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心昉︰語言造成的誤會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謝心昉︰語言造成的誤會

新山辦事處記者



身為華裔,中文是我們從小學習的語言,但在同樣使用中文作為母語的中國及台灣等,都有各自常用的俗語,馬來西亞華裔或許聽不懂,甚至還會誤解其中意思。

很多外國人不知道我國是個多元種族國家,以為“馬來西亞人”就等於“馬來人”。

記得在台灣唸書時,當台灣朋友得知我來自馬來西亞,會驚訝地問:“你學習中文幾年了?”,或驚嘆:“你中文說得很好!”。



每次只能笑笑回應,或者解釋:“我是馬來西亞華裔,從小就學中文。”

當然,與台灣朋友使用中文溝通時,不小心使用“馬來西亞華語”時,他們會聽不懂,他們使用的一些俗語,我也未必理解,有時甚至會誤解彼此之間所表達的意思。

例如,大馬華裔習慣稱菜市場為“巴剎”,“很悶”則說成“很顯”,這是台灣朋友都聽不明白的。

另外,雖說英文是國際語言,但不是每個人都懂得說,也可能會誤解對方的意思。

比如早前發生泰國網絡瘋傳,一名僧侶因聽不懂英文,誤以為遭外國男子羞辱,竟惱羞成怒,扇了對方一個耳光。

其實該名男子只是說了一句“ok,fine”,但卻這句話卻與泰語的水牛(KWAI)發音相近,令僧侶誤以為男子辱罵他,結果出手打人。

因為一句聽不懂的英文,就產生了這樣誤會,雖然男子聲稱這並不會影響他個人對泰國的印象,但僧侶未搞清楚對方意思,便動手傷人,確實很不應該。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