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生活主題.沙沙蘭"藝"見你!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富生活主題.沙沙蘭”藝”見你!

報導、攝影:譚絡瑜(部分照片由林興提供)



藝在一起.漁村新興力量

6年前,雪蘭莪一個小漁村的村民,“傻傻地”在當地畫家帶動下總動員,結合來自本地與歐、美、亞洲數十位藝術家,憑著一股傻勁辦成了國際藝術節,讓更多人認識了沙沙蘭。

原本名不經傳的小漁村沙沙蘭,因為2008、2011和2014年舉辦了三屆國際藝術節而開始小有名氣,但還是很多人問:沙沙蘭在哪里?

沙沙蘭(Sasaran)是雪蘭莪海邊靠近瓜拉雪蘭莪的一個小漁村。從巴生沿著5號公路北上,經過加埔(Kapar)約20公里就來到沙沙蘭,繼續往北上15公里就是旅遊勝地古城瓜拉雪蘭莪。



2014年第3屆沙沙蘭(傻傻然)國際藝術節于11月27日開幕,國內許多媒體都報導了這項活動,前兩屆來過的公眾熱情回來捧場,更多人因為看到了新聞報導和朋友相傳之下,特地老遠前來參觀而認識了沙沙蘭。

寧靜小漁村變藝術城…

平常日子清靜的小漁村,11月突然變得熱鬧起來。來自23個國家66名藝術家陸續入駐沙沙蘭,住在借出房間的村民家里。一群來自吉隆坡尊孔獨中的學生們,在美術老師帶領下也住進了小村,負責擔任藝術節志工和助理。與此同時,學生假期藝術營也在志工老師們帶領下進行,孩子們難得有機會在各國藝術家身邊體驗藝術。

村民總動員全情投入,有的幫忙接待藝術家,打點住宿膳食交通,有的協助藝術家創作,有的出力當義工,還有的借出住家店舖外牆讓藝術家畫壁畫。本地村民和外地、外國人不分你我,大家一條心,風風火火地辦起藝術節。從11月27日到12月6日期間,藝術家在戶內戶外忙碌創作各種藝術作品,包括畫畫、藝術裝置、石雕、壁畫藝術、行動藝術等。

中華小學其中一間課室里,本地著名陶藝家謝有成示範制作陶杯。來自吉隆坡的年輕媽媽黃淑慧,從報紙上得知藝術展,特地與先生帶著一對兒女來沙沙蘭參觀,讓孩子們接觸藝術。小朋友對陶泥特別感興趣,玩了好久,最后捧著藝術家搓捏出的可愛小茶杯高高興興回家。

全村總動員接待外賓!

“藝術源自生活,走入生活。”是沙沙蘭藝術節的宗旨,藝術家們一反傳統,把村裏小學課室和戶外當成畫室、工作室,讓村民及來自各地的藝術愛好者近距離瞭解藝術家的創作過程。沙沙蘭並不大,雖然藝術作品分佈在幾個地點,但都在步行範圍內。小地方人情味特別濃厚,熱情村民還會告訴你哪里有雕塑、裝置藝術和壁畫看。

村里其中一個戶外裝置藝術展示場地,是一排被大火燒毀的店屋原址,空地上豎立著意大利、越南藝術家的石雕,大馬藝術家與村民合力完成的寶特瓶裝置藝術,不遠處兩層樓高鐵皮屋外牆上,以鐵枝制成的犀牛與壁畫,也是藝術家與村民的合作成果。攝影師林興正在向從吉隆坡遠道而來的公眾,介紹哪一件作品出自哪一國藝術家。他與好幾位外國及本地藝術家是相識多年的朋友,每一屆藝術節都來捧場,也看到了沙沙蘭的改變。

他與村民談話,得知藝術節舉辦方式與過去不同,比如第一屆外國藝術家被本地村民寄領,現在村民借出房子做臨時民宿;以前寄領家庭各別負責藝術家膳食,這次有村民慷慨捐贈米肉蔬果,熱心村婦天天在學校食堂給藝術家和義工煮大鑊飯。而他最感動的是,藝術節團結也教育了村民。從前村民亂丟垃圾,現在知道平時被遺棄的廢物, 也可以成為美麗的藝術品,會把破銅爛鐵收集起來循環再用。

藝術不遙遠,就在生活中!

