬迪常去撿掉地上的椰葉,拖回家給媽媽當薪柴燒。

女王保留土地供3用途

萬迪的父親曾告訴他,維多利亞女王將土地保留給暹羅人與緬甸人,主要作3種用途,即建廟、居住以及安息之地。他的祖父、父親、姑姑和早逝的兒子都葬在睡佛廟后方的墳地,從他家走幾步路就到了。

在政府管制火葬習俗之前,人們還就地在空地上火化屍體呢!這種場面在萬迪的兒子小時候依然能見到,雖然火化過程不允許觀看,但頑皮的孩子總是忍不住要偷看。

如果仔細讀墓碑上的資料,會發現葬在這片墳地的除了暹羅人,也有緬甸人、錫蘭人以及華人。萬迪說,墳地本來只留給暹羅人與緬甸人,少數華人與錫蘭允許葬在那裡,是因為他們生前對暹羅廟做出貢獻。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上则新闻 幽默的爸爸 下则新闻 陳毅強:YB,你OK嗎?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