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事焦點‧小問題莫大驚 李緯夏:了解嬰幼兒4大腸胃疾病

報導:陳筱柔

“哇……啊……!”震耳欲聾的哭鬧聲和痛苦扭曲的小臉,往往讓新手父母手足無措,到底小寶貝是肚子餓?或潛伏其他腸胃疾病?需不需要看醫生?小兒科專家分析嬰幼兒常見的四大腸胃問題,讓大人聰明掌握小孩腸胃健康,再也不必慌張無助!

馬來亞大學醫院小兒科部門主管兼小兒科專科醫生李緯夏教授指出,嬰幼兒(尤其是新生兒)的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運作機制也不成熟,經常很容易就會出現一些不舒服或不適狀況,只要排除潛伏嚴重腸胃疾病的可能性,很多不適現象都是過渡階段,父母不必太過擔心。

“嬰幼兒常常會出現很多不明原因的哭鬧狀況,一般上,只要符合嬰幼兒成長的幾個重要指標=, 就不必太過害怕。父母可以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作出判斷,比如是否正常發育?有沒有營養不良或體重突然增加的情況?有沒有出現影響生活的症狀,例如:頻繁嘔吐、腹瀉、嚴重腹痛等等,當然,如果父母察覺孩子有什么異樣表現或有所懷疑,最好會診小兒科醫生作出專業評估和診斷。”

建議自費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病毒肆虐的今天,很多父母都懊惱到底該不該讓孩子注射各式各樣的疫苗,輪狀病毒疫苗是其中之一。李教授表示,假如經濟環境許可,建議父母讓孩子注射自費的輪狀病毒疫苗:“事實上,父母確實很難確保讓孩子完全處于零病毒的生活環境,無論多么努力保持衛生,只需要很少量的病毒,就可以讓孩子感染。”

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所引發的腸炎,會導致他們出現嚴重嘔吐、腹瀉、脫水等症狀。也許,你可能會覺得很少嬰幼兒因腹瀉情況而死亡,但李教授強調事實並非如此。嚴重的腹瀉確實有可能造成嬰幼兒死亡,而且嘔吐、發燒等症狀不但讓孩子非常不舒服,也會對父母造成很大的困擾。因此,注射疫苗是防患于未然最好的方法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腸胃問題在嬰幼兒成長過程中,仿佛像是鬼魅般如影隨形,讓很多父母傷透了腦筋。其實,有些小孩子的腸胃問題隨著時間流逝會逐漸好轉,大人不必過分焦慮。李教授分析我國嬰幼兒四大常見腸胃問題:

1.嘔吐溢奶/胃食道逆流

嘔吐溢奶現象常見于新生兒,嚴重的話則可能是胃食道逆流,這都是新生兒最常見的腸胃問題。最普遍的原因是新生兒胃部跟食道交接的括約肌發育得不夠成熟,關閉得不夠緊,加上消化系統的蠕動不是很協調,導致奶水很容易從胃跑至食道再到喉嚨,產生溢奶或胃食道逆流的情形。這個情況通常發生在嬰兒出生的幾個月后,等到一歲后就會自動減少或好轉。

雖然嘔吐溢奶不會致命,但也有可能是嚴重健康問題潛伏的症狀,比如非消化系統疾病(腦膜炎、肺炎)引發的嘔吐情況,如果嘔吐或食道逆流情況嚴重(例如:頻繁嘔吐、大量溢奶),最好會診小兒科專科醫生以防萬一。

如何分辨嚴重程度?“每天發生1~2次,孩子只是自然吐出分量不多的奶水,不需要很辛苦掙扎,加上體重正常增加,通常就是一般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孩子不停哭鬧、發高燒、整天很疲乏,而且皮膚顏色感覺不對勁,父母就要小心是否有其他問題,而不是單純的食道逆流或反射性嘔吐。”

如何改善?建議在餵完奶后,以直立式抱著寶寶,輕拍或輕撫他們的背部,借由一點外力的震盪,幫助寶寶將腹中的空氣排出,可能有助于減少溢奶問題的產生。

2.腸絞痛

當嬰幼兒(尤其新生兒)持續大聲哭鬧,而且完全沒有停止的跡象,父母應該注意是否有發生了腸絞痛問題。“事實上,腸絞痛發生的真正原因至今不明,但多半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好轉。所以,只要孩子可以正常喝奶進食、活動能力也正常,父母無需過度緊張。”

