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生活主題.先平息風波,有話好好說 路邊小事勿化大

報導:葉鳳玲

在公路上駕駛時,安全觀念薄弱的道路使用者的厭惡駕駛行為,不只會影響我們的心情,甚至造成人們面對生命的危險。如果無法改變他人的駕駛道德感,可以先從自己的情緒管理做起,不要因為情緒衝動,讓“小事情”因為“大反應”激化,傷人傷己。

道路使用者心聲

楊媚榮 : 信號燈是給自己看的?

最經常遇到的就是插隊狀況,如果對方有打信號燈表示要進來,我會讓一下,否則能夠不讓就不讓。我很少按車笛,因為很多人會反感喇叭聲,也怕遇上路霸,所以多數是閃大燈來提醒對方。

我發現有些人真的不太懂得正確的交通規則,曾經坐過某位同學的車子,她在轉左或轉右的時候沒有使用信號燈,還說“不需要打”,感覺在她的意識裡,信號燈是給自己看,而不是給其他人的“通知”,預防車禍發生。

詩巫的塞車狀況還好,最多是塞十多二十分鐘,尤其見識過吉隆坡一塞就是一、兩個小時的狀況之后,這才覺得塞十多分鐘不過是芝麻小事,所以塞車時並不會覺得心情煩躁。

難忘的駕駛經歷?有一次綠燈亮了,前面的車沒有反應,我閃大燈提醒他。后來對方停在路邊,等我車子駛過,他就一直跟在我車子后面。當時很怕,怕碰到路霸,后來我轉入路口,他沒有跟上來,才鬆了一口氣。

我想,他是惡作劇“回報”我閃他大燈吧!所以,當交通部規定所有車子墨鏡的透光度,我十分讚同!平時看到墨鏡黑到裡面什么都看不到的車子,都會盡量避開,就怕裡面坐著路霸或流氓。

令人厭惡的道路駕駛無禮行為

1. 大家順序排隊向前,有人突然從外側切過來插隊

2. 停車或轉換駛入其他車道時不使用信號燈

3. 后面的車跟貼得緊緊,自以為是專業車手

4. 開車東搖西晃

5. 在塞車的道路按車笛

蘇柔蓉應對道路無禮行為:過度反應,傷人傷己

遇到道路駕駛者的無禮行為,怎么辦?

情緒傳播是漣漪現象,好心情和不好的心情也是這樣。“轉捩點全人發展中心”輔導執行員蘇柔蓉表示,生活在高度壓力的城市人,往往在道路上散播不好的情緒,加上失去覺察力,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釋放壓力,所以才會在一些事情上突然爆發、釋放。

“其實只要冷靜下來回過頭想,才發現本來是小事情,但不知道為什么自己當時有那么大反應,最后不只傷害別人,甚至是自己。”

錦囊1: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才不會“小事情大反應”

每一天應當給自己一個空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哪怕是一個人看書、瑜伽,或是和家人玩樂、和朋友喝茶。總之,每一天都要擠出時間讓自己沉澱下來,培養平靜的心。

適當的休息也可以讓累積的壓力得到抒發,在晚上把壓力和壞情緒排洩出來,好像倒心情垃圾一樣,讓心裡保持干淨和空白,才不會因為小事情就爆發。

錦囊2:車裡播輕音樂、擺放卡通玩具

在駕駛時播放輕鬆的音樂。有信仰的人,也可以在車裡放佛像或佛牌,提醒自己要心平氣和。擺放喜歡的玩具或可愛的卡通玩具,也是不錯的方法,看到玩具感覺放輕鬆,替自己制造好心情。

另外,很多人在車裡看手機,其實這是不專心的行為,容易造成車禍。駕駛時一定要專心,不要一直關注或回復手機訊息。

錦囊3:碰上別人較勁,先道歉,不要急于理論

看到別人不守交通規則,很想按車笛,但害怕對方是路霸,惹上麻煩?首先,要察覺自己當下看到這樣的狀況是什么反應?生氣還是想提醒對方?按不按車笛,要看你的心念,心念會造就按出來的車笛響亮度,很生氣按出來的車笛,別人聽了會反感。但如果是為了提醒按出來的車笛,相信不會惹麻煩。

如果對方下車來較勁,又要怎么辦?面對情緒爆發的人,不管是不是你的錯,一定要讓自己鎮定下來,平心靜氣地道歉、說對不起,平息風波為先。一來無法和情緒波動的人理論是非,二來如果兩人都情緒爆發,可能會做出瘋狂或不可想像的事情。所以必須有一方鎮定、冷靜,直到大家情緒平緩下來,再來論是非。

被動者懦弱者總受攻擊… 職場大浪淹過來!

