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掠奪匪橫行 鞭笞阻嚇效果成疑(完結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遏止掠奪匪橫行 鞭笞阻嚇效果成疑(完結篇)

報導:涂素燕
圖:受訪者提供、本報資料室



鞭笞跟死刑一樣,一直是最具爭議的刑罰。

近年民間呼籲強制鞭笞掠奪匪,目的是遏止猖獗的掠奪罪案。

只是,鞭笞是否能有效遏止掠奪案件?



到底如何才能減少掠奪罪行?

鞭笞是當今世界最古老的酷刑。

牢獄里的鞭刑,跟學校或家長體罰鞭打孩子不一樣。

鞭子一下,皮開肉綻成漿狀,同時血汁橫飛。受過鞭刑的囚犯形容,那種痛直上頭部,感覺就像電擊。

被鞭的人,不只受鞭部位留下永不磨滅的疤痕,鞭打剎那的威力,對生理可能留下長久后遺症,心理的印記更是不用說了。

一直以來,國際特赦組織不斷呼籲我國廢除鞭刑,該組織曾針對我國鞭刑制度寫過一份研究報告書,報告書深入描寫受刑者接受鞭笞時的情況。

對心理打擊大

美國心理學會會員黃國輝博士表示,鞭笞除了給受刑者帶來生理創傷,也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心理和精神壓力。

受刑者不會知道自己哪一天會被鞭,他說,行刑的時候,受刑者需要排隊等候,這時候會聽到排在自己前頭的人,被鞭時發出的慘叫聲。

“被鞭的人,因為生理和心理的壓力,在10天到30天里可能面對不舉,很多人會害怕自己從此不舉。”

而且在鞭笞過后,受刑者上廁所時無法叉開雙腿,在15天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可能都需要趴著或站著上廁所。

“就算傷口複合以后,還是不能蹲下,傷口可能會裂開、疼痛,大小便時,需要靠其他囚犯協助。”

有些受刑者在接受鞭笞后的一段日子,依然會面對肢體的痛楚。

“鞭笞對心理打擊很大,一些受刑人事后會發惡夢、認知能力降低、看到警察會害怕、自我價值低等。”

研究顯示被鞭后還會犯罪

掠奪匪罔顧人命,引起公憤,許多人認為,在無計可施的情形之下,唯有對這些視人命為草芥的匪徒,施以鞭刑。

鞭刑是否真能阻嚇犯罪行為,減少社會問題?

黃國輝博士坦承,他本來相信鞭笞可以達到阻嚇效果。

但當他想找尋一些過去的研究數據,支撐自己的觀點時,卻找不到這方面的數據。

反之,一些過去的研究報告顯示,鞭笞無法有效遏止犯罪。

“這方面的研究報告不多,因為很多國家已經不贊成對犯人實施鞭刑。

美國特拉華州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曾經追蹤過一群受刑者,他們當中包括受鞭刑的犯人、被赦免鞭刑的犯人、只是囚禁沒有被鞭的犯人,以及接受緩刑監視的犯人。

研究結果顯示,62%受過鞭刑的犯人,出獄后會再犯法,其中31%會在特拉華州重新犯罪。

被赦免鞭刑及接受緩刑監視的犯人,再次犯罪的幾率反而更低。

特拉華州是美國最后一個執行鞭刑的州,該州最后一次執行鞭刑是1952年;1972年,該州正式廢除鞭刑。

非法入境者不怕鞭笞

國際特赦組織的報告書也顯示,鞭笞並無法阻嚇違反者再次犯罪。

“在我國被鞭笞的違法者,多數是非法入境者。許多非法入境者,受到鞭笞以后,還是會再次非法入境我國。”

