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跨界获得升华(中篇) | 中国报 China Press

舞蹈跨界获得升华(中篇)

报导:许雅玲
图:陈梓健、受访者提供



《十分专题》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当舞蹈跨界,结合文学、音乐和戏剧,顷刻就让舞台升华。

一说到跨界的美妙经验,在舞林世界二十多年的舞者马金泉和叶忠文,滔滔不绝。



外向的马金泉和内敛的叶忠文,相互打趣说:幸亏当学生时,脑袋也蹦出「跨界」这个课题给我们,这二十多年才没白活。

共享空间舞团(简称共享舞团)创办人马金泉和叶忠文,一早已思考舞蹈跨界的无限可能。

“二十多年前,我还在外国念舞蹈专科时,其实已经发现舞蹈的局限:用身体纯粹跳舞,这样的纯动作,好比喝白开水。我们像白纸一张的身体,是否有转化的可能?跨界,是不是一个方向?”

他希望,白纸变成铅笔划的白纸,书法的宣纸,还有色彩缤纷的画纸……薄薄的一片菩提叶,上面写下经文,经过这道工序,叶子得到升华。舞蹈员,是否也能如此?

从海外学成归来,马金泉和叶忠文跨界了很多领域,在文学、音乐、戏剧等领域,刻印下美丽舞蹈痕迹。

“先说跨界音乐吧。音乐是舞蹈最大的一个伙伴,占领很重要的位置,舞蹈和音乐如影随形;还有布景,在表演艺术,包括舞蹈,这种跨界一定存在。”叶忠文说。

文学题材广泛

舞蹈和文学激发美丽火花,发生在动地吟的舞台上:结合已故诗人游川的诗,音乐人周金亮的曲,马金泉编制出一支秀美的诗舞《问签》,最后以签散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呐喊:“国家与华人社会的未来在哪里?”

对于他们,文学跨界很不同。首先,文学题材本来就广泛:散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带给舞者的感动,来自于作者的生活历练和思想深度。作者对诗的字句推敲,都会触动我们的触感。

当舞蹈结合文学,那么,舞者不只是跳舞,会有更多东西在里面:诗情画意的诗句,舞蹈动作该怎么表达?还有,当舞者天马行空的时候,如何有一个扎实的中心点,让观众马上抓到我想要表达的心态?

马金泉说:“舞蹈员千万不要只是在舞台上做动作,因为舞蹈是流动的美丽文字,在告诉你心灵深处的感动。”

文学,就是这般地“刺激”两人的舞蹈创作。

6种书体融入舞中

2013年,共享舞团又迈入新的跨界里程碑,首演一支令人难忘的群舞──《万象甲骨》。

马金泉说:“创作《万象甲骨》时,我和忠文根本在玩身体上的文字游戏。我们用6种书体:甲骨文、楷书、草书、行书、狂草、还有沈慕羽先生的书法,编制了美丽的舞蹈。”

6种书法,如何放在一个人的身体去展现?流动的一撇一捺,如何跟着呼吸的转换从容舞动?光是想像一个身体要做出6种书法体态,他们就觉得:这个跨界创作好玩又有趣。

“有趣归有趣,首演之前,我们就先经历过很多‘身体寻找过程’的苦乐。大量研发各种舞蹈动作之后,留下来的,就成为现在观众看到的《万象甲骨》。幸好,观众给予了很高评价。”马金泉说。

选择沈体因精神可敬

说到舞蹈跨书法,还是意犹未尽:大马这么多名书法家,为什么选择沈体?

叶忠文说:“选择沈体,是因为里头多了一个可敬精神。第一次练舞,是舞者在印刻文字,第二次,舞者本身已幻化为文字,融入身体。沈老精神深植舞者心灵后,必然会发生变化。”

也因此,叶忠文的独舞,后来加了24节令鼓的表演,来刻画沈老的发声:他打了一面鼓,另一面鼓会回应,鼓鼓相传,越传越繁,各方回应来到烽火台,感情得到升华!

“加了24节令鼓,那个感觉和整体力量,更加贴切沈老为了华教,形成强大保护墙的精神,还有,他的精神,是怎样地体现在他的书法上。”叶忠文说。

书法,加上沈老奉献的精神,还有边缘化的处境,三者结合起来,让跨界更有力度,作品更升华–虽然,这无法让人自傲。

《万象甲骨》先苦后甜

还是要说《万象甲骨》。因为,这对于24节令鼓的鼓手而言,表演融入太极元素,是他们跨界的新尝试。

马金泉表示,“我和忠文在他们的鼓下放了一个鼓架,让鼓可以自由推动游走。当我跟鼓手讲解表演窍门:身体如何纳入太极推手,还有,身体先发劲,经过手掌跟鼓面相接触,力要从身体穿过鼓身到鼓架,然后贯穿大地,但力道不要压下去。”

开始做,两位导师看到鼓手脸上有很多问号,后来,鼓手一一摊倒地上,累得不行。

“他们完全没想过,鼓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发声:鼓面、鼓盘、鼓架,并且,声音互相重叠,荡气回肠。”叶忠文说。

大马文创面对财困

所有伟大文创,都是用铜臭堆砌起来的。对于这个说法,谁都可以嗤之以鼻:哼!哼!

深耕大马舞林16年,叶忠文和马金泉,对“铜臭”感触良深:“大马专业团体,无法像外国永续存在,最大原因就是财困。”

在外国,艺术画作在拍卖会的价格之高,令人瞠目结舌,就连表演艺术也会进行拍卖,让价高者把演出带到他属意的国家表演。

“外国早有艺术经纪公司(Art Agency)负责拍卖表演艺术,成功了好久。可是,在大马,当我们提到:以演出作为收入的判断,以这样的商业营运来养一个舞团,各方反弹很大。”

行外人说:艺术不能用来赚钱。当你鼓励清风亮节的他投入艺术行列,他会说:我头壳坏了吗?艺术都赚不到钱……最难过的还是,当前辈告诉别人:他们贩卖艺术,不要去支持他们……

“前辈,你搞了40年艺术,现在还三餐不继,还不知道什么原因吗?你们放不下,还不允许我们拿起,这怎么成?”马金泉说。

筹募基金推广文创

经历16年的风雨,每月要扛下4万令吉的开销,共享舞团创办人已没啥好怕。“未来,我们只会思考:舞团如何以作品作为经济的来源。”

今年,共享舞团第一次对外公开筹募“万象甲骨发展基金”。

不只外人,连马金泉也常问自己:共享舞团凭什么要求演出募款?如果我们杀出血路,生存下来,大家是否有信心跟从?

后来,他想通了:“16年之后,我觉得这个舞团应该继续留下来,因为它给大马带来改变,也发现大马需要它……”

看到商界和支持者正面响应,走进来保护共享舞团,国内另一只专业舞团手集团也说:我们也要挖掘我们的生存可能了!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