如果說職場是大海,那麼,對裡面的職場人而言,勢必要經歷或小或大的風浪,尤其讓人頭疼的無禮行為。

情緒管理好、應對得當,就能在這大海裡暢游,否則,就是辛苦的泅泳。

職場人心聲

甯振洋 : 還以顏色…

說我壞話?我不會在大家面前找他理論,但私底下會找他談。曾經試過從朋友那裡聽說某人說我,過后我就去問那個人:你是不是有說過我?

當聽到一班人說自己壞話,不要現場與他們理論,對方人多勢大,會輸的,哈!不過,我會在現場給他們臉色看,讓對方意識到我的想法。

辜思盈 : 直接說出感受

性騷擾?如果對方的行為舉止讓自己不舒服,好朋友的話我會直接跟他說“我不喜歡聊這件事”“你這樣做我很不舒服”,然后轉移話題。如果只是普通朋友,以后會避免和對方見面。

有的人因受洋化教育,屬于“鬼佬”性格,可以嘗試去接受他比較開放的行為,比如搭肩、握手,前提是他不要騷擾你,而你也沒有被騷擾的感覺。

令人厭惡的職場無禮行為

1. 散佈謠言

2. 語言或肢體性騷擾

3. 巴結上司、打小報告

4. 功勞搶到自己頭上,過錯丟給別人

5. 消極抱怨

蘇柔蓉應對辦公室無禮行為:冷靜過后,明確溝通

遇到職場上無禮的行為,怎么辦?

“人與人的溝通有幾種應對方式,一些人是被動性默默地忍受,但心裡非常多情緒。這種關係最多出現在上司和下屬之間,上司說什么只能無奈的做,會忽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一味配合別人。”

輔導師蘇柔蓉表示,當職場上出現被動性的人,就會出現攻擊性的人。“不管是職場或是家裡,當有一個人是非常被動,就會有另一個以我為中心,忽略別人感受的攻擊性的人。而且,這兩種人都是極端的,互相造就的。”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健康的溝通方式,叫明確型的溝通方式,這種人會照顧自己和別人的感受,也會尊重自己和別人的想法。明確型溝通不是沒有情緒,而是會表示自己的想法,不會忽略自己的感受,但是他也不會直接批評別人。

“在職場上,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明確型溝通。要做到明確型的溝通,必須在一個情緒冷靜的狀況下,如果當下情緒起伏,不要直接面對那個場景和狀況,先讓自己冷靜,再去回應。”

錦囊1:冷靜地表示自己的感受

遭遇職場無禮行為,是退避三舍還是當面指出?如果覺得對方的行為確實,找個適合的時機,清楚地、坦白地告訴對方,但切記,要“對事不對人”。可能說一次他聽不懂,要說兩次、三次、四次,不斷嘗試下去,如果他還是繼續這樣的話,不理會或是遠離他。

至于是在大家面前表示,還是私底下說,這要看對方的性格。如果他可以接受在大家面前說,那么就在大家面前說,因為這樣做是最有效果的。如果對方無法接受公開表示,會因此而心裡受傷的話,就盡可能私底下告訴他。

錦囊2:提醒對方的行為

邀功是職場上常有的事情。如果是上司,他拿你的功勞是正常的;同事的話,如果對方在會議上邀功,別與他爭論,因為在會議上你們是一個團體,等到會議過后私底下和他談。有時候可能是對方不自覺的邀功,作為同事應該提醒他,說出你的感受和看法,看他的反應。

有的人覺得“他每次都這樣,受不了”,于是被動的讓對方邀功,但是心裡是非常的壓抑,而當壓抑到一個點,就會轉成指責性或攻擊性。所以,最好是在適當的時候把情緒說出來。

錦囊3:尋找外在資源的幫助

有的人態度比較開放,有的人比較內斂。當一個開放的人碰到內斂的人,可能會有相處溝通上的誤差。

如果你覺得對方搭的你肩等肢體接觸,會讓自己不舒服,要明確表示你的想法和感受,比如你的立場是什么?希望和他是怎樣的互動?

如果說了幾次,對方還是故態復萌,就盡量遠離他。如果對方是上司,不能遠離他或是不能避免見到他,可以尋求外在資源的幫助。比如上司約你吃飯或是下班后去哪裡,找多幾位朋友一起出席,避免只有你和他的狀況。

面書不是情緒垃圾收集站 勿往人面上噴怨氣…

網絡的日新月異發展,讓一些人開始“電子化”,愛往面子書裡鑽,減弱了現實中的溝通能力,也忘了對其他網絡使用者應有的禮儀。

網絡使用者心聲

韓可欣 : 人人都君子就沒事!

