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付出 生命更精彩(下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透過付出 生命更精彩(下篇)

報導:許雅玲
圖:受訪者提供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GPS導師林順揚和趙妙玲坦言,扶貧過程中,看到大專生從“我想”到“我做”,一步步裝備好自身,內心充滿感恩和滿足。

明年即將邁入第4年的柬埔寨扶貧計劃,讓義工開啟“希望”的眼光,同時開啟村裡小孩的閱讀習慣。



這一路走來,扶貧的大專生,看到貧窮,收穫成長。他們希望,在接下來的行程,能夠為當地建立更完善的圖書館管理系統。

趙妙玲斬釘截鐵表示,“不是誰要去當義工,就能夠出發的。沒有預備,無法面試。面試合格,但是,籌備過程態度不好,就算買了頭等艙機票 ,還是會被刷下來。”

GPS導師們,不要聽話的支持者,他們要能夠獨當一面的領袖!

具體來說,想要申請GPS義工資格,首先得是讀書會會員。會員的申請不一定獲准,因為必須接受面試和完成一系列的自我培訓。

趙妙玲說:“面試的目的,是想要讓會員更清楚參與的目的,確保學生參與的心態是正確:成為義工很重要,但是,這並非太大的事;並且,進行各種策劃時,必須表現出他們對啟程的動機的清晰。”

每一位義工們在出發前,就會被分配到特定的崗位,而過程中必須學習的部分包括:英語溝通、活動策劃、閱讀有關柬埔寨的資料等等。然而當這些職責與工作和生活壓搾在一起的時候,選擇前往的原因必須足夠堅定,讓他們不至于自己放棄,甚至因為無法完成出發前的預備,而被要求退出。

積極做出改變

雖然,只想想當追隨者,不能發揮領導能力的學生,無法被選上。可是,考慮到學生改變的潛能,就算起初欠缺領袖特質,可是基本態度正確,加上真心誠意,學生還是有機會參與扶貧。

每一次扶貧返馬,GPS導師總是發出這般感慨:“我們很高興給了他們機會,因為他們都意識到不足之處,積極做出改變!”

“當你真心誠意幫助人,不要擔心困難重重,因為身邊支持一定很多。每一次籌備過程,我們需要很多很多的支援,但從沒一次落空。只要肯做,會有天使來幫忙,事情便水到渠成。”趙妙玲笑說。

經過磨練更具擔當

林順揚和趙妙玲坦言:學生很不容易,一旦決定成為義工,他要便要準備承受:家人的不理解、旅費的負擔、領導的壓力,還有,老師對學生的要求:自己溝通和解決問題。

學生不能讓老師去回答他的家人:你孩子為什么要去當義工?或者讓老師去跟家長掛保障:你的孩子會很安全……這一切,必須由學生去跟家人交待。

趙妙玲說:“至今,沒見過來抗議的父母,反倒是家長覺得:孩子更有擔待了。看到學生經歷磨練后,生命綻放更多精彩,對生命有深度認識,成為助人的同時,也能看重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

當義工非為添光環

每次,GPS導師都會提醒學生:有了參與扶貧的機會,不要把別人的缺乏,當做自身的驕傲!因為義工不是發光體,義工是帶著公眾的託付,幫助有需要的人。

“當義工,助人是本分,不是人生履歷上,就多了一個名牌光環。我們有信心,我們的義工,不會把扶貧當作人格的奢侈品,因為我們的錄取門檻很高:學生參與讀書會半年,才有資格提出申請。“

之后,從面試、錄取到出發,又要經歷6個月的自我培訓。等至踏上飛機,學生已被訓練很多了,有能力應付各種挑戰。”趙妙玲說。

從柬埔寨回來的學生,一定會嚷說:我很渺小!但是,他們不會妄自菲薄,反倒更加認真做好自己的本分。

需求很大付出有限

GPS有4位導師,負責“預備”學生的心理素質。

“這裡頭,我的角色,是讓學生知道:我們是有限的,所以,做我們能做的事。”趙妙玲說。

第一次去柬埔寨(訂立5年計劃之前),學生看到從未見過的“貧窮”,內心大受衝擊,但卻因為有心無力,落得個黯然哀傷。

“那次,我看到學生手上只有15件漂亮的衣服,面前站著60位企盼的小孩。‘該派給誰?’的糾結心態,讓學生受不了,眼淺的女生都大哭出來。”她說:“又有一次,當地翻譯告訴我們:零食缺一包。我們異常緊張:不能讓課室內的孩子拿不到零食。”

