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質量須平衡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醫生質量須平衡

醫生,是攸關人命與人類健康的專業,衛生部及相關單位,必須根據需求,培訓醫藥人才,避免醫生短缺或過剩,導致政府資源沒有被善用在惠民措施上。



2014年8月,政府大學減少醫學系名額,導致滿分優秀拒于門外,為了讓優秀生如願進入醫學系深造,教育部同意探討增加政府大學的醫學系名額。

求醫者增

當時,大馬醫藥理事會否認因醫生過剩而指示政府大學減少醫學系名額。



相隔大約4個月,衛生部長蘇巴馬念卻說,因于我國醫生過剩,因此暫停處理外國大學醫學系學位認證申請,同時不會批准國內政府或私立大專院校,開辦新醫學系課程。

我國的醫生是否過剩,尤其是醫生對病人的比例是否達標,相信衛生部已掌握準確的數據。

不論醫生過剩或短缺,衛生部必須找出問題的源頭,從源頭解決問題,包括探討就讀醫學系的最低門檻條件。

時代進步、醫學昌明,疾病不減反增,到診所與醫院求醫的病人也越來越多,因此,醫生與醫療的需求量也隨著提高。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我國在10年后的醫生與病人的比例,是1名醫生對400名病人,到時我國是否可以達標?

正視需求

衛生部應善用政府大學與國內外大學醫學系的資源與便利,為我國栽培更多優秀的醫藥與護療人才,以應付未來的醫療需求,尤其是人口老化,尋求醫療服務的人口也隨著增加,這是衛生部必須正視的。

穿了白袍,醫生就要對病人負責,永遠把病人的福祉放在第一位,要得到病人的信賴的關鍵,是醫生的專業知識與對待病人的醫療態度。

醫生的質與量平衡,才能讓病人放心求醫與治療。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