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习惯左右我们的人生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心见闻‧习惯左右我们的人生

特约:苏德洲
图:受访者、互联网



我们常常忽略技术和能力,是在一个人建立了良好品德或品格后,才会接踵而来。

已经翻译成约40种语言和全球销售约2500万本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明确指出品德成功论的基本信念。

《七个习惯》书中所主张的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这就是七个让人类达至生活效能的原则。



该书作者史蒂芬柯维,研究过去两百多年东西方文献和传记,分析出古今中外杰出人士都普遍共存七个重要习惯。

事实证明,这七个习惯普遍存在于每一个活得幸福成功快乐的人身上,而且皆是生活中人人皆懂的道理,关键在于有没有去实行,或者应该怎么去做!

回到根本,活在高效能的原则,就能够厘清事情的不顺意。

全球首位受认证的“七个习惯自我领导力教育”中文导师麦健喜说,我们的生活习惯从家庭、学校到社会教育,这些大环境的价值观形成了我们的思维,也就是我们的思考模式。

有些人从小的教育训练,遇到不如意事就要学会谅解和宽容,相反,一些人成长过程中看到亲友一受到刺激就会暴跳如雷,长期耳濡目染之下,就会形成一个人的思维。

他说,一些不好的习惯没及时纠正,累积下来,要改变就是排山倒海的事,非常不简单。倘若今天上了三天课,了解和学习这些道理后,回到生活圈子后没有改变,一切还是枉然。

人,从很小的改变就可以改变行为,如果希望有跨越式的改变,必须从思维着手。效能就像下金蛋的鹅,如果杀鹅取卵,最终只会一无所得,如果持续照顾生金蛋的鹅,维持产能,就会一直有金蛋收。

原则如太阳东升…

反省是锻炼自己的自觉,今天我们可以检讨一整天的生活习惯,这是人类所拥有的能力。人类有四大天赋,第一是自觉能够反省的能力,了解自己的情绪;第二是想像力,想想还没或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第三是良知,懂得分别好坏;第四是独立意志。

人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作息和习惯。

麦健喜说,好比进退应对及对错,答案最后取决于思维和行为是否符合原则。

原则如大自然法则,太阳从东边起来,地球会转动等。人与人之间,不管相处自处都有一定的原则存在。

七大习惯不只是教人达到成功,而是活得更高效率。柯维博士在书中把成功归类为本质的成功,和世俗的成功,本质的成功就是高效能的成功。

现代人过度强调做人的能力和技巧,注重“包装”自己,然后把自己销售出去,而忽略了品德的成功。

“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让我们变成注重包装,但没有追究这成功是否会持久。”

他说,这一种成功是追求某方面的名利和个人成就感。他不否认有人在追求过程中,却又拥有明确的符合原则的价值观,例如:贡献、回馈和付出,两方面都兼顾好。

自我检讨,不能太依赖

史蒂芬柯维用树来贯穿《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内容,树的根部是指习惯一至习惯三,即“主动积极”、“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以达到个人成功。

树干与茂盛的树叶则是习惯四至六的“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个习惯达到大众成功。习惯七“不断更新”,好比阳光雨露,不断滋养这七大习惯。

麦健喜说,史蒂芬柯维发现活得幸福快乐的人都有人格魅力,也没有人会去怀疑他的贡献。

可是,许多人在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习惯依赖,而这个依赖就是指责别人,把失败归咎他人,今天的失败或不如意肯定是别人造成的,却没有自我检讨。长期活在依赖的情绪当中,都是人生中的一个困局。

依赖心重的人,靠别人来完成愿望;独立自主的人,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互赖的人,群策群力以达成功。

勿让环境决定人的反应

大跃进的改变从思维开始,小改变是从行为开始。麦健喜说,掌握首三个习惯,让你脱离依赖,迈向独立,而习惯一的主动积极,更是所有习惯的根源。

他说,在习惯一里,当碰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是生命的主人,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回应方式,而最后的结果由原则主宰。

他也说,当我们面对外在环境刺激做出反应时,其实是有个空间让我们去思考。

动物如狗被你踩了,牠就会要咬你,但人类却相反,人可以运用人类的四大天赋去思考,我们有反省能力,如这事情为什么会令你生气?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做出怎样的反应,只是一般人都没去操作这种本能,任由环境或他人来决定自己的反应。

习惯一强调责任感、主动自发和自信心。主动积极人人都有,只是我们不去运用。他说,消极被动者会认为自己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怎样自己就怎样。

“一些人在职场上相信命运是老板决定,最后选择认命。但‘选择’去上班和‘必须’上班是两回事,结果和心态是不一样,我们应该多用‘选择’。”

另外一个例子,天生没有四肢的塞尔维亚裔澳洲籍基督教布道家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在应对这样的一个环境,主动积极,最后开拓无限的空间。

趁问题恶化前,先解决!

