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師資無需「外援」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培訓師資無需「外援」

中國教師在國小教華文、華語;教師和學生,都會變成鴨子聽雷嗎?



教育部要引進中國教師教華文,是好事,也證明華文、華語的經濟價值越來越高,但是,讓中國教師到國小教華文,未免大才小用。

政府學校將從明年起,推行華文為第三語言教學,教育部長慕尤丁週一在北京捎來中國願意提供師資的好消息;看起來我國不愁沒有華文師資。

或溝通不良



令人擔心的是,經過專業培訓的中國教師,教國小生學華語、華文,非常不妥,除了不符合國情,也可能出現師生溝通不良的現象,導致教學成果不佳。

國小生學華語,課程內容與教學成果是重點,尤其是國小生對學習華文與華語,有多大的興趣,以及學習華文的目的;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學華文或華語,加上課程內容枯燥、老師因語言溝通問題,而無法有效傳授華文的正確使用方法,教育部在國小推動第三語文教學的努力,最終事倍功半。

我們認為,教育部可以和中國合作,引進中國教師在我國教華文,但對象不是國小生,而應該是華小生或中學生,以便學生能在沒有溝通障礙下,向華文造詣高的中國教師學習,讓學生在良好學習環境下,提高個人的華文掌握能力。

多角度探討

教育部必須從多角度探討引進中國教師到國小執教的可行性,例如聘請中國教師的開銷,會否比培訓本地華文師資更高、我國是否有能力培訓更多華文師資應付第三語文教學計劃的推行。

要在政府學校推行第三語文教學,不需找“外援”,只要好好策劃師資培訓,根據國小需求培訓華文師資,教育部便不愁沒有好老師,更可以把所省下的開銷,用作其他方面的教育發展。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