我反感一些人在網絡上用詞不當、沒禮貌。比如,曾經有人在我義務管理的組織專頁上詢問東西,但沒有用“請”這個字,還說“你要寫清楚一點啊”。雖然我還是保持君子風度,很有禮貌地回應對方“謝謝你的建議”,但是私底下忍不住向朋友發洩。

另外,試過在面書上tag朋友(標註)聊天,但是事不關己的人會來插一腳。其實我和朋友都在聊別的事情,但對方卻一直以為“他講的正是我們聊的”,這一點也很讓人厭煩。

我也很討厭別人在網絡上說不實之事。有一次我和朋友們一起旅行,旅途中,有位朋友患了“大小姐”症狀,過后我把我的感受寫在微博上,文中並沒有指名道姓。她的朋友看到了就告訴她,然后她就在網上寫了一大堆東西,說我們旅途中沒有照顧她,朋友都看得出她說的是我。她后來跟我道歉,私底下我們都說開了,已經沒有問題了。

令人厭惡的網絡無禮行為

1.在網絡上散播謠言、不實之事

2.網絡裡盡是發洩、八卦、黃色內容

3.電郵或電話中用詞粗魯、沒禮貌

4.轉發垃圾郵件

5.糾纏不休,打幾通電話或發幾封電郵詢問同一件事

蘇柔蓉應對網絡無禮行為:多發出正能量訊息!

遇到網絡無禮行為,怎么辦?

我們可以了解一個人生氣,需要發洩,但是應當有適合的解決方法。作為一個成熟的人,不要因為別人的無禮而破壞了自己的情緒,也不需要通過“轟炸”電話、電郵或網絡來爭論、發洩。

“生氣時,先冷靜。”輔導師蘇柔蓉認為,現代人的人際網絡看似廣泛,但是裡面可能有很多都是泛泛之交。

“一些人可能只是在某場合見過,然后就add他。基本上不熟悉的人的發言,如果讓你看了很不舒服,可以不用理會他。如果你覺得很干擾,可以偷偷的unfriend對方。”

“如果是相熟的人,你有什么動靜他都會知道,我建議最好是站在‘為對方好而去提醒他’的角度,告訴他,這是比較溫和的處理方式。”

社會有不同的聲音,社交網站上的論點更是爭議不休。朋友之間總有持不同信念的人,因此雙方都有權發出聲音。網絡對于記錄、交流都是非常棒的頻道,但是如果使用網絡來發洩對他人的怒氣或散佈謠言,這就是對其他網絡使用者的一種無禮行為了。

錦囊1:按like鼓勵正面訊息的文字

有的人經常在網絡中講述他的憤怒、不滿,或是他認為的白痴蠢事。這其實會引起其他看的人的壓力,如果他是你的朋友,可以私底下提醒他:“你放這些內容或是發洩在網絡上,會煽動很多人的情緒。”

人會生氣,但是除了生氣,也可以嘗試從發洩的事件裡,找出你應該感謝的東西或是學習到的東西,把它寫出來放到社交網站上。這些鼓勵、感謝的語言,好過盡是發洩的語言。

當我們發現朋友的文字或是轉發內容是正面訊息的,不要吝嗇按like,給予他鼓勵寫更多,相反的,不好的、負面的則不按like鼓勵。

錦囊2:確認消息真實性避免助長謠言

現代人一看到新消息就好興奮,然后趕緊分享出去,一個鏈結接一個鏈結,最后大家都知道了,才回過頭來問:這是真的嗎?

看到消息傳出來,尤其是重大事情,一定要先確認它的來源,而且要貨比三家,看看官方媒體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報導?如果是的話,才轉發、分享。

比如前些日子有人在面書上放上高架天橋傾斜的照片,后來官方出來澄清這只是建造的過程,大家才覺得虛驚一場。作為關心社會的人,應該先確定消息的真實性,不要助長謠言。

錦囊3:溝通需要學習,包括網絡溝通

90后陸續進入職場之后,確實帶來不同的溝通方式。90后認為這樣說話是可以的、對他來說是舒服的,但是可能對于80年代和70年代的人而言,卻是粗魯的、不正式的溝通方式。

基本上,90后生長于優渥的環境,他們上網按一按、給錢,東西就送到家,不講話就可以買到他們要的東西。這不像70年代和80年代,需要問和溝通,而且要知道如何問、如何講,才能得到他要的東西。