至于习惯二是以终为始,讲求愿景、规划、目标设定。有了主动积极后,就要有明确规划和目标,例如要成为怎样的父亲、丈夫或员工,或在事业上要做出什么贡献。

麦健喜强调,目标随着生活方式包括角色的不同而做出改变,好比一个单身汉和身为人父者的目标,肯定完全不一样。但目标或愿景的层次是会受到生活环境和经历而改变。例如旅行或去到一些陌生环境,会改变你对一些事的观感。

习惯三是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的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和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我们要专注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如计划、沟通、训练等,这些都是重要,但不紧急,可以延后处理。

如孩子有坏习惯,你觉得不紧急,可以改天才提醒他,但他习惯了,养成事情变紧急了,才会去做。员工也一样,当发现报告有问题,老板要先找出问题根源,不然事情恶化了,就会影响绩效。

双赢需要高体谅!

习惯四至六属于人际关系或互赖,而习惯四强调双赢思维,它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思考框架与心意,而非敌对式竞争。

麦健喜说,这是心态上的互相依赖和互相成就彼此。可是在华人传统观念上,比较强调先后次序。我们常说,在大人面前不要强出头,不要爱表现,这传统观念比较注重权威,长幼有序,尊师重道。

但这关系不能达到双赢,双赢是要高体谅,聆听别人的想法跟感受的同时,也要高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跟感受。

“你要有高勇气说出想法和感受,这点是东方人比较欠缺的。”

他说,当你聆听而不表达就有输赢,不然便是迁就彼此,日子久了就有输赢的思维。

他说,双赢思维是基本的心态,但空有双赢思维会掉入陷阱。例如,一个老板给员工多点花红或提高薪水福利,以为这是双赢,但这只是单方面的付出,双赢是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巧。

用同理心去聆听…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达到真正的沟通,加强彼此的关系。

麦健喜说,同理心的聆听,就好比给予他人心灵上的氧气,这就是习惯五的知彼解己。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度提升沟通的效率。

我们每个人长期都没被聆听,日子久了就是一个病。一个小孩哭是因为委屈或感到不公,他们只想说出感受。妈妈要试着聆听小孩的感受,别小孩一哭就责骂。当妈妈给予聆听空间,孩子的心情和心境就会不一样。

另一个例子,便是当员工面对无理顾客,老板就得以同理心去聆听,然后才试着找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员工就觉得老板明白他的心情,日子久了,员工在未来会选择分享。

我们要谨记,没有人喜欢情绪高涨时被人纠正。

成功涵盖七大习惯

习惯六的综合综效,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同时拥有团队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尊重差异性的胸襟。

这将营造出1+1大过2的成果,整个过程需要巧妙应用一至五的习惯。

麦健喜说,习惯七是不断更新身体、心理、头脑和心灵,这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

他说,本质的成功涵盖在七大习惯里,通过学习七大习惯以及其他的领导力原则,每个人将收获踏实、真实的生活技能来面对生命。

采访手记:给自己一个机会做改变

麦健喜说,他长期都注意我的采访报导,而绝大部分都着重在“有故事的人”。他问我:为什么会选择人物故事为出发点?

他不是第一个这样问我的人,过去也有很多人问过同样的问题。

我只有单纯的想法,希望透过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激励每个人,让读者读了报导后会有所启发,为他们注入正能量,凡事都往好方面去想。

这或许是我最直接回馈社会的方式。

每个人都容易被正能量影响,我就是其中一个,因此每次采访有故事的人时,我其实尝试从他们身上得到全新的正能量,让正能量驱走负能量,我的人生就需要正能量来持续这一道生命,让自己继续走得更远。

从这些人身上,我看到他们背后的坚持和自信,他人的故事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读者的学习对象。

身边一些朋友不时埋怨生活,每天都在埋怨,负能量极大,因此决定采访和探讨何谓“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读者有拥有高效能的生活。

当然,这报导会否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取决于自己是否愿意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