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畫家爾納斯的魔鏡系列壁畫,對我來說,真的是魔鏡。
不是覺得這系列壁畫特別的美,而是訝異于,這系列壁畫如有一種魔法,吸引群眾的目光,帶起前所未有的追壁畫風潮。
很多沒想過來檳城遊玩的人,特別是外州的人,都被這陣“壁畫風”吹來檳城。
我在檳城近10年了,不得不承認,在近2、3年前吹起壁畫風以來,明顯感覺到,從我家鄉森美蘭州來到檳城遊玩的親朋戚友,越來越多。
很巧合地,我在檳城接待過的每一個親友,一定問我一道問題:“那個XXX壁畫,在哪裡啊,怎樣去啊?”
更讓我訝異是,一些向來不喜歡步行及曬太陽,更不喜歡老屋的朋友,竟然說,要走路找出壁畫才有樂趣,所以罕見地撐起雨傘,在喬治市老街裡遊走,尋找壁畫的蹤影。
當然,在物極必反的自然原則下,越來越多的壁畫,引起一些人的反感,覺得喬治市壁畫過多,變得俗氣,影響老街景觀,也引來大量遊客,干擾當地人生活。
這時,這一座曾經如死城,被人遺棄的喬治市,成了眾人討論的話題。
就如《城視報》主辦的“喬治市被藝術騎劫了?”論壇,雖然只有約50個出席者,但這論壇上,出席者熱烈地討論著,街頭壁畫作為公共藝術的一部分,如何影響喬治市,和這座城市未來的文化藝術領域,該怎么走下去。
在喬治市,文化藝術議題成為眾人皆參與討論的公共議題,是很罕見的現象。
對我來說,壁畫已成了一個出發點,真正引起眾人對這座城市形態的討論及反思,也讓我真正覺得,這座城市,屬于大家。
所以,壁畫無可否認地引來惡評,但只要善用這個問題,引領大家思考喬治市的更多問題,激起更多元化的論點,才真正體現喬治市作為多元化城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