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蘿夏:入微──抗戰舊曲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亞蘿夏:入微──抗戰舊曲

這裡的中文報章,都以顯著的版位刊登中國第一次公祭二戰時被日本軍人殘殺的南京30萬人民。隔了77年──感覺可以一句西洋諺語來概括:better late than never(遲好過沒有)。



我戰后才出世,沒有吃過苦,但也不能說沒有,日本蝗軍佔領這裡三年零八個月,滿目蒼夷、百廢待興,日子自然不好過。人民被山下奉文強迫奉獻五千萬奉納金運回日本,是自幼就一直聽大人說起。那時的五千萬想想如今是多少錢,加多三個零算是客氣的算法了。

山下奉文的神主牌,可一直被恭敬地供奉在靖國神社,日本政客年年都去祭拜。

我父母與兄姐就吃過苦頭,先別說逃難了,最年長的兩位姐姐好端端地在求學,被日本入侵中斷求學,對她們個人來說也算是“血海深仇”了,因為改變了她們的一生。



我大哥5歲入學,學校以日語教學,他除了記得“亞里駕多”就是“八個野鹿”。幸好不到一年日本投降。

像報紙國際版報導的,日本完全不做反應,這是意料中事。從日本政客屢屢試圖竄改歷史教科書,可以猜到廿年后他們會聲大夾惡的說:“你找出證人來證明,什么慰安婦?什么侵略?完全沒有這回事。”拭目以待吧!

中國民間祭可以舉辦一個抗日歌曲大會。但那時是八年抗戰期間,中國人民逃難都來不及了,哪有機會聽歌,即使是呼籲打日本鬼子的歌。那可以到南洋來尋找,中國古人早有句話說“禮失求諸野”就是這個意思。南洋國家的資深人士很多都知道這些抗日本歌曲,因為那時很多中國藝人組團來南洋籌募救國基金,至少主演《夜半歌聲》的金山就來過兩次。先父也買過好幾張抗日海報。

那時的小娃娃戰后先學會的歌曲都是抗日歌曲,有一首第一段歌詞就是“同胞們,細聽我來講,我們的東鄰舍有一個小東洋,幾十年來練兵馬,東亞稱霸強,一心要把中國亡。”歌詞記得清清楚楚,歌名卻不肯定了,好像是“保家鄉”,聽眾對象是南洋華人。

我大哥很年輕時的沖涼房名歌,就是“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進行曲旋律,歌名就叫“大刀進行曲”。二姐教過我歌頌空軍的“杯酒高歌”,但對一個三四歲的娃娃,這首歌太深了,沒學會。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