藝在一起.再接再厲承辦

很多人好奇,何以一個小漁村能夠成功舉辦起國際藝術盛會,主席黃美笑答:“鄉村精神本來如此,每逢有紅白事、神誕,村民都會主動參與付出,合力把事情辦好。”本地畫家龍田詩插口說:“每個搞藝術的人都是傻瓜。”難得就是有一班“傻瓜”帶領村民們動起來,不計回報地辦了三屆藝術節,而且一屆比一屆盛大。

沙沙蘭人口三千多,村民以捕魚及農耕為生。這個漁村能走向藝術、走向國際,這與來自該村的藝術家黃美有很大的關係。黃美年輕時在新加坡南洋美專畢業后赴法國修讀藝術學位,學成后在法國生活多年,隨后決定回返家鄉,多年來堅持創作。眼見家鄉傳統漁業逐漸走向沒落,身為村子的一分子,他覺得這個村子似應該找另一個出路。

2008年,他向數名村民提起在沙沙蘭辦國際藝術節的想法,當時對藝術全無概念的村民都被嚇壞了,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但他並沒有放棄,帶動幾名村民,邀來國內外藝術家朋友,在不受看好之下成功舉辦第一屆藝術節。萬事起頭難,但第一次成功舉辦后,村民很有滿足感,接下來兩屆更多村民自動出來參與,讓籌委會成員們深感欣慰。

憑股“傻勁”走下去

黃美要改變人們的觀念,把藝術與大自然相結合,讓藝術走進社區,讓村民得以參與。“許多人會認為藝術是遙不可及的,事實上藝術是屬于生活的。”黃美與傻傻然藝術協會的理想是把沙沙蘭打造成一個藝術村,藝術讓村民感覺到生活的變化,同時也帶來很大的快樂。

辦藝術節第一個想到是錢,最后想到的也是錢。黃美坦言辦藝術節賺不了錢,舉辦國際盛會需要龐大的資金與人力,只獲得政府有限支持下,該村實無法每年都舉辦。每一屆都要為籌募經費煩惱,感謝許多商家大力支持和贊助,藝術節期間的住宿、食物、器材等都有熱心人士報效。他表示,藝術節可以繼續舉辦,民眾所付出的努力不可磨滅。然而要達到形成藝術村的理想,並非兩三年就能做到,可能要花上10年、20年或更久。籌辦藝術節而瘦了一圈的黃美,深知漫漫長路上困難很多,但憑著傻勁和村民給予的動力,再難也要繼續走下去。

縮影世界藝術創作

2008年,沙沙蘭第一次舉辦國際藝術節,當時約有30名國內外藝術家參與。第二屆在2011年舉行,約60名來自17個國家的藝術家在為期12天里入住村民的家,與村民一起生活並進行自己的創作。本屆是規模最大的一屆,66名來自23個國家,除了東南亞,也包括印度、日本、中國、羅馬尼亞、意大利、俄羅斯、蒙古、丹麥、台灣、美國和英國等。藝術作品包括雕塑、繪畫、裝置藝術、陶瓷等等。

2014年沙沙蘭國際藝術節于11月27日開幕,12月7日閉幕,畫展繼續在沙沙然中華小學開放至12月16日,有些藝術作品也在兩間神廟天聖宮及南音堂展覽,另外沙沙蘭大街小巷也有6幅壁畫創作。展出結束后,戶外裝置藝術、雕塑和壁畫會繼續保留讓公眾參觀。

打開心扉,擁抱藝術

沙沙蘭國際藝術節開始有了知名度,從第一次舉辦辛苦邀請藝術家,到現在外國畫家主動要求參加。這次參與的有些是來了兩三次、舊地重遊的老朋友,也有很多首次來馬的新朋友,比如來自印度的畫家Asit Kumar Patnaik和羅馬尼亞雕塑家Eugen Petri。

Patnaik的繪畫作品以女性為題材,希望喚起人民關注社會女性問題。他在畫畫時很多公眾好奇圍觀,他也會停下筆耐心回答他們的各種問題。大胡子Eugen第一次來到東南亞,就深深愛上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和辛辣食物,最令他感動的是,沙沙蘭村民熱情好客,還主動借他一輛腳車,讓他在漁村騎車趴趴走。

台灣畫家蔡志榮是“兩屆元老”,第二次參加沙沙蘭藝術節,在村里老朋友很多,也有來自外州的藝術愛好者特地來捧他的場。他覺得黃美與藝術協會推廣藝術的努力值得尊敬,希望未來看到更多政府的資助,並由衷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建成一間美術館,將沙沙蘭藝術節作品與文化永遠保存。

另一名台灣畫家林霞初次來馬,對于漁村文化、福建話和食物感到格外親切。開放式畫室創作,使她與民眾拉近距離,民眾從看不懂到主動提問交流,願意打開心窗,學習擁抱藝術,讓她覺得很感動。她對于大會安排獨中美術班學生擔任畫家助理讚不絕口,學生除了參與藝術節,也從藝術家身上學到技巧和表現,無疑是最生動的校外教學,真正達到“藝術走入生活”的目的。

村民與八爪魚干上了?

