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事焦點.賽益:了解運動與個人風險 慎防運動傷害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醫事焦點.賽益:了解運動與個人風險 慎防運動傷害

報導:陳筱柔
圖:陳梓健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也適用于運動。

運動好處多眾所周知,可是,錯誤運動,伴隨而來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傷害。

事實上,也是骨科門診最常見的麻煩之一!



安邦公主專科醫院骨科外科專科顧問拿督賽益醫生(Dato’Dr. Syed Abdul Latiff Alsagoff)分析,骨科門診中常見的運動傷害,主要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損傷兩大類:

急性損傷

急性損傷通常是指一次內發性或外來性衝力/暴力所造成的組織破壞受損現象。大部分會出現明顯且劇烈疼痛的情況,患部也會出現腫脹及發熱。常見的急性運動傷害包括:

◆肌肉拉傷

在肌肉活動情況下,由于柔軟度不足(例如:沒有熱身或伸展)、肌肉協調性不良等原因而造成的肌肉受傷,最常見的是大腿、背部肌肉拉傷。拉傷的程度可根據個別情況分為輕度、中度或重度拉傷。

◆軟組織扭傷

韌帶受損是最普遍的軟組織扭傷情況,主要是由于姿勢不正確產生不當的扭力而造成韌帶扭傷。常見的扭傷部位包括了足踝扭傷、前十字韌帶與后十字韌帶扭傷等等。

◆骨折

骨折的發生有幾種可能性,例如:骨骼經由外力衝擊而折斷、訓練過度等等,主要可分為閉鎖性和開放性骨折兩種。

◆挫傷/撞傷

主要指皮下組織受鈍力性撞擊所造成的創傷,最常見的是被球(例如:棒球)擊中身體。

◆關節脫臼

關節脫臼是指骨骼關節面被迫移位、關節囊破裂、關節韌帶過度伸展或斷裂,肩關節是最常發生脫臼的部位。

慢性損傷

慢性運動損傷是指累積多次微小傷害的身體病態現象,這種慢性累積的損傷往往很難確認傷害發生的地點和時間,而且臨床演變過程因人而異,久而久之造成各種慢性發炎和損傷現象,甚至影響活動能力。例如:慢性肌腱炎、肌腱腱鞘炎、運動傷害引發的骨關節炎、疲勞性骨折等等。

找出原因對症治療

如同運動傷害有很多種,治療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論。賽益醫生強調,必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治療:“首先,必須經由臨床檢查或其他檢查診斷到底是哪一種傷害,才能按照個別情況制定治療方案。有些輕微的運動損傷,只需要採取休息、限制動作等保守治療方案,未必需要吃藥或進行復健治療。有些比較嚴重的發炎腫脹情況,可能需要藥物來減少發炎和緩解疼痛,必要時也必須進行復健治療。當然,也有一些比較嚴重的損傷必須採取手術治療。”

另外,我國近年來也引入了一種普遍用于治療骨關節炎的新型非藥物治療方案–採用納米技術生產的非藥物處方外用凝膠FLEXISEQ。這種特殊的產品配方能夠舒緩骨關節炎的疼痛現象,改善關節活動能力,也適用于部分運動損傷的情況。

但是,賽益醫生強調,這種凝膠並不是任何損傷情況都可以使用,必須是滑液關節部位才能發揮作用:“對于有骨關節炎問題的損傷部位,或關節部位有輕微磨損,它確實可發揮潤滑劑的作用,但絕對不是任何情況都亂用一通。”

3大就醫原則

“哎呀!”“噢!”“啊!”運動傷害(尤其是急性損傷)的發生,往往沒有先兆。事情發生了,如何面對才是上策?賽益醫生提出了3大就醫原則:

1.首先,找出運動傷害的源頭和原因。

2.讓身體休息慢慢自行愈合。一旦發生運動損傷,必須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慢慢復原,否則就會形成各種慢性損傷。

3.會診專業醫生,尋求正確的治療方法,而不是採用各種民間療法。最好選擇經過科學驗證的治療方案。採用任何方法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方法是否會造成傷害或有沒有危險性,如果沒有,試用無妨,因為最壞的可能就是花冤枉錢而已。但是,如果有,你就必須三思而后行。

面對任何疾病或損傷問題,很多人(包括你我)往往希望得到馬上見效的治療,或選擇相信有“神奇”療效的東西。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人性的盲點,是不是常讓我們自己墜入陷阱而不自知呢?下一次若不小心發生運動損傷,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運動傷害緊急處理原則P.R.I.C.E

保護 Protection

運動傷害發生時,應該儘可能保護受傷的部位及肢體,防止二次性傷害。

休息 Rest

受傷部位應立即停止運動或活動,千萬勿逞強以免傷害擴大,休息是最佳良藥。

冰敷 Ice

在48小時內冰敷受傷部位,有助于使血管收縮,減少傷處的腫脹、疼痛及痙攣。每次冰敷15~20分鐘,休息15~20分鐘后再繼續冰敷。每次冰敷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避免造成凍傷或神經傷害

壓迫 Compression

使用彈性繃帶包紮傷處,壓迫可預防血管繼續出血或骨折移位,使傷害區域的腫脹減小。繃帶包紮從遠心端開始向近心端纏繞並固定,同時必須注意血液循環。

抬高 Elevation

抬高患部以促進血液循環。若懷疑骨折則應先固定在夾板后再抬高,部分骨折情況不適合抬高。

小提醒:若經過處理后,運動傷害沒有改善,建議會診專科醫生做進一步診斷和治療,千萬不可諱疾忌醫!

休閒運動也存風險

別以為平日很少進行高衝擊力運動,運動傷害就與你無關。事實上,運動傷害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除了激烈運動造成的創傷,外力性衝擊和長期反復性動作也會造成傷害。

另外,賽益醫生強調,無論從事那一種類型運動,從網球、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到爬山、慢跑、高爾夫等等休閒性質運動,都存在不同的運動傷害風險。

“運動前熱身不足、運動量過度、運動時發生碰撞或運動姿勢不正確,就隨時都有可能會有發生運動傷害。另外,你也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的個人風險因素(例如:肥胖),才能更有效地預防運動傷害。”他建議最好進行一些低衝擊性、運動傷害風險相對比較低的運動,例如:游泳、散步、太極、瑜伽等等。

他說:“除了運動,飲食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馬來西亞人的飲食太多澱粉類。如果你是勞動工作者,那倒沒關係,否則,想要吃就要懂得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來燃燒多余的熱量和脂肪。體重就是你的最佳指標,一旦體重超標,你就該警惕自己。只要充分了解運動和個人風險(例如:體重),才能把運動傷害的可能性減到最低。”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