他說,這個道理可能跟死刑阻嚇不了違法者一樣,許多人明明知道販毒會面對死刑,但依然販毒。

目前施實鞭刑的國家已經不多,他說,這些國家大部分是伊斯蘭國家和共和聯邦國家。

鞭笞源自英國法制,該國早就廢除鞭刑,不過,許多英國前殖民地,如我國、新加坡、汶萊等,至今仍保留這種刑罰。

找問題根源解決罪案

黃國輝博士表示,不管是誰被掠奪,或受到別人企圖傷害,都會留下創傷后遺症。

有些人被搶后會變得疑神疑鬼;晚上發惡夢;去到一些偏僻黑暗的地方,甚至會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等。

“這要看他過后能不能自然痊癒,一般人在3個月到半年之間,就會恢復正常。如果一直無法舒解這種心理,可能就需要尋求專業輔導。”

他說,受害者要求採取“以牙還牙”的刑罰嚴懲匪徒,這是正常的想法。

然而,如果科學數據證實鞭笞並不能阻嚇違法者犯罪,我們是不是應該省思,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能夠降低罪案?

他相信,鞭笞對平民百姓有阻嚇作用,對初犯的匪徒可能也有效,但如果那些掠奪匪是慣犯或吸毒者,就沒有效果。

當匪徒過度依賴毒品,他們已經無法清醒地思考,或理智做出判斷。

“如果毒品是問題的根源,我們需從根源下手,嚴厲打擊毒品。”

他建議媒體不妨多強調鞭刑對受刑者帶來的折磨,或許可以阻嚇那些意圖犯罪或初犯的人。

除了遏止犯罪,我們社會面對的另一個最大問題,是如何協助受刑者出獄后融入社會?

“在我國,坐過牢的人,不管是否受過鞭笞,都很難融入社會。”

違法者出獄后,往往受到社會排擠,“我們的社會很難接受坐過牢的人。”

很多違法者本身通常沒有社會技能,坐過牢留下案底后,更難找到工作。

“許多坐過牢的人會因為被社會看不起,受到歧視而憎恨社會,發展成反社會行為,變成慣犯。”

警民聯手打擊掠奪

酷刑未必能夠阻嚇匪徒造案,黃國輝博士說,但不管怎樣的匪徒都不想落網,犯案的時候還是最怕被捕。

所以匪徒往往會選擇在容易逃跑的地方幹案,看準無力反抗的對象下手,降低被捕的風險。

目前警方出動大型摩哆巡邏,他大表贊同,他認為大型摩哆方便穿梭大街小巷,更容易包圍追捕匪徒。

除了警方需要嚴厲打擊罪犯,群眾遇匪時的反應也很重要。

“看到掠奪匪造案時,大家應該合力追捕,不要自掃門前雪,當然也要照顧個人安全。”

他表示,很多匪徒膽大包天,無法無天,因為他們覺得就算幹案,群眾也沒有反應,不會受到逮捕。

“當警方或公眾捉到賊時,媒體可以大肆報導,阻嚇其他匪徒。”

各方合作防止犯罪

馬來西亞人民社警總會長關志庭認為,打擊掠奪罪案,警方、司法、人民、監獄方面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他說,警方需要落力追查案件、司法要嚴懲罪成者、監獄方面也要協助囚犯改造,重返社會。

人民除了做好自身防範,發生罪案的時候應該報警,盡量提供警方更多有利的線索,方便警方追查匪徒。

“多關注身邊可疑的摩哆,掠奪匪在幹案之前一般會先巡視,多加留意是可以發現他們的動向。”看到可疑的摩哆,應該記下他們的車牌、特征及報案。

他提醒民眾應該把手機、“SmartTAG”、“Touch’n Go”等物品的序號(Series No)記錄下來。

“家里一些金飾、名表,貴重物品也應該拍照記錄,失竊的時候才可以提供更完整的資料給警方。”

另外,民眾也可善用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的緊急求救服務,設立警鈴,或在手機遺失時追蹤手機位置。

他表示,被搶的時候,記下匪徒的車牌、鋼盔、穿著特征等。

“不過,匪徒的車牌通常是假的,他們通常穿著‘jacket’造案,過后就會脫掉,受害者一般也無法注意到這些,所以,旁人應該幫忙留意及提供線索。”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