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凭诗贵‧诗以歌传 跨界演出促进交流(上篇)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歌凭诗贵‧诗以歌传 跨界演出促进交流(上篇)

报导:许雅玲
摄影:张智玟、岑家豪



《十分专题》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两年一度的第13届马华文学节,即将步入尾声:12月8日颁发文学节的最大奖──马华文学奖。

本届主题定位「跨界」。



说起来,古代的祭祀仪式,便已结合诗歌、音乐和舞蹈三种艺术形态,来祈求国泰民安。

今人继承前人的跨界传统,赋予文创创新,歌舞齐升华!

本届马华文学节,由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简称华总)主催,有23个单位联办,并且,今年首次邀请到东马团体──美里笔会,共襄盛举。

从第一届马华文学节便参与的马来西亚作家协会主席(简称作协)曾沛表示,“本届文学节一拉开序幕,各类创作比赛和表演竞相出炉,精彩万分。马华文学是条长征路,难能可贵的是,隆雪中华总商会负责马华文学大奖、南大校友会主办微型小说比赛,表现了很好的持久力。”

23个联办单位,四十多项活动,各有各精彩。整体而言文学节共有两大亮点是:主催单位华总与私人机构合作,将马华文学作品,跨界推向各族群,促进文化交流;以及,文学跨界流行音乐,有了代表性的主题曲《农夫》,传唱千里。

华总文化委员会秘书周若鹏透露,“嘉应散文奖,人数空前,截止日期前收到200份参赛作品。甚至,马来西亚优秀青年作家奖参赛人数空前之多,共有8位。希望这是跨界活动带来的成效。”

他继续说,“文学跨界,早已发生。关于跨界的意义,已故诗人游川便说得很好:歌凭诗贵,诗以歌传。”诗人傅承得的诗歌《一颗种子》,经过音乐教父周金亮的谱曲,在华小独中朗朗传唱,诗歌和音乐得以升华至文化层面。

打破原来模式

接下总策划的担子,周若鹏心想,“文学活动不能只靠平常管道,比如文学奖、创作比赛,只吸引喜爱文学的人。我们必须打破原来模式,跨界举行活动,让作者、读者跨出文学领域,让非读者跨进文学圈子。”

“本次跨界,做的有限。目前,我们将6首马华诗歌:游川《坚持》、何乃健《回响》、傅承得《问候马来西亚》、温任平《天堂鸟》、田思《心桥》以及吴岸《盾上的诗篇》,译成马来语文,放在捷运厢内,让各族同胞感受马华文学的美丽和感动。”他说。

出乎意料的是,6首捷运诗在国内外都引起回响,中国的中央电视台拉队来采访,对于跨界产生的火花,大家还是觉得有兴趣。

此外,周若鹏和曾沛不约而同指出,“大马有作品、有人才,不过,文创跨界,必须得有个人把不同领域人才联系起来,才能促成跨界美事。”

“跨界的限制,只在头脑,你不肯打破思维,便走不出第一步。文学节活动吸引观众兴趣,让他们生起‘下次再来’的念头,这便是培养观众的过程。”周若鹏说:“跨界,观众群有稍微扩大,希望这不会是昙花一现而已。”

最后,他表示:“本来,马华文学节跨团体之合作上,我们很想把所有的文学活动,用一个标志统一起来,赋予一个身份:马华文学节,让文学节变成鲜明的标杆。”这个目标,要在下届文学节实现了。

诗舞结合锦上添花

周若鹏说:“说回跨界,现代舞不是一看就懂,诗歌亦不是一读就懂。当共享空间舞团把游川的诗配合舞蹈,编成诗舞《问签》,就真的非常好!除了吸引更多群众,还让我这种不太懂现代舞的人,因为有了诗歌,更易融入舞蹈情景。”

诗是舞的旁白,舞是活动的诗,两者完美结合,歌舞升华!

