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专题.光环背后(4) 过年才看本地电影? 电影篇(上)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娱乐专题.光环背后(4) 过年才看本地电影? 电影篇(上)

文/娱乐组
图/摄影组



素人拍戏很便宜?
贺岁片一定卖?
拍电影很好赚?
本地养不起编剧?
监制最懂观众口味?

素人很便宜?

《一路有你》素人当道,票房卖到不但刷新本地票房纪录,也为本地中文电影注入新生命,给不少跃跃欲试拍戏滋味的街头老百姓一张当演员的入门票;这个“票房奇蹟”也让人以为电影很好赚,纷纷开拍电影沾“财气”!



这些光环是真的还是只是一个假象?

你若对着周青元(Chiu导)说:“哇,你用一班安哥、安娣和‘K呢啡’来拍电影,肯定省不少啦!”他一定会瞪大眼睛回话:“才怪!”

素人并非专业的演员,即便素人演员外形与角色相符,对着镜头不会生涩,一群老人家始终未经过专业训练,导演若缺乏丁点耐心和爱心,一个不小心就会成为茶室文化中,坊间耳语的“宇宙最火爆导演”。

“如果我要找成龙来参演,肯定是素人便宜很多,因为成龙是天王巨星。如果与中等级别的艺人相比,那么素人就未必便宜。因为素人NG多,提高了制作难度,拍摄时间增加,就会连锁导致成本增加。

举例《一路有你》要8部摄影机同时间进行拍摄,因为素人不是专业演员,要取多个角度时,他们不像演员般,能精准做回一样的动作,很多人以为是这样,但是并不是,成本其实更高!素人只是在安排时间方面占优势。”

红星助票房?

一般电视、电影都会争相找大牌明星撑场,为电影先争取粉丝的第一轮争票热潮。虽然当红炸子鸡的确能够招来不少票房,但导演们皆认为,电影要赢得长远口碑,而不是短暂讨论。所以,红星助票房这一招,Chiu导也不怎么买账。

“形式上是可以帮助票房,但并不是绝对。很红的艺人,也有票房很糟糕的电影,但他们绝对可以引人注意。票房最重要是在观众入场后,出来的口碑,那才是决定电影生死的关键。

现在很多新的媒介体(指社交网站),只要一个人觉得不好,就会有100个人知道不好,传开了就不会有人买票进场。

以前消息不会那么“迅速”,一个人看了,另一个人不会知道口碑如何,他还是会进场看,所以票房还是有。不管之前宣传作的多么好,第一批进去看电影的人觉得的好与不好,就会影响接下来的票房。

如果第一批人出来说好,接下来的票房就会涨,如果他们说不好,那么接下来的票房不管你之前做了多大的宣传都没用。”

过年电影旺季?

自2010年的《大日子WooHoo!》开启本地人看本地中文电影的接受度后,接下来的农历新年都有不少电影争相争取贺岁档期,造就了大马人过年看本地电影的“习惯”,就像每年中秋才会想要买月饼,每逢过年才会想要吃肉干的“习惯”一样。在贺岁档以外上映的电影,似乎在同一群大马观众眼睛里变成隐形了一样。

“其实也有很多人问我:‘你的电影明年过年会上吗?’我说没有时,他们就会问‘后年呢?’我也好奇为什么一定是过年?这绝对是假象!可能是常看电影的本地人占20%,其他的人只有在大日子才会去看电影。

过年除了在家看电视,就外出看电影,好莱坞也是在暑假的票房才比较高。旅行有旺季,电影也是。过年就肯定是大马电影的旺季。

过年到戏院的人,如果没有X片,他们就会转Y片,不会因看不到你的片而回家。所以只要那个期间上映,票房被填高的几率较高。”

旺季以外的电影是不是就表示要打包了?“不尽然,看《等一个人的咖啡》不是贺岁档却有好票房,好莱坞电影在大马也是没季节的。本地中文电影有没有可能走到这样子呢?我觉得要慢慢,绝对有可能,只是说在过年相对的聚焦比较多。”

拍电影能赚?

