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造詣高不宜派國小 中國老師適合教中學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校長:造詣高不宜派國小 中國老師適合教中學

獨家報導:歐玉萍
(吉隆坡2日訊)在職校長認為,來自中國的華文師資,相比在國小,在中學教學會較為理想,因為教師造詣高;反而在國小,則會出現不符國情或是引起語言溝通局面 。



這位不願具名的校長指出,政府多年前曾計劃從中國引進華文師資,解決本地華小師資短缺問題;但后來經過討論,認為不符合國情和薪水高問題,因此至今未能實現。

他說,中國老師如果是派到馬來學校執教,除了國情不同,重要的是語言溝通問題,除非這些教師在之前曾接受短期的馬來文課程。

他是就中國願意配合大馬政府明年在政府學校推行將華文為第三語言教學,提供華文師資一事,接受《中國報》訪問時,如此指出。



語言溝通有問題

他說,引進中國師資,不像早前政府從英國引進英文教師,畢竟國內的學生都有一定英文基礎,教學溝通不會很大問題;但這些教師的薪金不菲,似乎可以等于3位本地教師的薪金。

“況且讓這些造詣高的華文老師教完全不懂中文的學生,猶如博士教小孩子般,可說是非常浪費,因此讓這些教師教中學才是最為理想。”

他認為,如今國內的師資已達飽和點,一旦解決華小師資問題,相信沒有人會反對把剩下的華文教師,派到國民學校教華文。

他建議,其實過去教育部也保送不少馬來教師到中國學習華文,況且教育部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讓現有臨教接受訓練,可是現在教育部卻不批准這些臨教接受訓練。

他也提到,政府從中國引進師資也帶有看低本地華文教師之嫌。

此外,他也分享過去在國小教母語班的經驗,只有學習中文意願的馬來學生才會用心學習,其他的學生一般都不認真學習。

王超群:按培訓目標調派老師

教總主席王超群指出,政府必須按照培訓目標調派老師,因此政府須培訓以華語作為第三語言教學的老師,而不是動用以華語作為第一語言教學的老師,因為教學方式不同。

他說,國小學生要學華文,政府就必須培訓一批以華文作為第三教學法的教師,中國有好一些大學有專門培訓這樣的漢語教師;過去也有馬來教師到中國接受漢語教育。

他指出,教育部長也沒有詳討有關引進中國老師的課題。

但他認為,如果政府有意落實在國小落實華文作為第三語言教學,那的確是好事,但一定要有全盤計劃。”

他說,師資方面可以通過師訓供應,但他已曾向教育部建議不要“搶”華小的老師,因為他們是接受以第一語文教學,他們適合在華小執教,而不適合在國小,就如華小學英語情況一樣;其次政府也可以請中國語文老師來這裡培訓師資。

他也提到,教育部師訓組已同意把明年800多位畢業的華文教師派到華小,但這還不能解決師資短缺問題,因為還會有一些教師退休,而短缺問題已不比過去嚴重。”

華文列第三語文計劃
陳德祥:須分階段落實

全國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主席陳德祥認為,基于師資問題,政府學校推行華文為第三語文教學計劃須分階段落實,不能同時執行,因為這必定會引起師資短缺問題。

他相信,政府在內閣提出此項措施時,已做好準備計劃,並著手培訓所需要的師資。

他向本報指出,依情形來看,華文為第三語文教學計劃可能會分階段執行,因為如果同步執行則會引起嚴重華文師資短缺問題,更何況現有的華小也在面對華文師資短缺問題,國民型中學師資問題則有所好轉。

他認為,由于目前未知政府具體政策,但相信政府會有計劃解決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一切還是要等到政府宣佈具體落實計劃后才能得知。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