实际上,周若鹏有独一无二的跨界经验:一个人朗读诗歌和表演魔术。根据诗歌情景,变出雪花纷飞,很美。变火、变烟、变水,很神奇。美和神奇的背后,忙碌的诗人,内心只有两个字:痛苦。

“要朗读诗歌,要设计魔术,要确保表演顺利,压力是一般表演者的几倍。幸好,人人喜爱的魔术,没有抢掉诗歌的风头,因为观众有反馈:魔术为诗歌锦上添花。”他欣慰地说。

动地吟见证跨界可行

身为动地吟总策划的周若鹏,见证了“跨界可行”,积极采用活动方式包装文学节,让文学活动散发多元与精彩活力。

动地吟,取自鲁迅诗句:“敢有歌吟动地哀”。这支在1988年开始声音演出的团队,以跨界形式,将文学朗诵、诗曲演唱、诗舞、魔术诗与饶舌等,融为一体,实现文学跨界想像。团队中,已故诗人游川、文人傅承得及音乐人周金亮组成最强铁三角,逾十人的演出编制,更是动地吟的强大后盾。

“前年的马华文学节,我们举办了亚细安文学营。期间,安排一场‘亚细安动地吟’演出。个人觉得,这是大马自创的跨界表演。这场演出,在现场形成轰动,得到亚细安国家参与者的激赏和认可:原来朗读不单调,大马的文学文创活动,可以做得很精彩!”曾沛说。

今年,动地吟接受台北市政府邀请,参加2014年台北诗歌节,这是动地吟首次跨国公演。如果说,动地吟是马华文坛独一无二品牌,相信亲临现场的观众,不会有太大异议。

站在本土面向世界

“我敢骄傲地说,马华文学,站在本土,面向世界。”曾沛说。

为了让马华文学与国际接轨,在国家上发光发热,作协积极走出大马,参加国际文学奖和研讨会。并且,走在台北忠孝东路,说起大马的张贵兴、李永平、温瑞安、钟怡雯、黎紫书,总有人认识。

勇者无惧的曾沛,跨国参加去年的“中国全国年度微型小说”,荣膺三等奖。这项赛事,有很多中国作者参加,第一次有海外作家得奖。有了去年的佳绩,她今年更上一层楼,获得首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奖”二等奖。

马华作家写作,当然希望被全世界读者看到及评论。为此,作协特地跨载体,将纸本马华文学制作成电子书,放上马华作协网(mahuawenxue.com)微型小说书库,让全球读者免费下载阅读,无疆界传播。

马华文学译成国语

6首捷运诗,说起来,并没有让负责人士周若鹏自满,毕竟资源有限,马华文学想跨语言,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不过,媒体报导后,捷运诗引起国内外回响,让人心情不差。”周若鹏说:“诗歌跨界不难做。我们选择普罗大众最熟悉的热爱国家土地等生活主题,翻译难度不高,并且容易引起共鸣。这样的跨界,让友族更了解华人的思想形态和文化价值观,更有意义--体现我们原本就是一家人。”

目前,大马语文局已将《三国演义》翻译成马来文。民间的译创会,亦将4本马华小说集,翻译成马来文流通。曾沛透露,“作协希望配合语文局和译创会,将马华微型小说翻译成马来文,让其他源流读者欣赏,这是他们未曾接触过的文体。”

“翻译马华文学,必须长线进行。”周若鹏说:“我个人非常期待,让各源流诗人站在同一个舞台上一起朗读诗歌,肯定感动。”

商业操作走得更远

要推销马华文学,必须跨到商业操作模式--这是周若鹏心坚若石的想法。

“出书是文学作者历练上的重要里程碑,大部分的作者出书不会考量市场。一般来说,出版社不会付给作者现金,用书本对消版税。相较畅销的食谱和投资理财等实用书籍,文学书籍卖得很慢,尤其诗集更加难卖。不过,文学作品具有陶冶心灵、提升品味的作用,不能不出版。”周若鹏说。

好的作品,必须有好的行销,否则推到国际,也只能静静躺在架子上。

“当作者诉苦,文学不好卖,那是因为你从未想过怎么去卖。要卖书,首先要想的是:商业操作。”他继续说。

就连最难卖的诗集,也有畅销作家,比如台湾的席慕蓉,还有大马的假牙。

“我读过《假牙诗集:我的青春小鸟》。他的书写方式特别,很有娱乐性,包装也有创意,连中国人都诸多好评。大马需要100个不一样的假牙。把商业和文学都做好,达致自给自足营运模式,大马便有能力专业地培养作者。”他说。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