因為生長環境的因素,不要太期待90年代懂得職場言語、溝通言語,而是領導他們學習對的、正確的溝通方式,讓他們自己慢慢調整。

太理所當然,更容易彼此傷害 是家人,也勿踩到底線

家庭是避風港,溫馨和諧的家庭關係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但是,一旦情緒管理失當,家庭也會傷人……

家庭成員心聲

劉純韻 : 要顧及家人感受

我常遇到的,應該是心不在焉的回應吧!想問事情但是對方卻敷衍幾句,會覺得不開心,感覺到對方並不關心我的提問。

有時候,並不是刻意敷衍回應,而是對方可能正忙著其他事情。所以,如果只是芝麻綠豆小事,我會等他有空才來問;但如果是重要事情,我會告訴對方:“我有重要的事情告訴你”,請他放下手上的事情。

基本上,家人不會碰我的手機,先生也不會閱讀我的vchat或WhatsApp內容,他會碰我手機都是為了玩手機遊戲,我們相互信任彼此。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家人已經習慣了、彼此太親了,會覺得很多事情都是理所當然,沒有去考慮到他們的感受,因而不經意地傷害到他們。

會和家人說對不起嗎?如果我做錯會說,但如果沒有錯卻要說對不起,即使說出來也不是真心的。當然,有時候因為觀念不同,會和父母有小摩擦,但都是小事情,始終是一家人。

蘇柔蓉應對家庭無禮行為:相互尊重,化解分歧

遇到家人的無禮行為,怎么辦?

輔導師蘇柔蓉表示,真正情緒管理的修煉是在親密關係裡,比如熟悉的朋友、伴侶、孩子、父母。

“人在安全的環境關係底下,會露出最真實的自己,所以最真實的自己往往會是在家裡,或是面對親密伴侶的時候。在親密關係中,更需要彼此的分寸和察覺力,察覺對方的底線在哪裡?自己的底線在哪裡?然后,應該怎樣生活在一起?否則,家人就會成為情緒的受害者。”

“舉例,家有不懂得情緒管理的母親,遭殃的是孩子和老公。因為媽媽的情緒經常爆發,孩子會培養出壓抑的性格,長大之后可能也會有心理問題。”

b>錦囊1:察覺彼此的底線

當意見不合,發現自己現在是生氣時,不要再繼續說下去,先去冷靜,冷靜是一種接受,接受自己是生氣的。待雙方都平息后,再去解決問題,從頭談起,反思剛才談到哪裡或是什么點讓自己和對方暴跳如雷?

反思可以幫助理解自己和對方的底線,經過這樣的發現之后,下次再經歷同樣的狀況,就知道“這話不能說”,避開無謂的爭吵和惡性循環,直接談論事情的核心。

錦囊2:減少焦慮

如果發現自己有“愛查看手機內容”的行為,可以想一想,自己在怎樣的情況下會做這樣事情?以及一天會做幾次這樣的事情?聽到手機鈴聲或訊息進來的提示聲,就會馬上有反應的人,一般是因為焦慮,反應越快表示焦慮越多。

如果發現自己聽到鈴聲就會接聽或查看,可以慢慢地調適改過來。可能一開始是一天做五次,告訴自己明天只能做三次、兩次,慢慢地減少這樣的行為和焦慮。

有些父母和青少年孩子無法溝通,又對這種狀況束手無策,因而“關心”孩子的手機內容,希望了解孩子的狀況,但是要求私人空間和自由的青少年,卻反感父母這種行為,有時候演變成關係惡劣。

曾經有位有智慧的父親,看到讀中學的孩子在家一直上網,他不氣也不罵,跟孩子說:“我們來做個實驗,我們在面書上聊天一小時,不要講話。”一小時過后,他又和孩子說:“接下來的一小時我們面對面談天。”后來父親問孩子,比較喜歡在面書聊,還是直接談?孩子回答說是直接談,因為在面書上聊天,要打字有時又打不出,很麻煩。

錦囊3:重要事情開家庭會議

有時候和家人的關係親密,會以為“我講的話家人一定會聽,不需要講這么清楚”,或是省略了“我有重要事情跟你說”這一個明確的告訴和提醒,忘了家人是需要準備的。

最好是能在事前具體說出來“有事情要談”、“你幾時方便談”,但是許多人並沒有這樣的概念,以為家人或另一半理所當然知道自己現在要談重要的事情。但是,家人可能正在趕工中,或是看電視是他一天工作下來最放鬆的個人空間,卻遇到“現在馬上要談”的太太,就很容易起爭執。

家庭會議也是討論事情的不錯方式,但是在亞洲社會裡,家庭會議好像過于正式。其實,私底下更需要開會,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對家人有不合理的期待,也因為這些不合理的期待而造成很多情緒。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