藝在一起.有心就能突破

藝術並不是高高在上,小漁村也可以是個藝術平台,藝術連結人與人、人與土地,讓這個地方變得更美。

藝術節使沙沙蘭從寂寂無聞到有人慕名而來,藝術節舉行以來,每天都有外地來的遊客在雕塑和壁畫前擺甫士拍照留念。本屆新增的大白鯊、八爪魚和3D壁畫都是檳城女藝術家、傻傻然藝術協會助理秘書黃競葉的作品。她上一屆以遊客的身份參觀沙沙蘭藝術節,很為主辦團隊和村民們的認真付出而感動,今年被拉進來成為主辦團隊一分子,同時用創作為沙沙蘭增添新元素。

除了第一次站在3公尺高棚架上畫壁畫,她也為村民繪畫肖像,在當地海南小炒餐館里舉行沙沙蘭小人物畫像展。有意思的是,她的壁畫結合村民力量完成,機械廠業者劉金泰參與製作小魚竿釣大白鯊壁畫作品,對藝術一竅不通的板廠業者李振益和伙伴以鐵線製成三隻鐵犀牛。

八爪魚壁畫是她向村民致敬的作品,她解釋:“這壁畫中將牆壁破壞得坑坑洞洞的八爪魚,代表這條漁村在辦藝術節時遇到的困難與挑戰,而我選擇畫村民朱天來(外號阿幹)與八爪魚對抗,是因為這個老沙沙蘭阿幹說過:遇到什么問題,都來找我!”

幾個月以來在檳城和沙沙蘭之間往返奔波,到入駐與村民們同心協力辦成藝術節,黃競葉如今對這個小漁村和村民都熟悉得很,沙沙蘭已經變成了她第二個家。

我是“話家”…

12月7日,星期日,這一天是藝術節的高潮。本屆藝術節主題是:“瘋藝瘋”(Art In The Air),當天閉幕禮讓全體國內外藝術家、志工、學生和村民有了“瘋一瘋”的機會。下午遊街像一場化妝舞會,學生和藝術家們化身小老虎、小蜜蜂、小丑、海盜、野人、面具怪人,浩浩盪盪從學校到街場、住宅區走一圈。義工少年、大叔騎摩哆沿路維持秩序,當地腳車友騎著鐵馬當志工指揮交通,一些村人跑出來看熱鬧拍照。

記者終于逮住了跑前跑后打點全場的村民朱天來,他就是八爪魚壁畫里的模特兒。身穿越南T恤,畫了個大花臉的阿幹笑呵呵。身為傻傻然藝術協會成員,他卻說自己不會畫畫,不是畫家,只是會“講話”的“話家”。他說:“6年來帶著熱情和傻勁搞藝術節,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使沙沙蘭更熱鬧,村民更健康快樂。”

畫不完小漁村之美

然而,沙沙蘭有的不只是壁畫,放慢腳步在村內漫遊,你會深入發掘沙沙蘭魅力。沙沙蘭小漁村隱藏在大路旁,曾經因為漁產豐富吸引了不少外地人來此捕魚定居。如今漁獲減少,從事捕魚的村民也越來越少,大多年輕人到城巿生活,留守下來的漁民除了捕魚,也出租船只帶人出海釣魚。

樸素寧靜小漁村因為藝術家入住,美術系學生來寫生而增添幾分熱鬧氣息。本地畫家楊六南在漁村民住了一個多星期,每天早上起來就坐在屋前魚排畫水彩畫。他說這個小漁村景色很美,怎么畫也畫不完。

花點時間與當地村民聊聊天,你也會听到更多故事。藝術家民宿的鄰家鄭太太說,其實很久以前就常常有畫家來漁村寫生,她們都見慣不怪了。她回憶二三十年前,屋前這條河清澈,可以直接跳入河里游泳捉魚,但如今河水被上游的外資工廠污染,河水變濁,也沒有魚了。近年拜藝術節所賜,才又重新有畫家、遊客到來欣賞漁村景色。

小地方人情味濃

曾經捕魚為生,現在經營帳棚生意的村民鄭發成說自己不懂藝術,卻在藝術節出錢出力。“我和黃美從小是鄰居,認識了幾十年,當然要支持。”他說:“小地方人人都互相認識,而且鄉村沒有什么活動,一有事大家都會熱情落力自動來幫忙啦!”除了半贊助為大會搭棚架、舞台,他也在藝術遊行時幫忙指揮交通,甚至給外地遊客當起導覽帶領參觀。

