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铨:助物业度严冬
甲州高级记者李振铨
最近读了一篇指马来西亚产业市场正进入“冷却期”的报导,报导中的一些数据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马来西亚房地产发展商公会的产业市场调查显示:
■近90%受访者感受到2014年预算案宣布的冷却措施造成的产业市场放缓。
■84%发展商为计划取得融资,但53%潜在购买者面对融资的挑战。
■100万令吉以下的产业由于潜在购买者面对融资困难及未开放的土著单位而无法售出。
■大部份位于雪兰莪及柔佛,过去3年竣工,价格50万至100万令吉的产业,31%仍未售出。
■大部份位于霹雳及彭亨,价格25万至50万吉的产业,34%仍未售出。
■2014年上半年推出的1万189个单位,只售出49%。
■超过80%受访者对2015年上半年的产业市场抱持“中立”至“悲观”的看法。
这些数据令我联想到最近读过的一篇访问我国任期最长的国会议员──东姑拉查里的报导。姑里直指我国经济正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的确,回顾我国过去3次经济不景难关,1980年代末期的经济不景源于股市大跌;1990年代末期的难关因区域货币遭狙击而引起;2000年代末期的难关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如今,我国不但股汇受挫,连国家主要收入来源的原产品价格也一落千丈,令人担心复苏经济的努力将顾此失彼。
在股汇及原产品连连遇挫的情况下,产业市场晋入冷却期,再加上2015年将来临的消费税(GST),普罗百姓能有乐观的理由吗?
政府在1990年代末期面对经济难关时,曾大刀阔斧地刺激产业市场。当时,政府开放未售出的土著固打房屋单位,刺激市场交易。
房地产领域涉及超过140项上游及下游行业,刺激市场交易将有效地带动各行各业,进而带动市场的现金流。
如今,相信大家也会期望政府再来一次“大刀阔斧”,助产业市场度过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