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林慧雯
攝影:胡傳成
延壽心得:飲食清淡、生活有規律
森州華教鬥士黃金龍大半生在為華教奮斗,踏入81歲高齡,他卻也從燦爛歸于平淡,以規律的生活與清淡的食物度過晚年。
黃金龍自2004年搬入美嘉威安老院居住,雖然剛開始時不大習慣,但慢慢也適應了安老院生活。
他說,安老院裡生活相當規律,他每早5時起床,吃了早餐后便開始閱讀報章,空閒時便與院內其他老人們下棋、聊天憶當年,有時也討論一些時事課題,簡單平靜的度過每一天。
他說,他本身並沒有特別的養生之道,只是年紀大后,腸胃不能再受刺激,因此他平時的食物都以清淡為主,生活作息也相當規律。
保持樂觀心態
他認為,要活得健康自在,最重要是個人的心態;經常保持樂觀的心態,對身體健康自然有幫助。
他坦言,本身在多年前曾發生意外導致雙腳受傷,不能站立過久,以免傷到腳部,目前大多是以輪椅代步。
由于黃氏對華教貢獻良多,他當年因意外導致雙腳受傷時,許多華團都自動發起籌款,為他籌募醫藥基金。
在整個受訪過程中,黃氏看來依然精神奕奕,相當健壯,尤其是對記者的提問都能回答如流,甚至還開玩笑叫記者去競選國會議員,為民請命。
不後悔為華教奮鬥
回憶起生命中的華教奮鬥史,黃金龍坦言未曾有過一絲后悔。
他透露,他本身在3歲期間從中國南來大馬,一直到16歲回到中國求學,19歲再回馬,從此在這片土地落地生根。
“當時來到大馬后,成了油棕承包商,沒想過就此將大半生奉獻給華教。”
他指出,雖然當時擔任加小董事長必須出錢出力,吃力不討好,但他就是憑著一股衝勁,雖然艱辛,但多年來的付出總算沒有白費。
曾獲林連玉精神獎
曾在2000年榮獲林連玉精神獎的黃金龍坦言,華教是他甚至華社都必須奮鬥的事,以維護中華文化,將之一代代傳承下去。
他說,每所華小能生存至今並非理所當然,他在1990年代為維護面臨關閉的加拉賓華小而抗爭,是讓他走上華教抗爭之路的開始。
黃金龍回憶說,記得當年加小設立在仁保縣的偏遠園坵,而他是時任董事長。
他說,加小在最高峰時期曾有逾百名學生,但隨著華裔逐漸搬離園坵,導致無新生而面臨關閉的窘境,成為微型華小。
爭取加小遷校
“學校當時只有數位印裔學生,我甚至將自己的孩子送進該校就讀,為的是讓學校還有一絲的生存希望。”
他說,當年他僅30余歲便當了學校董事長,多年的領導必定對該校有一定情感,而且為了華社,他絕不能讓加小在他手中面臨關閉。
他記得,當時在親自見了時任教育部長及副部長,不斷作出爭取,最終獲得政府批准遷校,並在90年代把加小搬到芙蓉梅嶺。該校也是森州第一所成功遷校的微小。
“當時加小雖獲得搬遷,但一切需從零開始,所幸當時得到社會人士支持,現看見加小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加上有許多社會聞人擔任領導,讓我對加小的未來更有信心。”
黃氏當年對華教的奮鬥史,也讓他于2000年獲得林連玉精神獎。
堅持每天閱報
黃金龍說,雖然目前處于老年享福的時刻,他堅持每天起床后一定要閱讀報章,掌握社會所發生的事,尤其是關注華教及政治課題。
他指出,大馬華社長年必須為華教不斷作出爭取,可說是長遠的“戰爭”,華教也是大馬華裔的驕傲,一定要將其保存下去。
他希望有生之年能看見華教真正獲得公平的對待,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心願。
美嘉威安老院關懷中心院長劉西堂指出,黃老的性格較內向,也較安靜,平日喜愛閱讀報章,討論我國政治及華教課題,安老院內較少有其他老人家和他一同討論。
他坦言,黃金龍初進入安老院時,不時有社團領袖前來探望他,但近年來探望的人數逐漸減少。
“其實黃老很愛熱鬧,希望社團領袖們能時常前來探望他,與他分享華教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