电影本是艺术,但是到了商人的手上,无疑是一个生财工具,眼见别人家的母鸡下了一颗金蛋,就有“案例”可以告诉投资商电影如何大卖,成绩如何理想,回酬率如何客观,盈利来得多么迅速。因此造成了大家都想要买电影这只“母鸡”来赌一赌下金蛋的几率,殊不知不是每一只母鸡的素质都能够达到下金蛋的程度。

“也许看见过年的电影成绩好,大家就找钱、找人来拍一部电影,其实没想像那么容易,一年里能有好票房、赚钱的电影真没几部,很多人只看到好票房的,却没去看那些票房不好的,所以投资商很多时候也未必知道这个事实,大家觉得做一部就会再赚几百万。

粗制滥造这码事,任何行业都会有,只要有人看到好成绩的,就会有人要效仿。但回到电影最根本还是在于观众身上,他们可能会上一、两次当,但现在的观众看很多电影,他们已懂得分辨电影最起码的好坏。”

剧本是电影的灵魂?

看电视或者电影最重要的就是剧本,不管明星多大牌,如果剧本不堪入目,明星也只会沦为烂片王。不过,这就意味剧本就是电视剧、电影中不能侵犯的灵魂吗?编剧难道就真的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吗?

今年靠《一路有你》荣升千万票房编剧的李勇昌就摇摇头无奈表示,虽然电影出来后跟原创的剧本不是支离破碎,但其实一部剧本能被导演修改剩60%,就已是莫大荣幸!

“我明白导演因为时间、空间、资金、当下的想法因素都必须二度创作,当我写完剧本就是生了孩子送出去,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就是电影成形后上映,有时候会有惊喜,也许会跟我剧本有不一样的地方,但不见得是坏事,编剧的满足感就是这一份惊喜,我总是觉得编剧负责生孩子,孩子生了会不会成才就要看导演。”

剧本被二度创作后,是不是意味失去编剧在创作这部剧本时的初衷?用镜头随意“改写”剧本,编剧难道不会感到不受尊重吗?

“剧本其实是死的东西,不像是美国这些地区的制作,他们在写剧本前就做了前导准备工作,大概知道演员是谁,也先看了场景。而本地编剧一般在写剧本时,电影制作部分的构思是空的,最多也只是一些跟题材雷同的照片,其他都得靠想像。除非剧组找到一模一样的地方,演员能够跟你写的一模一样,演绎也诠释得如出一辙。“

好编剧难寻?

演员荒不可怕,能演之人只要经过培训,一定大有人在。导演荒不可怕,现在人手一机的时代,想要透过镜头说故事的人,街上随便喊一喊应该会有几个回头应声。

反而是要新鲜有才的编剧,才头痛!目前马来西亚的电影和电视圈,都陷入了有米有水的情况,但却没锅子,那这一碗饭要怎么煮熟呢?

“宏观世界,剧本不容易写,要写有共鸣,有文学气息,必须包含编剧的人生背景历练,他的文学修养,除非是天才,不然编剧不可能体会到老年人的心情,写出老年人心情,这么有关历练的故事。

再说,我们的市场到底有没有用心去栽培编剧?本地上的课程都很皮毛,为了跟社会接轨,什么都学,编剧要学电视、电影、广播、舞台剧剧本,还要学化妆、表演、导戏、摄影等,什么都学点皮毛的。国外别说远的西方,台湾就有表演、电影、舞台设计都是专门念的。”

把关人太保守?

从编剧晋升导演行列,是电影界的常事,为了能更完整叙述电影剧本的内容,编剧们都乐于尝试执导自己的剧本。但是,导演真的就只是坐在导演椅子上,喊声“Action”、”Cut”吗?

“基本上拍摄都未遇到什么困难,但新导演有个最大的难关,那就是上头。后期把关的部分,还没有百分百的把关权利,有时候我觉得大马人会想要看这些东西,但基于商业考量,监制一般会说:“错了,马来西亚人喜欢看……”、“你还很新,要听我们说。”、“我们对市场比较熟悉,要剪掉对白。”、”我们清楚观众口味”。

编剧吃不饱?

没有专业的课程培训没关系,后天补足就好。但编剧也是人,再有热忱日子还是要过,那么这个光鲜的电影圈子,到底愿意给编剧理想待遇的电影公司又有几家呢?

“如果连生活都吃不饱,编剧怎么有时间创作?创作需要进入很大的空间,要花很多时间做资料搜查,拍关于美食的电影,要学烹饪了解厨师生活,才可以写出好的剧本来。但他们领的工资才一点点,好剧本又要花好几个月来完成,他们是不是被迫去兼职才能维持生活呢?但兼职就影响剧本的素质,另外国内的编剧断层太久了,线上只有以前的老编剧,现在上来的编剧又还太新,没办法写太历练的东西,看来又要在等个10几、20年了!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