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縱貫線.父授好手藝可惜再沒傳人 李景順 最後一名修相機師傅
報導:蔡愛卿
在檳城攝影界,很多人都認識李景順。早年他與父親經營的Lee Video,是檳城最有名的錄影公司。他還有一個身分,就是修相機師傅。做這行的人本來就不多,隨著老師傅一個個離開,如今,李景順相信是檳城最后一位修理相機的師傅了。
與數碼相機不同,傳統的底片相機除了是拍攝工具外,很多時候也是具有收藏價值的精密機械工藝品。早年那些全手動的相機,如果機件保養得好,即使數十年上百年后,依然可以正常使用。李景順就是修理這些相機的高手,他的技術傳自父親李亞錦,以及累積數十年的經驗。
已逝世多年的李亞錦,曾經是檳城知名的修相機師傅。李景順說,父親在二戰時期本來是賣菜工人,在太平幫人扛菜送菜。他常常送蔬菜去日本軍營,因此認識了一些日本軍人。日本戰敗后,父親從日軍那裡得到第一台相機。
他說,其父親是修理各種機械的天才,曾經自學修理腳車,修理相機也是自學的。父親從來沒有上過課,只是靠自己摸索、研究,漸漸就把相機的複雜部件摸清楚了。
自制拆卸工具
其父親除了自學修理相機,還懂得自己制作拆卸工具。他說,有些相機部件非常特殊,用市面上一般的工具是拆不下來的。父親自己制作工具,就沒有拆不下來的部件了。
李景順唸完初中三后,就出來跟著父親學修相機與拍攝,並在父親去世后繼續經營至今。不過,如今數碼相機大行其道,修理底片相機已經是夕陽行業,65歲的李師傅也沒有傳人。
詢及如果有人要學修相機,他是否願意教時,他說,現在即使他要教也沒用,因為拿底片相機來修的人已經很少,沒有相機可以讓學徒實習了。
實習對學修相機的人來說非常重要。李景順學藝時,除了獲得父親指點,也有很多相機讓他修,修壞了,還有父親收拾殘局。如今沒有這樣的實習機會,技術就很難學得起來。
他說,如果有人有興趣了解相機操作原理之類的知識,或者想學習如何正確保養相機,他願意交流。
李景順也是一名相機收藏家。他的許多寶貴收藏品,已經放在亞洲相機博物館展出。博物館其中一個角落也展出李亞錦照片、資料以及其工作場景。
拆下部件須做記號
李亞錦有三個兒子,大兒子與排行第二的李景順學了父親的手藝。李景順與父親一樣,甚么牌子的相機都懂得修。不過他自認技術始終比不上父親。
他說,由于他們不是廠商的修理技師,要拆解一部相機,拆下來的每個小部件都得做記號,順序必須記得清清楚楚,到時才裝得回去。
他說,不同廠商生產的不同型號相機,內部都有不同的機件。還有廠商為了保護自家相機,內部會設有機關,一旦有人打開相機外殼,內部機關馬上啟動,部件自動拆解。要安裝回去,唯有送回原廠修理。
當然,有了慘痛經驗后,李亞錦就學會怎么避免這種情況了。
因此,相機修理師傅必須非常小心,越有經驗的師傅出錯的機會就越少。這也是靠過去失敗的經驗學來的。
父親錄影機博物館展出
李景順出來當學徒后,除了學修理相機,就是跟著父親外出拍攝。其父親創辦的Lee Video是當時有名的錄影公司。在錄影不普及的年代,通常只有富裕家庭的嫁娶、壽宴等重要活動,才請得起專人來家裡拍攝。
其父親當年使用的美國產Bell & Howard錄影機,目前放在亞洲相機博物內展示。李景順說,父親受邀去富人家裡拍攝時,他就當助理,負責扛東西、打燈等工作。
他說,當時父親拍攝婚禮影片,收費是按菲林呎寸計算,每呎收費一元五角。一場婚禮拍下來,在當時來說已經一筆不小的數目了。普通收入的人家不可能負擔得起。
阿依淡水壩建造期間,工程方也聘用他的父親拍攝建造過程,以便進行水壩工程的進展匯報。
底片相機不會被淘汰
雖然當下是數碼相機大行其道的年代,李景順認為底片相機並不會完全消失。當數碼風潮走到一個瓶頸,攝影玩家們又會回到底片相機懷抱。不過,應該不會再普及化。
他說,數碼影像越來越精緻,只要一機在手,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拍出畫面精美的照片,PS后制技術也常常令人們懷疑照片的真實性。這股風潮一旦走到瓶頸,攝影玩家會開始想要反樸歸真,重新追求底片相機攝影的質感。
他修理也使用過各國品牌的相機,認為日本品牌的相機之所以風行全世界,就是因為容易使用。日本相機的技術早年都是抄別人的,但他們卻能改良做出自己的特色,而且很容易使用,才能打敗其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