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專題‧ 光環背后(1) 真的?假的 ?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娛樂專題‧ 光環背后(1) 真的?假的 ?

文/娛樂組
圖/攝影組



曹格、品冠受邀上《我是歌手》,名氣、身價爆漲!

梁靜茹“超會賺”,每年商演、演唱會的進帳過千萬!

戴佩妮在《金曲獎》一舉贏得歌后和製作人獎!



楊雁雁憑《爸媽不在家》拿獎拿到手軟!

全民電影《一路有你》狂收1717萬,創下大馬電影之冠!

五光十色的娛樂圈,被看到的都是光鮮華麗、熱熱鬧鬧、歡歡喜喜。

有時你看到的是真的,有些是營造出來的,真真假假恰恰是娛樂圈不可或缺的養分。

光環背后,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大馬娛樂圈有可為?

音樂製作人陳彥琿稱,在衰弱的經濟大環境影響之下,大馬中文娛樂圈的發展,在2014年其實已經逐步放緩。

“本地娛樂圈最活躍的時期,應該是5、6年前,當時有很多新人出現,像《2008娛協獎》的“新人推薦獎”,便有30組歌手/組合角逐,可是2014年大概只有3至5個新人發片。”

除了經濟蕭條的主要原因,他說如今的唱片公司和經紀公司簽新人需要考慮的因素也越來越多,大家都不再只抱著“先簽了再看”的態度,而是要遇到真正適合的對象才去進行,因為這行的回酬並不如想像中高。

“其實需要運用很多心力和時間去經營一個藝人,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幫到他們,小朋友的夢想和時間也不想因而被浪費!”

對他而言,現階段反而是讓他覺得“最沒有安全感”,因為對未來的發展無法預測,亦坦言看不見樂壇前景如何,故會格外擔憂。

任職環東音樂總監的他直言,雖然學院裡有很多頗具潛質的學生, 但他們都不敢貿然去簽下,一切仍要看機緣而定。

選秀是圓夢捷徑?

曾擔任《非常好歌》評審的陳彥琿認為,選秀節目對一些懷有“歌星夢”、“明星夢”的素人,的確是踏進娛樂圈的其中一個最佳捷徑。

“選秀節目的確是一個管道,可以讓他們很快得到知名度、讓很多人認識他們,這是一件好事;可是能不能在這15分鐘之后繼續走下去呢?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成功與否最后仍需以實力為重。”

他說《非常好歌》有讓他發現一些新人很有潛能,“可是能不能有人幫他們完全發揮、經營或者教導,真的只能看各人的造化。”

他說現時很多參加選秀節目出來的選手並不獲唱片公司青睞,在台灣掀起一股熱潮的《超級星光大道》(后改名《華人星光大道》),也因氣勢大不如以前,很多星光幫選手無人問津,節目今年終宣佈暫停。

無論如何,陳彥琿表示素人參賽者的胃口也越養越大,純本地的歌唱比賽已經無法吸引他們,他舉例《中國好聲音》來馬辦海選,兩天的試音活動就成功引來約550人報名,“這是比起本地普通歌唱比賽的幾倍!”

他說,7、8年前則以本地歌唱選秀比賽反應較為熱烈,2006年韓國JYP趁著旗下韓流巨星Rain在亞洲巡演,曾與環東藝校聯辦招募新人活動,但是當時的回響頗為冷淡,大概僅有二三百人報名參加。

然而,在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態作祟,大家都認為不出國就不紅、沒實力,尤其是當陳永馨在《中國好聲音》一夕爆紅,更引來大批大馬新秀闖神州秀唱功。

“因為你只要在《中國好聲音》爆紅,中國市場那么大,多多少少回饋方面就很大。”

本地市場養得起藝人?

對此,陳彥琿說:“我們的市場是沒有辦法消化這么多人。我們華人娛樂圈養不了多少個歌手。這是事實!”

目前本地樂壇飽和狀態與經濟息息相關,他說排除在海外發展的一哥一姐如光良、曹格、梁靜茹等人,那些只在本地的藝人都是抱著“博一博”的心態。

他披露現時唱片已經不是歌手收入的主要來源,加上大家聽歌的模式已變,非法下載日益增加,“唱片根本是賺不回製作成本!海外歌手的唱片銷量也難以賣上過萬,所以陳奕迅的專輯只賣八九百張不是不可能的。”

他披露,歌手現在主要靠商演、活動賺錢,“不過,一般本地歌手的一場商演唱酬有5位數已經是非常難得;其中又以創作型歌手較少有表演邀約,反而舞台型歌手較為吃香。”

作為圈中人的阿牛(陳慶祥)有深刻感受,他說:“藝人跟每個行業都一樣有自己的心酸和成功之例。有哪一份工作不辛苦啊?不過藝人的成敗比率則比較極端。”

他指出藝人最辛苦的是情感張力,“普遍上能當藝人的人,通常本身很有才華,有才華的人的情緒也比較不穩定,而藝人都是用情感來工作。”

他自爆早年不習慣的時候曾患有輕微憂鬱症,“藝人就好像運動員,運動員是大量使用肌肉去完成運動項目,而藝人則用他的靈魂和情感去完成表演,壓力都是非常大的。”

對于藝人賺錢容易還是艱辛,他笑說很會賺錢並不等于會懂得理財,“我面對最大的矛盾是,早年的時候並不懂得管理自己的財物。現在就回歸最簡單的方式,把賺到的錢儲蓄起來,然后再買房子。”

他坦承唱片不只已經不是歌手的主要收入,更不是唱片公司維持經營的收益,就他個人的收入就來自表演、代言和海外內的詞曲版稅!

本地電影抬頭?

自2010年的《大日子》、《初戀紅豆冰》在大馬創下漂亮票房,大馬中文電影近年如雨后春筍開拍,單是在2014年截至11月尾就有多達14部,唯票房在農曆新年過后便虧慘慘!

對大馬電影人一窩蜂開拍電影,阿牛表示並不是假象,更沒有好與壞之分,“香港電影業也都是一樣,大家發現存有某個可能性,就很多人跟著會拍。電影就是在這樣過程中慢慢成長和改進。”

他笑說大家有機會去嘗試是好事,總好過沒有市場讓大家挑戰,“就像早年本地創作剛冒起時,大家也是一起去做,因為大家都看到有一個機會和可能性,有夢想的人很多,最重要是做的人希望走怎樣的路。”

至于本地電影素質好壞,他直言這是大家無法管制的範圍,“不過也總要有一個過程。真正要拍到很多好電影之前,一定要經歷過拍很多爛片的過程。香港、好萊塢都是有過一樣的過程。最后的精英團隊會被留下來的!”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