導師請當地人跑去街上小賣部補回一包,義工們才鬆下一口氣。所有的小朋友都領完零食后,結果還有20包,課室外孩子有超過20位。窮則變,變則通,拆開來,一人一件零食,個個小孩皆大歡喜。

林順暢坦言:“村人的需要是很大的,但我們能做的非常有限。因此,我們才訂立了5年扶貧計劃,每年前往Baray扶貧兩次。非常感恩的是,我們清楚看見許多村民的情況逐漸地在改善。”

因扶貧學會感恩珍惜

柬埔寨扶貧,導師也收穫成長,更能看清面前的幸福。

林順揚坦言,親眼看見赤貧的境況,聯想自己的生活環境相對的舒適,返馬后,連沖涼時被花灑的水淋濕都會感恩。

“我被那些長期奉獻自己服務柬埔寨人民的志工感動。我想這段旅程最大的收穫,就是更懂得感恩珍惜。”他說:“我很高興,扶貧之旅,奠定了學生未來事業選項的基礎:與其追求世俗的繁華,他們更傾向于追求價值與意義!”

不許承諾避免失望

“5年,是一個休止符。如果學生想再參與扶貧,他們需再從長計議。”趙妙玲說。

絕不開出無法兌現的承諾—是GPS義工團要求自身信守的承諾。

“很多外來義工,來了又走,這對當地小孩會產生難受的分離狀態。所以,我們不會輕易答應:一定會再來。”趙妙玲說:“第二年飛去柬埔寨履行5年扶貧計劃,義工Esther驚喜感動,她說:很多人說會再來,但從未出現。”

Baray有間孤兒院,由美國某組織建立,由當地人,即一對夫妻負責營運。后來因為經營不善,美國組織撤離了柬埔寨,留下孤兒和建築物。沒有經費供應,只靠丈夫耕田,想要養活超過30名孤兒,這很難,變成當地人永遠的痛。

為災區孩童重燃希望

有了柬埔寨扶貧,便有了之后的菲律賓獨魯萬市(Tacloban)賑災活動。

2013年11月23日,坐在電視機前,抱著貓咪,觀看菲律賓海燕風災新聞的趙妙玲心想:這裡需要我們的幫忙。災難后的六個月,就是我們必須出現的地方!

林順揚說:“菲律賓賑災,目的是把色綵帶給當地的孩童,重燃孩童對生命的希望。這個不時經歷災難的國家,人民非常有生命力,不時會看到微笑的臉孔,還有許多有活力的人們在做重建工作。我在這裡體驗了苦難中的喜樂,這是我意料之外的。”

本來,這群義工還擔心:我們沒有100萬捐款,只想為孩子帶去色彩,這做對了嗎?不過,聽到接應的司機豎起雙拇指說:做對了!父母有錢都用來買食物,忽略孩子的心靈關懷,你們來的正合時宜!

扶貧之旅收穫滿滿

楊國灝坦言,本身是一位愛抱怨,對自己能力沒信心的人。

來到柬埔寨,看到人民身上:看不到選擇,不能想吃什么都能吃到,還有能力賺錢買想要的東西,還可以選擇要讀學校和科系。這只是因為,他們出生在貧窮的國家,父母親可能連工作也沒有!

“扶貧回來后,我改掉抱怨習慣,也從義工活動中培養信心。”他笑說:“就算在當地大學生面前表演搞笑舞蹈,我還是充滿信心。還有,用義款幫助村人蓋好一口井,教導小學生認英文字母和數字,只是帶來一些改變,心裡卻大滿足。”

返馬后,國灝便到新加坡工作。一年后,厭倦充滿壓力的工作,決定返馬創業。“創業,過程又累又辛苦,可是,一想到,比起柬埔寨人民,我還可選擇想過的生活,這點辛苦不算什么。”他說。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2