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州高級記者李振銓
最近讀了一篇指馬來西亞產業市場正進入“冷卻期”的報導,報導中的一些數據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馬來西亞房地產發展商公會的產業市場調查顯示:
■近90%受訪者感受到2014年預算案宣佈的冷卻措施造成的產業市場放緩。
■84%發展商為計劃取得融資,但53%潛在購買者面對融資的挑戰。
■100萬令吉以下的產業由于潛在購買者面對融資困難及未開放的土著單位而無法售出。
■大部份位于雪蘭莪及柔佛,過去3年竣工,價格50萬至100萬令吉的產業,31%仍未售出。
■大部份位于霹靂及彭亨,價格25萬至50萬吉的產業,34%仍未售出。
■2014年上半年推出的1萬189個單位,只售出49%。
■超過80%受訪者對2015年上半年的產業市場抱持“中立”至“悲觀”的看法。
這些數據令我聯想到最近讀過的一篇訪問我國任期最長的國會議員──東姑拉查里的報導。姑里直指我國經濟正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的確,回顧我國過去3次經濟不景難關,1980年代末期的經濟不景源于股市大跌;1990年代末期的難關因區域貨幣遭狙擊而引起;2000年代末期的難關源于美國次貸危機爆發。
如今,我國不但股匯受挫,連國家主要收入來源的原產品價格也一落千丈,令人擔心復甦經濟的努力將顧此失彼。
在股匯及原產品連連遇挫的情況下,產業市場晉入冷卻期,再加上2015年將來臨的消費稅(GST),普羅百姓能有樂觀的理由嗎?
政府在1990年代末期面對經濟難關時,曾大刀闊斧地刺激產業市場。當時,政府開放未售出的土著固打房屋單位,刺激市場交易。
房地產領域涉及超過140項上游及下游行業,刺激市場交易將有效地帶動各行各業,進而帶動市場的現金流。
如今,相信大家也會期望政府再來一次“大刀闊斧”,助產業市場度過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