鄭先生帶記者走進天聖宮,這里是藝術節其中一個展覽場地。神廟戲台充做開放式畫廊展出畫作,這是馬來西亞少見的現象,西方油畫和東方傳統神廟形成很奇妙的感覺。他說,除了三年一度的藝術節,每年農曆七月廿六到廿八的神誕更是大日子,搭歌台演酬神戲,全村出動參與,甚至附近地區人們也來拜拜看戲。

小小的沙沙蘭有好幾間廟,除了天聖宮,還有仙法師公古廟和南音堂。南音堂的觀音雕像和巨大金龍,也是鮮為人知的景點。

返鄉助陣藝名遠播

藝在一起.我們全力支持

來自芙蓉,目前定居亞庇,在小學當行政人員的吳寶琴是沙沙蘭媳婦。她每年每逢大日子都會隨先生回來幾趟,而這一次是專程趁著學校假期帶孩子回來,本來已經安排好假期節目,因為要參與藝術節全部取消……

孩子參加藝術營,吳寶琴則與幾個親戚來當義工帶領學生和媽媽們做勞作。為了準備閉幕禮化裝遊行道具,她與一班義工已經連趕幾天夜車,終于在最后一天順利完成。她忙著把照片貼上FB,與遠在沙巴的朋友分享藝術節的點點滴滴。

“以前回來看過藝術節,但比不上親身體驗。”一整個星期雖然很忙很累,但她很有滿足感。“以前我告訴人家,先生家鄉在沙沙蘭,很多人都不知道沙沙蘭在哪里,現在我可以跟他們說:沙沙蘭就是辦國際藝術節那個地方。”

除了藝術節,沙沙蘭也有好吃好玩的,她熱心介紹:“沙沙蘭當地美食簡單又好吃,像早上的肉骨茶、雞飯,晚上才開檔的啦啦粥、啦啦煎和海鮮酒樓煮炒都很好吃。來沙沙蘭看完藝術品,可以去不遠的瓜拉雪蘭莪登皇家山、看螢火蟲。”

她鼓勵未來更多村內家庭主婦出來參與,貢獻一分力量。“沙沙蘭籌辦藝術節很不容易,一直面對缺乏經費問題,辦了這一屆也不知道下一屆能否辦得成,大家更應該全力支持,讓這么有意義的活動繼續辦下去。”

傢私店外牆變景點

藝術節使沙沙蘭煥發一股新的生命力,一位朋友形容得很貼切:“好像是個穿夏威夷襯衫的老伯一樣,突然變年輕活潑有生氣。”

傢私店外牆的美食壁畫現在成了觀光熱點,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壁畫前擺出各種搞怪姿勢拍照。傢私店老板並不介意店外忽然多了陌生人轉來轉去,他笑咪咪說:“畫家來畫畫很好呀,我只提出一個要求,就是不要在我的牆壁上畫豬,因為我的顧客有很多自甘榜的馬來人嘛。”他指著不遠處展示雕塑和裝置藝術品的空地,告訴記者:他的店原先在那里開了幾十年,后來因為被一場大火燒毀才搬來現址。廢置空間變成了藝術展覽館,空白的牆壁變成了畫布,藝術在這條村子里悄悄變出了魔法。

重溫童夢,與同學敘舊

洪俊豪與吳秀菲夫婦在吉隆坡擔任中學美術老師,前兩屆藝術節因為要工作賺錢所以推掉邀約,這一次終于來成。看到村民和義工們的投入與付出,讓他們覺得很感動。

沙沙蘭濃濃人情味,使他們愛上了這個小漁村。在學校課室里創作,讓洪俊豪有回到在吉隆坡美術學院學畫的感覺。吳秀菲家鄉在加埔,小時候來過沙沙蘭,對這兒很有親切感,還重遇不少中學舊同學。

沙沙蘭在哪里?

第一次去沙沙蘭有點“小混淆”,用Google Map或Waze導航apps找沙沙蘭,並不會直接出現Sasaran地名,GPS衛星導航要設定:Jalan Sasaran, Jeram, Selangor,才會帶你來到正確目的地。

來到街上你會看到舊路牌寫著:Sungai Buloh,莫懷疑自己走錯路,因為這個小村正名叫Sungai Buloh,但此Sungai Buloh不是彼Sungai Buloh。沒錯,雪蘭莪有兩個Sungai Buloh,后來為免混淆,正名被雙溪毛糯用去了,這個小漁村改叫Sasaran,屬而欖區(Jeram)。而有點“弔詭”的是,霹靂州也有一個Jeram。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