有腸絞痛問題的孩子,平時可能活潑好動,但下一秒卻因為不明原因的腹部疼痛而啼哭,難免會讓父母不自覺地陷入慌亂狀態。目前,醫學上無法準確推測腸絞痛的原因,自主神經不穩定、配方奶粉過敏等原因眾說紛紜,但至今沒有定論。

因此,李緯夏醫生其實並不贊成透過藥物來“治療”或改善嬰幼兒的腸絞痛問題,尤其是在就診檢查后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的情況下,更不建議採用藥物來處理嬰幼兒腸絞痛問題:“首先,我們其實難以確定用的藥是不是真的有效,另一方面,除非腸絞痛症狀非常頻繁,不然多半都會隨著嬰幼兒年齡增加而逐漸改善,只要孩子會吃、會動、會拉就不是嚴重問題。”

如何改善?建議可讓孩子沖溫水澡,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或者輕輕按摩他們的腹部,減少腸絞痛引起的不適現象。

3.便秘/排便次數頻繁

很多人都覺得便秘是嬰幼兒的常見問題,其實排便次數過于頻繁也會造成困擾。反正就是嬰幼兒不排便,父母很煩惱,排便次數太多,其實也很煩心。事實上,嬰幼兒的糞便(例如:顏色、味道、濃度、頻率)是反映腸道健康狀態的指標之一。

便秘通常會在嬰幼兒開始進食固體的階段發生,有便秘的嬰幼兒,糞便會變得很硬,不容易排便,嬰幼兒更可能因為怕痛而不想排便。李緯夏教授表示,雖然很多父母會透過更換奶粉來改善便秘問題,但是,其實沒有科學研究證實更換奶粉可以改善便秘問題。

一般而言,便秘主要與餵養方式、飲食質量和數量、排便習慣、胃腸道消化吸收能力、腹肌壓力、腸道平滑肌的發育和推動力有關。

另外,李教授指出,很多父母會覺得嬰幼兒必須每天排便一次才算正常,否則就是便秘,其實,正常的嬰兒可以一天排便4~5次、或幾天到一個星期才排便一次。頻率和次數不是問題,而是應該留意糞便的形狀(例如:會不會太硬)。其實,嬰幼兒的排便習慣個體差異很大,只要體重正常的增加,排便時不會太辛苦,大致上就沒有太大問題。

4.脹氣(俗稱肚脹風)

嬰幼兒脹氣情況也是常見問題,顧名思義就是腸胃中有較多的氣,而令嬰幼兒感到肚子脹脹、感覺很不舒服,甚至因此哭鬧不休。脹氣的發生主要是因為嬰幼兒的消化道器官構造與生理功能尚未發育完全。

另外,餵奶姿勢不對、奶瓶擺放角度錯誤、飲食等也是導致脹氣的原因。輕柔按摩腹部有助于腸胃蠕動和氣體排出,進而改善脹氣情況。另外餵奶時應注意讓奶水充滿奶瓶嘴的前端,避免讓嬰幼兒吸入過多空氣。

均衡飲食多蔬果

另外,李緯夏教授也分享很多父母在維護嬰幼兒腸胃健康課題上的迷思,例如:覺得配方奶粉最好,以及過度迷信有機產品和營養保健品的功效。

雖然配方奶粉產品宣傳鋪天蓋地,但李教授強調天然的母乳才是最好的。若真的要選擇配方奶粉也可以,但未必一定要選擇最貴的,根據個人的經濟能力選擇即可:“有些父母覺得配方奶粉價格越貴越好,其實大部分配方奶粉都一樣,比較貴的不見得比較好,很多可能是市場宣傳手法。”

有機產品營養素更多,為孩子帶來更多健康好處?李教授希望父母認真思考的問題是,更多營養素是否必然等于更好的健康?其實不見得。雖然有機食品營養素比較多,但嬰幼兒未必能夠完全吸收,所以,應該從實際角度去考量,不要過分迷信。多攝取天然蔬果,秉持多元化均衡飲食原則,其實就已經足夠。

現代父母很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有些甚至從小就讓孩子補充保健品。李教授表示服用營養補充品應該根據個別情況而定,例如:早產兒、胎兒時期沒有獲得足夠營養、母親本身無法提供足夠的鐵質給嬰幼兒等等。至于正常成長的嬰幼兒,父母不必過分緊張提供過多營養補充品。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